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09-10黄国翠
摘要:随着国家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政府治理和预算管理的深刻变革。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绩效管理逐步纳入国有企业日常管理,作为对企业管理层工作业绩的评价手段。有效的绩效管理工作可以提升企业效益和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的效率。将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员工的个人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员工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员工打通未来职场的晋升通道。本文通过对炼油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实现长远发展。
关键词:炼油企业;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各项管理手段不断更新改善。预算管理和业绩考核渐渐成为企业的管理手段,在企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绩效管理理念得不到落实,绩效考核工作难以达到预期实效,难以对企业管理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加强国有企业,特别是炼油企业的绩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加强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
绩效管理是指企业与部门、员工之间就绩效目标及如何实现绩效目标达成共识,并帮助和激励员工取得优异绩效,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过程。绩效管理的核心是绩效评价和激励管理。绩效管理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客观公正原则。依据统一的绩效管理方法,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考核评价员工的绩效,避免非客观因素的影响。第二,突出重点原则。绩效管理考核指标应突出关键职责和重点任务,坚持少而精。第三,可行性原则。指标选择要综合考虑财务与非财务、短期与长期指标的平衡;目标值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可实现性。第四,充分沟通原则。绩效管理过程中,责任书订立双方应充分沟通,双向参与,达成一致意见,确保考核科学合理。第五,激励约束原则。实行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相挂钩,使激励与约束相配套,责权利相统一。
(二)绩效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绩效评价是企业实现激励管理的重要依据,激励管理是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主要手段。企业的绩效考核权重和方向,体现企业战略方向。企业实行绩效考核,是对企业、部门、个人各层面工作的检验和评价。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确保公司各项业绩指标的顺利完成,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的激励与约束作用,让绩效管理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力保障。
2.有助于企业员工的发展和成长
有效的绩效管理有助于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绩效考核指标让员工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工作任务和未来改进的地方,将个人发展与公司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价值,现实个人价值的提升。
3.有助于提升企业經济效益
企业通过绩效管理工作,细化工作流程,落实工作责任,将各项工作的责、权、利落到实处。激发员工致力于产品设计和开发,提高产品质量,拓宽产品市场,实现降本增加,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三、JS炼油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JS炼油企业绩效管理现状
JS炼油厂是中石油下属炼油厂,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现拥有炼油装置2套,年加工生产能力100万吨,2019年营收约35亿元,纳税总额3.09亿元。现拥有在职员工400余人,员工平均年龄40岁,基本都是拥有15年以上工龄的老员工。长期以来,国企吃“大锅饭”的思想根深蒂固,执行统一的分配制度,而不论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强度的差异,这样严重打击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助长了部分懒散员工的工作惰性,使员工安于现状,限制了个人能力的发挥,员工之间矛盾激化,不利于企业良好风气的形成,难以形成和谐企业氛围。
(二)JS炼油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绩效管理工作认识不准确
在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上,部分员工甚至包括企业管理者,普遍存在认识误区,错误的将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画等号。简单地认为,绩效管理的目的只是为了考核员工工作的完成效率,直接与员工薪酬挂钩。而忽视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行为导向作用。绩效管理工作需要通过事前各项指标体系设计,事中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事后评价和激励来引导管理者采取与企业利益和战略目标相一致的行为,有助于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营业绩和竞争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只做事后对标评价,简单粗暴的作为考核员工的依据,从主观上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产生对立和抵触情绪,不利于绩效管理工作的持续推进。
2.绩效管理考核体系不完善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之一,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设计,直接影响绩效管理水平。部分企业对于整个公司不同职能部门,往往统一使用一套考核指标和权重,使考核内容不能根据各自的业务特性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员工无法根据自身工作内容和工作范围,积极发挥创造力,改善工作效率。其次,考核评价工作采取部门经理直接给下属员工打分,使考核结果有人情因素和随意性,使绩效考核和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对企业管理没有促进作用。
