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图片在培养中学生历史时空观中的运用
2020-09-10邓世英
邓世英
【摘要】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最基础的是历史时空观念。历史时空观念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利用历史图片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图片;培养
历史现象的发生是时空交织而成的。时空是历史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历史叙述的最基本范式。任何历史现象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只有将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2019年修订版的《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地强调,学生要“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即在讲授历史时要建立在时序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历史时空观念,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视角认识人类社会的演进。
良好的历史时空观念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历史。这说明了学生拥有良好的历史时空观念是极其重要的。但从教学实践看,很多学生的时空观念意识比较淡薄,对时空观念的认识和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培养学生这一历史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的方法不一而足,而合理运用历史图片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就是其一,下面笔者就以统编新教材《世界历史》为例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历史图片收效挺大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梁启超在《〈中国地理沿革图〉序》中指出:“读史不明地理而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这可以看出梁启超在文中强调了地理对历史的重要性。此外,一位苏联教学专家也说过:“地图是给学生直观地阐明历史过程中的联系所必需的有力工具,认识地图,这意思不仅是知道它的点线符号,象征意义,城市、边界、河流等等,而且要从這符号中间看待活生生的历史事实以及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复杂关系……”在教学中利用历史地图,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清晰地理清事件的线索,将历史事件具体化和简单化。如笔者在讲《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中“拿破仑帝国”这一内容时就利用了 教材上的插图《1812年的拿破仑帝国示意图》来讲解(见下图, 图一)。
对于这幅地图,笔者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问题1:仔细观察地图,尤其注意地图上的图标,分析1804—1814年的欧洲的政治版图曾发生过很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地图时,为了更形象生动地让学生了解拿破仑的战争,笔者还用多媒体动态显示了这副地图,用箭头一步步显示拿破仑侵犯国家的方向,用不同颜色和色彩的加深演示出拿破仑在欧洲侵占的国家,这样就把拿破仑对外战争中侵略欧洲国家的过程一步步地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地图上演示出来了,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1804—1814年欧洲的政治版图曾发生过很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拿破仑的战争造成的,也能自然分析出拿破仑战争已经由前期的保卫法国大革命成果的正义战争演变成了后期的侵略战争。通过地图并结合多媒体技术笔者就把拿破仑战争放在了特定的时间空间中,生动逼真、色彩醒目地给学生展现出立体图形,把扁平的历史变得立体而丰满,使学生对拿破仑战争的背景、性质等有了深刻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比平铺直叙的文字讲述好多了。之后,笔者马上抛出了以下材料:
材料二:一位意大利人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问题2:材料二中那位意大利人为什么“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但为什么又“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
此时,笔者又马上出示了以下材料:
材料三: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3:材料三反映了拿破仑战争有什么积极作用?
问题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拿破仑战争?
这样,有效利用这副历史地图和相关史料, 可以很清楚地把拿破仑战争的两个时段(前期、后期)、后期战争的两面性(积极、消极影响)讲清楚, 拿破仑最后失败的原因也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 这样就把拿破仑帝国的整个历史贯穿起来了,使学生对当时的法兰西斯第一帝国的形势乃至对欧洲的影响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教会了学生要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客观、全面地看待、评价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样既增强了学生时空意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讲《冷战》中两极格局的形成时,利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这副历史地图来讲解, 学生对两极格局形成的空间印象特别深刻,对两极格局形成背景、划分标准、性质、影响等理解分析基本不成问题。
相较于文字,历史地图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形象,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形成完整的时空观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好好把握历史地图这一学习工具和史料,充分挖掘它的优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等历史素养。
二、利用历史数据图表型图片培养学生时空观
近年来,中考试题比较热衷于图片型试题,历史数据图表题出现比例比较高。笔者发现,这类图形是分析理解历史知识非常好的素材,尤其有利于学生历史时空观的培养,所以笔者在教学中运用比较多。
在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 关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内容,笔者给学生看了下面的两幅数据图《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和《工业总产量指数》, 让学生根据图片上的时间变化和相对应的产量变化来分析新经济政策带来的作用。 学生会发现,无论是粮食还是工业总产量的变化1921年都是一个界点时间,1913~1921年经济都在下降,而1921年后的几年经济都在增长,由此不难理解因为1914年开始俄国卷入一战,而后又经历了三年国内战争和帝国主义的包围,所以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而1921年因为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所以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经济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因而也巩固了国家政权。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1921年前后时间的纵向对比,不但理清了时间的关联,也弄清楚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大致背景和作用,学生对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就有了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
在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中西欧联合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时笔者引用了下面饼图,使学生很明显从饼图中的时间变化和数据变化看到了西欧经济的迅速增长,这是引导学生纵向对比。学生从图中也很容易地看到美国在不同时间的经济比重数据变化,从而自然地把西欧和美国的经济比重做一个横向比较。
在引导学生解读这类图表时,要提醒学生关注题干中的提示语,表格所反映的数据、空间,界定大体范围,以及图表中隐藏的动态信息等,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利用阶段特征,再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三、精选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在对历史图片进行排序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在讲完《日本明治维新》教材内容后,笔者出示了以下图片,让学生按照因果关系排列顺序。
这样的排序题目表面上不难,但其实综合性还是很强,基本上就是考学生的大历史观。学生思考排序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空间明晰的过程,就是时空观念培养的过程,学生既要纵向联系也要横向对比,深入的了解历史的因果关系才可以排列出来,这样的题目是贯通古今、中外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大有裨益。
历史图片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是人们认识、理解历史的重要载体。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图片蕴藏的丰富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看图思考问题的习惯,寻找各种历史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将学生时空观念培养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的全过程,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效果不错的一些途径,但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核心素养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菁.史学阅读与历史时空观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5(12).
[2]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