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新模式下的板书设计路径研究

2020-09-10喻育芸高艳梅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喻育芸 高艳梅

[摘  要:本文分析了教学板书的理论功用、现实境遇、独特优势和转型思路,尝试研究新教学模式下的板书设计路径。建议传统板书有三条转型路径:①搭建认知脚手架;②凝练综合导学图;③构建师生互动卷轴。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遵循学科特点、根据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板书才能发挥它的独有优势,并在传统板书和现代教育技术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板书;设计路径]

一、板书的理论功用和现实境遇

自19世纪60年代发起“看西方”的洋务运动,板书开始走进课堂,在我国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理论上,教学板书主要具有三大功能:提现教学意图,突出教学重点;显示教学思路、有利巩固记忆;表达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印象。教师教学离不开板书作辅助,学生学习离不开板书作参考。板书作为传统教学手段,一度是课堂教学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曾经备受重视。然而,近代教学手段不断推陈出新:20世纪70年代,电化教育手段逐渐应用于课堂;90年代,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始普及;近十年来,“智慧教室”“数字教室”“未来教室”等概念从提出构想到逐步付诸现实。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更新,不断拓宽教学信息的呈现媒介,新时代的课堂教学也早已不只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更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对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融合了网络技术和高端电化手段的“智慧课堂”。与此同时,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混合式教学”“生态教学”等理论与实践受到持续关注,而教学板书似乎已悄然淡出教育界的视野。

理论上,板书具有提现教学重点、形象表达和强化记忆的三大功用。而现实中,我们看到教学比赛现场,精彩纷呈的课件与寥寥数字甚至干净无痕的黑板形成鲜明的对比;相比板书设计无人问津,多媒体技术才是展示课后的热议话题;“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热门课程,却缺乏板书专项训练。21世纪以来,市面上关于板书的新专著几乎销声匿迹;高级别教育刊物上鲜见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述,比较“微课设计”“慕课设计”“多媒体平台辅助课堂教学设计”等研究盛况,板书设计研究是一个静谧的角落。如此境况下,有国内学者曾悲观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代电教板书将逐渐替代传统板书”。2019年6月,《内蒙古教育》“名师论教”专栏刊发了一篇题为《板书设计时代终结的意义》(丛智芳,2019)的论文。我们不禁要问:板书时代真的走向终结了吗?

二、板书的独特优势和转型思路

以教学中普遍使用的PPT为例:作为一款多媒体软件,PPT的信息传递维度和数量级都高于黑板数倍,它方便快捷,不用浪费时间书写,且可结合音频视频等,让课堂内容多模态呈现,更加吸引学生的目光。这就导致如果PPT利用得当,在“提现教学重点、形象表达和强化记忆”的三大功用层面上,效果会比黑板好很多。但如果设计不当,PPT教学的课堂容易信息堆砌、走马观花、流于表面,效果反而比传统板书教学差很多。任何工具好坏的本质在于由谁来使用。设计师能把PPT做得如大片般绚丽夺目,但他们可能上不好一堂课。而能长远影响和吸引学生、让学生真正有收获的是课堂效果。PPT和板书都是教学工具和手段,能影响却无法决定上课效果,决定上课效果的是教师。

传统板书的“静、慢、精”,成就了它的诚意。当老师抽出时间在黑板上写板书时,意味着他们给予学生记下笔记、并在脑海中置放一个记忆缓冲的时间。这远比囫囵吞枣地观看大屏幕上快速翻过的一页页PPT更有真实感和实操性。板书教学的独特优势在于,它容许学习者有一个记忆缓冲时间,给了思考多些咀嚼。

其实,PPT和板书不必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应当是相得益彰的互补关系。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初衷,就是把老师从大量内容性板书的劳苦中解救出来,更直观生动地呈现信息。

但是,以PPT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媒介们方便了教学,却无法代替教学活动。在提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今天,传统板书如能借助多媒体工具,转型生成一种新型板书,也许一个光明的出路。

