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新时代大学生保密意识的对策探究

2020-09-10高蕾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保密新时代意识

高蕾

【摘要】当今时代,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保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高校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涉密科研项目,学生作为学校科研的主要参与者,在工作和学习中不可避免地接触、知悉了国家秘密。近年来,境外间谍机构对我国大学生的策反活动屡见不鲜,严重危害到国家安全和利益。提高大学生保密意识不仅是对大学生自身合法权益的保障,也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因此,高校应通过强化通识教育,利用新媒体手段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保密教育,切实增强大学生的保密意识。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保密;意识;策略

新时代,保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特点。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由于其涉密事项的多样性、涉密人员的广泛性、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国际学术科研合作交流的频繁性、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性,其保密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高校学生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军事的储备力量,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随着高校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不可避免接触和知悉了国家秘密。近年来,境外间谍机构对我国大学生的策反活动日渐加剧,严重威胁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国家利益。提高大学生保密意识刻不容缓。

一、高校大学生保密教育现状

(一)保密意识相对淡薄。新时代,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给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大大增加,深层次地改变了其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娱乐方式。大学生是最易接受和应用新技术、新事物的群体,有些学生涉世未深,保密意识淡薄、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缺乏鉴别能力,容易受到外界不法分子的蛊惑和利用,加之大学生对外交流活动频繁,缺少对复杂斗争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有意或无意间沦为境外组织利用的工具。

(二)缺乏针对性的保密教育内容。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置保密相关的专业课程或通识课程,也没有专门的保密师资,对大学生的保密教育仅仅停留在军训宣教、安全日宣传等层面。无论是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还是高校自身,都没有针对高校学生实际情况,制作符合学生教育特点的保密宣传教育资料。一些宣传挂图、展板上使用的素材也多是党政机关发生的泄密案例,与学生日常學习生活关联度不高。对参与涉密科研项目的大学生虽然有岗前培训、在岗教育、离岗教育,但也缺乏专门针对性的学习内容。这就导致了高校大学生的安全保密意识普遍淡薄。

(三)保密教育形式单一。目前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智能通信工具广泛使用,高校学生越来越多倾向于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的传媒和通信手段来了解信息,可高校未能及时使用新媒体,又缺乏熟知保密知识和新媒体内容制作的复合型人才,往往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展览式”等老办法,导致宣传教育收效甚微。

二、新时代提高大学生保密意识的策略

(一)强化法律法规教育。新时代提高大学生保密意识首先需要的是强化法律法规教育,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中增加了与保密相关的内容,均是为了强调公民保密意识的重要性。强化法律法规教育亦是从法律的权威高度突出大学生提高保密意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学生关注和重视包括保密意识与行为在内的法律常识与行为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终身学法守法的意识,依托法律的理性和严谨形成高度自觉的保密意识与能力。学生在保密意识和法律责任之间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关系,时刻绷紧头脑中依法保密的观念之弦,才能实现高校提升大学生保密意识各项策略的内化和固化。

(二)制定有针对性的保密教育内容。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保密教育内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联合相关部门,制作符合高校学生特点的保密宣传教育资料,内容包括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失泄密警示案例及保密技术防范常识等。高校可以制作学校保密规章制度、教育科研工作的保密事项、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保密常识以及保密先进典型和失泄密案件等保密宣传教育资料。同时,充分利用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传统宣传平台,重视和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功能,利用校园网、QQ群、微信、微博等方式,打造保密宣传教育的新媒体矩阵,如制作保密视频网课、微电影,开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经常性地投放保密教育内容,组织保密知识竞赛、播放保密教育专题片、组织保密专题知识讲座等活动,不断丰富保密教育的基本内容,不断提高大学生保密教育的自觉性,确保保密教育的高质量。

