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

2020-09-10戴夏瑜

经济·艺术商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思政理论

戴夏瑜

我国高等教育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应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主体作用,为高校的“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保障。高校应把思想政治因素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并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协同作用。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要把价值取向与知识教学、智力教育与道德教育、认知与行为相结合,融入教育实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出发,用价值导向的“灵魂”贯穿大学专业课程的各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全部环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并重。这些正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工作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宜、因势而新的突出体现,是对"满足人的需要"这一符合现代高校思想理论政治工作教育基本逻辑的高起点的重新回归。

1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逻辑必然性

1.1 教师队伍: 从单方教育到多方合作

目前阶段,"思政课程"教师队伍主要由校内思政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教师组成,教师队伍成员组成固定单一,由于他们与专业课教师、校外专家学者交流较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常是“单兵作战”,因此"思政课程"逐渐在高校成为一座"孤岛"。这就造成了与外界的思想交流“狭隘”,不利于“课程思政”的建设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是学校教育专业课程教师和校内外优秀教育专家学者。经过这些专家学者的努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实力得到了增强。促进了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学术交流与业务合作,改变了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尴尬局面,为“单打独斗”式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1.2授课内容: 思想教育渗透在知识讲授中

高校的“课程思政”应建立在以教育为基础,完成道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因此,“课程思政”更加注重在大学生中传播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价值取向。换句话说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传递正能量,使学生的思维由量变到质变,“从而达到质的飞跃”。

1.3授课模式: 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课程思政”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探索采用多样化的课程活动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极大地在课堂主题方面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主题的选择不再局限于一种模式,突破了某个专业领域的局限。更多的是在校大学生本身所迫切关心的治学理论方法、文化思想研究、处世哲学及人生价值观如何确立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从“教”到“导”、从“教化”到“文化”的转变,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积累,促使广大学生充分掌握自由学习与自主思考的最大主动权,获益多多。

2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理论基础

2.1课程设计系统化与协同化相整合

教育内容需精心协调。理论内容和实际内容应该映射到对方,三维互动,简单的内容和复杂的内容应一步一步有效地安排,只有这样,教育系统的功能可以得到优化,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2课程理性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统一

课程内容作为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类社会实践管理过程及各种理论思维形态和知识认知形成过程。无论是专业课程、思想政治课程还是知识教育课程,都包含着人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的思维的探索和思考,然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3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3.1加强思政课程建设的前提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学校课程组进行协同合作,才能发挥作用。社会价值观和思想政治体系涵盖于各专业课程,将其作为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德育教学实践载体。与此同时,它还可以起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作用,推动思政教育多时代、多层次的完美对接,保障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长期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3.2思政建设是思政课程建设的根本要求

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只有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定位准确、功能明确的条件下,对学科知识中涉及到的思政教学资源进行深度融合,并运用多渠道的教学模式,发挥各教育主体的协同作用。加強思想政治课程建设,要挖掘学校学科特色,教师的教学活动充分融合思想教育意义和学科专业知识,在“课程思政”教学基础上,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取向以及选择批判能力、是非关系辨别判断能力及美丑对比鉴赏能力。

3.3构建教育共同体

在“育人”的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或组织根据一定的行业规范,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稳定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群体。教师对“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认识及责任意识,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就目前高校“课程思政”的课堂开展情况来看,部分教师的关注度不高,在其授课方式上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为了完善“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措施,对授课教师的授课侧重点作出明确要求,鼓励教师在完成专业知识讲授的基础上,渗透价值观教育。

4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永远处在进行时的状态中,它将随着国家的主流思想一直不断的更迭演进。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积极深入践行“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中,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理论政治教育工作四次会议上的系列讲话重要精神,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发展。这对于促进高校开展思想理论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改革与发展创新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思政理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