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0-09-10鲍晓光
鲍晓光
摘要: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发展,有助于学生针对问题产生探究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好习惯。本文从“创设良好的學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重视奇思妙想”“适时进行追问,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三个方面展开,主要讨论了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问题意识;提问
在现阶段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主体在课上的生成,也不能忽视学生主体的学习意愿和探究意愿,需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来设计教学,但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就有一个明显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由于学生年纪的影响,他们不一定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意识。此时,教师就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自发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究—体验”的过程,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
科学的学习是要以探究为核心的,而探究的核心就是要解决问题,可以说,进行问题的解决才是科学学习的关键,在小学阶段主要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年纪、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影响使得学生不一定能够针对学习内容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不应该批判学生的提问是否具有价值,而是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在学生不断提问的基础上再提高学生的提问质量。
例如,在学习“土壤中有什么”时,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好实验来寻找土壤中的成分,在此之前,可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如“土壤是如何形成的?”等,不止如此,也有些学生在课上的提问中说出:“为什么脚下踩的土硬硬的,我家花盆里的土壤却软软的呢?”教师:“对啊!大家对这些问题好奇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土壤中含有的物质,在学完之后,大家的疑问就能够解开了!”在学生依据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后,学生才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重视奇思妙想
小学生对很多现象或是科学实验感到好奇,而好奇正是问题的来源,如果没有牛顿对苹果落地的好奇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发明或创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在课上学生提出问题后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向,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为学生日后投身于科学事业做好铺垫。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热胀冷缩”时,学生已经学过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也有学生在之前的课上就提出过“固体是否也能够热胀冷缩”等问题,这节课的开展除了让学生对热胀冷缩的性质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外,还鼓励学生将本节课涉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学生在观察了教师演示铁条的实验后提出自己的想法:“火车下面的铁轨是不是也会热胀冷缩呢?那为什么我们冬天还可以坐火车呢?”教师首先需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并画出火车下的铁轨结构:“同学们观察铁轨可以发现什么?”学生:“是一段一段的!”教师:“对!设计师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铁轨实际上是不连续的。”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师生之间的互动十分充足,学生也在教师的讲解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且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热胀冷缩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与学习习惯。
三、适时进行追问,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
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提问,追问相比提问更能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也更具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对自己说出的话进行思考和编辑,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利用追问这一手段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提问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蚕的生长变化”时,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任务就是养一只蚕,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并用拍照或画图等形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情况,这节课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养蚕心得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体长、吃食、排便、活动、蜕皮等方面描述蚕的变化。教师:“大家养的蚕长到多大了?它和以前相比有了哪些变化呢?”学生争相抢答,有学生说道:“我的小蚕吃的越来越多了,身体越来越白,粪便也越来越多了。”教师:“你知道它为什么会越来越白吗?”学生迟疑地回答道:“可能是因为……它在屋子里晒不到太阳?”教师摇了摇头,其他学生不断进行补充,教师可趁此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小组依据该问题在课下针对蚕的变色过程进行重点观察。
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所必备的,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进行专项培养,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同时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最后结合适当的追问来增强学生提问的价值性,保证学生在课上进行高质量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朱娜娜.刍议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8(04):90-91.
[2]靳光勇.小学科学教学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