(三)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融入保密教育内容。对于即将成为社会人的大学生而言,求职就业是履行社会责任、体现人生价值最为直接又迫切的途径。完善职业规划不仅是各级各类高校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还关乎每个高校学子的切身利益与现实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及对外交流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中,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更易受到众多技术类、创新型行业或企业青睐。而投身这类高、精、尖行业,年轻毕业生不免接触涉及商业机密乃至更高级别国家机密的数据内容或技术信息。一旦缺乏足够的敏感度与警惕性,看似寻常的业务活动中也可能潜藏泄密风险。因此,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融入保密教育内容至关重要且刻不容缓。一方面,学院需要从法律法规的高度不断强化理论教育。比如国家近年来新修的《保密法》,将过去的“结果论”修订为“行为论”,不仅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了认定泄密行为的可执行性,还强化了对涉案者的责任追究力度。又如,《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二十四及九十条中均涉及与知识产权保护、竞业限制约定相关的内容,充分证明了普通商业活动中加强保密意识、提高保密行为能力的法律意义;另一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则是落实保密教育成效的关键。即,学院方面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企业、职业涉密内容、泄密行为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充分细化后对应至相关专业,并制作成教学手册或教辅资料,在学生不断完善职业规划过程中加以警示、强化。这种现实案例化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贴近学生日常学习,更具现实参考性与社会实用性。针对职业生涯的规划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充分积淀和打磨。同理,提高保密意识也非一朝一夕便能卓有成效,必须足够经验累积之后方能学以致用。因此,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融入保密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的保密意识需要经历较长时间,这与临近毕业季方匆匆忙忙进行求职短训的既有模式显然存在不少矛盾。故高校应当积极考虑优化大学生职业规划和保密教育形式,将其充分延伸至高等教育全周期。欧美国家众多知名高校的做法可供参考。比如英美高校通常在大一新生阶段即开始职业规划教育。院校内一般设置学生职业规划中心或相应机构,专门对学生未来求职就业提供引导帮助。这其中既有不同专业、职业历史就业数据分析,也涉及未来市场前景展望,同时还包含司法层面对于行业规范、竞业限制、产权保护等多方内容。可见,这些域外高校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方面已基本形成了规范的体系。学生在校期间便能经由系统化教育树立较为全面的法治思想、保密意识,避免进入社会、职场后投入昂贵的试错成本。从宏观层面看,这是在准职场人未入社会前便已奠定了相对扎实的维护国家安全、防止涉密泄密的基础。从微观层面讲,则是从接受高等教育伊始,学生便能逐步了解和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办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四)创新保密教育途径方法。要将保密教育与新生入学、入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出国行前教育以及毕业教育相结合,把保密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方式,通过生活化教育、实践化教学,全方面提高保密意识。相较于深入社会生产生活的职场人,大学生仍然显著缺乏社会经验与人生阅历,仅仅依赖理论教学和课堂教育显然难以形成足够深刻的保密意识与实践能力。因此,可以在思想政治课程、主题班会等过程中结合真实案例开展讨论与分析。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法庭旁听,近距离观看乃至接触与保密案件相关的庭审过程。利用高校法律或相关专业的便利条件,组织互联网安全相关案例的仿真再现,由学生角色扮演,模拟法庭、法官、律师、当事双方等各成员。通过还原案情和庭审过程,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到法律对于保密行为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规定,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保密意识对于自身及他人乃至全社会的重要影响。

(五)走出去、请进来,培养一支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就多数普通高校平均水平而言,除法律专业外,在涉及大学生保密教育及提高学生保密意识的教学活动中,其他专业更多处于整体水平较低、亟待优化强化的阶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高校针对学生保密意识的教育长期停留在理论宣传层面,教师队伍中极少有“双师”资质的成员,曾经深度接触或长期从事过社会法律事务者更是凤毛麟角。而当教育者自身法治思想更多存在于书本、文字层面时,要求学生树立相对敏锐的保密意识自然难上加難。彻底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唯有走出去、请进来,培养一支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即,高校需要加大内部教育和培训力度,帮助更多教师具备法律从业资格或具有法律专业资质。条件许可时,更应积极吸纳社会层面的法律实务人才,无论是法官、律师还是基层法律服务人才,都可充实进高校法律教育者队伍。只有教育者自身保密意识过硬,针对大学生的保密教育才能知行合一。

三、结束语

受到社会经验与人生阅历的局限,大学生保密意识相对淡薄是客观环境制约的必然后果。新时代提高大学生保密意识不仅需要持之以恒地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制定针对大学生特点的保密教育内容,还需要足够丰富的现实案例以实现保密教育的具象化和直观化。同时,社会实践与现场接触也是实现大学生保密意识内化与固化的重要时机。只有多措并举才是促进大学生保密意识提高的综合策略。

【参考文献】

[1]罗一洋.加强大学生安全保密教育刻不容缓[J].保密工作,2019(11):54-56.

[2]毛亚荣,陈爱强.新时代高校保密宣传教育如何发力[J].保密工作,2019(7):54-55.

[3]郑巍.新形势下对大学生保密安全教育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43-144.

[4]王伟臻,吴铤,岳恒立.当代大学生保密意识研究——以杭州高校的调查为例[J].保密科学技术,2015(1):18-19.

猜你喜欢

保密新时代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承诺
跟踪导练(4)
读者调查表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旅游休闲》读者调查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