三、教学新模式下的板书设计路径

1.搭建认知脚手架

当代认知心理学主要代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他认为“一个人越是具有结构的观念,就越能毫不疲乏地完成内容充实和时间较长的学习情节。”布鲁纳的经典论述深刻揭示了学科结构之于教学的重要性。这要求教师具备全局观,重视知识结构的构建和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将教学内容精心布局。多媒体课件在呈现内容文本和图片上有板书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板书可以长时间甚至整堂课的保留一次课的知识结构,以便为学生讲解、辨析知识间的关系或引导学生去探寻知识间的逻辑。相比之下,篇幅有限又常一闪而过的PPT或屏幕板书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传统板书转变为新型板书的第一个设计路径,是教师一边借助幻灯片讲解,一边将每页值得注意的点,精要提现在黑板上,纲举目张,步步为营。学生看得明白、记得扼要,学得精当。这样设计的板书从课堂内容的全景上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

2.凝练综合导学图

板書可以纲举目张,是本课内容浓缩整合而成的“集成块”,也可以尝试站在学生角度,呈现学习路径,凝结成学习方法的导图。机械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途径受限,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和中心,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因而传统板书多是知识性的,是教学内容的原文再现。如今已是深度学习时代,互联网技术深刻影响着我们生活,包括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目标应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向培养学生将知识内容泛化,凝练学习方法、探索学习本质的能力。以写作课上的教学板书为例,教师可以一边利用PPT或其他媒介呈现范文示例,一边板书呈现范文中的写作框架和逻辑关系,进而梳理出本课重点介绍的写作方法。教师在教学板书的同时还可适当用彩色粉笔和个性符号加注重点提示和关键要点。一堂课终了,学生藉由黑板上的导学图进行回顾小结,对所学内容的系统逻辑又多一些咀嚼思考,习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方法。如此,传统板书智慧地融合了多媒体工具的便捷性,又发挥了自身特有优势,夯实了混合式教学的课堂效果。

3.构建师生互动卷轴

为最大限度优化教学效果,教育研究者们不断探索着教学新模式。近年来,随着“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理念的兴起,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普遍关注,主张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通常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开展教学:“线上”的教学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辅助或者锦上添花,而是教学的必备活动;“线下”的教学不是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照搬,而是基于“线上”的前期学习成果而开展的更加深入的教学活动。传统板书转型的第三个路径,是尝试用它来设计师生互动,辅助师生进行深度“线下”学习。就像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的卷轴,教师与学生都是卷轴上的舞者:随着进程推进,卷轴徐徐展开,犹如课堂知识点慢慢铺陈开来;此时的教师犹如领舞者,一节课下来黑板上留下的不仅是教师导读、导学的足迹,同时,黑板也给学生提供展示舞台----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结构化板书,利用刻意留白、刻意挖空、课后查漏补缺等活动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共写板书或补充板书。师生共写板书后,教师既可点评以作示范、也可设计学生间同伴互评来增进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样一来,板书行为的主体、课堂内的人际关系、讲台前的角色等都在发生变化,教学氛围也会更活跃。随着知识点缓缓铺开,一堂课下来,师生也共同铺就了一张生动的知识卷轴。此时的板书,不仅沟通了教与学的行为,也达到知与行互动的效果。

四、结语

教无定法,板书设计也是如此。课堂教学具体板书什么和如何设计板书,这应以学科特点为考量标准。学科特点影响板书功用,板书功用决定板书的具体呈现类型和设计要求。但是,无论传统板书还是新教学模式下转型后的新型板书,板书设计最终目的是服务教学设计、辅助教师达到教学目的。板书要“板在点上”,可以纲举目张地搭建认知脚手架、可以步步为营地凝练综合导学图、还可以设计相得益彰的师生互动卷轴。无论何种方式,只要能结合板书自身特有优势和现代化教学工具利好,把传统板书升级为一种“综合板书”,最终实现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可以说,就是一次成功的板书设计。教师唯有遵循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做精雕细琢的方略谋划,教学板书才能发挥它的独有功能,并在传统板书和现代教育技术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参考文献

[1]郭晓光.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的再认识[J].中国教育学刊,2014(02).

[2]杨梦莹.浅谈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板书的有机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7(51).

[3]张琪.板书与多媒体课件融合教学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2).

[4]丛智芳.板书设计时代终结的意义----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深度讨论[J].內蒙古教育,2019(06).

[5]阎光才.讲授与板书为代表的传统教学已经过时?——不同方法与技术在本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评价[J].教育发展研究,2019(23).

作者简介

喻育芸,女,武汉工商学院副教授,硕士。

高艳梅,女,武汉工商学院副教授,硕士。

项目来源:武汉工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慕课平台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2017Z0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