3.绩效激励机制不健全
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奖惩紧密相连,是绩效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体现。由于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用人机制,使绩效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在国企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兑付薪酬差距太大,容易引起员工情绪,差距太小,难以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影响公司运营效益,不利于公司人力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特别是炼油企业,当前激励措施不完备,缺少相应的奖惩措施,即使有措施也存在执行不力等问题,影响绩效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改进JS炼油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全员思想提高绩效管理意识
从思想上改变员工对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聘请业内相关专家,面对全体员工展开相关培训,提升全员关于绩效管理意识。让每个员工充分认识自己的管理职责,积极参与到绩效管理工作中。通过绩效管理工作,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自己未来的个人职业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细化考核办法和流程完善考核体系
公司成立全员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担任,组员由领导班子其他副职成员组成。全员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处。管理层与上级公司签订年度业绩合同,细化、量化各项主要指标,作为考核管理层工作业绩的依据。让管理层在全年经营过程中,紧紧抓住工作重心,分析工作重点,实现全年预算目标。根据各项指标特性,将指标分为效益类指标、营运类指标、人员类指标三大类。效益类关键业绩指标是全面衡量价值创造及投资回报的重要指标,主要有:利润总额、吨油现金成本、全口径三项费用支出、应收款项、计划投资控制与信息化应用完成率。营运类关键业绩指标是衡量利用营运杠杆实现公司战略及完成效益目标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油品加工量、加工缺失率、综合能耗、油品中转量、油品经销量、安全环保责任事故等。人员类关键业绩指标是公司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指标,主要有:员工总量指标、企业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保持职工队伍稳定指标、职业道德准则遵守等。
一般员工根据自身当月日常工作内容,分析当月关键指标、关键任务和关键行为,每月初与部门经理签订岗位绩效责任书,月底时部门领导根据员工完成情况,进行打分,作为员工年度预考核,在年度考核中占一定权重。通过下达指标,确保生产经营管理责任落实到全体员工,压力传递到各个岗位,激励约束覆盖到全体员工。关键指标是对受约人(员工)本岗位日常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要求业务岗位全部设置为量化指标,职能岗位能量化的设置量化指标,不能量化的设置具象化指标,即“有数地说数,有事地说事”,实现“严考核、硬兑现”。关键任务是对本岗位上级领导或组织交办的阶段性的、临时性的重要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重要任务包括专项重点工作、降本增效工作、创新工作、党建工作等,要求任务指标明确、具体、有时间节点、可操作性强。关键行为是对公司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此项为扣分项。重点对员工不遵守劳动纪律、会议纪律,未按时完成督查督办、看板管理,违反安全、保密规定,不按程序办事,没有达到合规管理等行为进行考核扣分,要求各单位(部门)严格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和本单位(部门)考核细则进行扣分。对关键指标、关键任务和关键行为的细分和明确,让员工在工作中有据可依,找准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
(三)做好绩效考核和奖惩措施的落实
通过前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内部考核工作规范的宣贯工作,提高全体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参与度,将绩效考核工作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与个人晋升发展、薪资挂钩。按年初业绩合同来检验年度经营成果,以此考核管理层工作业绩。对于普通员工的考核主要采取多层次评分考核,包括上级领导考核、同级别业务协同部门员工背靠背打分评价等, 综合考虑月度考核得分,年底加权各项评分,确定奖励水平。同时设置专项奖制度,对表现尤其出色,有特殊贡献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鼓励员工积极发挥创新精神,对公司经营提出建设性意见,拓宽公司经营思路,提升公司效益。
五、结束语
近期,中石油集团公司提出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动员广大干部员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直面挑战。要求管理者集中精神,在管理上精雕细琢,提升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效能,认真研究“财务三张表”,据此抓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JS炼油厂管理层也进一步认识到,必须群策群力,努力提升经营水平,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公司预算指标,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指导作用。加強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凝聚力,保证企业战略和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方莉.浅议L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中国商论,2019(18):109-110.
[2]权合适.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与管理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9(09):198-200.
[3]韩一影.浅析企业绩效管理的误区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9(28):42-43.
作者简介:
黄国翠,中石油江苏燃料沥青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