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德育有效方法初探
2020-09-10张玉兴
张玉兴
【摘要】小学低年级德育活动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锻炼学生坚定的意志,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小学低年级德育方法,以提高小学低年级德育效果,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德育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使其成为每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并与人类社会共存。当前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中德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融合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学校教学教育工作中,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学校工作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保障和促进作用。学生在学校受教育期间,小学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时段是学生人生的起跑线,是其受教育的起点,小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是否成功,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对其个人成长有重要影响,还会影响到社会未来的发展。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小学低年级德育,要不断地创新教育方法,以提高德育的效果。
一、教师及时更新德育观念
教师及时更新德育观念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能力,还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使德育教育更有效的开展。教师的德育观念正确与否,会对德育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笔者认为,作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者应该具有开放性、主体性的德育观念。好的德育观念,要吸收一切合理的、经过实践证明,对小学低年级德育建设有益的、有效的内容;在德育形式上,要从根本上改变机械的、呆板的德育活动形式,应是多姿多彩、绘声绘色,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比如,笔者在德育中,不再是通过直接跟学生们“讲道理”的形式。这种方式虽然简单直接,但真正能听进去并执行到位的学生很少。而是改变了自己的德育观念,主动地去尝试多种教学方式,让德育课堂更加有趣,学生们也就更能够吸收课堂内容。
二、通过组织有效的德育活动提高德育效果
组织好德育活动开展的关键是德育活动的组织者有较高的德育素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基础的德育知识以及专业的德育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德育工作者,要有责任意识明确自己所扮演的是德育工作者的角色。教师本身要充分地认识到专业的德育知识对德育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强对德育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除此之外,教师的自身德育水平对德育活动的开展有着至关作用,教师要自觉地掌握各种德育理念的精髓,用科学的、先进的德育理念去指导德育活动,并精心设计德育活动,切实提高德育有效性。
而对于德育活动的形式,形式是有很多种的,比如,传统方式的班会或者思想品德课的讲授,也还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班会和思想品牌课是比较常见的方式,笔者在此重点谈谈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进行德育的方式。比如,笔者曾在教学中采用了这种方式:传统意义上的活动形式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接受。所以,笔者采取了一些创新的实践方式,比如,带领小学低年级学生们实地体验劳动的辛苦,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获得的感受,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笔者带领学生们到附近有农民正在耕种农作物的田地,让学生们看到农民伯伯耕种的辛苦,并让学生们实地体验一下耕种的不易,从而教育学生们要节约粮食、节约资源。实践之后,笔者在和學生沟通中可以发现学生们非常认同要节约粮食这一观点,家长也反馈学生们回家后不会随便浪费粮食,对于家长浪费粮食的现象也会主动和家长说教,成为了家里的“小教师”。所以,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德育中充分发挥了其主动性,而非笔者自己完全掌控德育,这样能够让小学低年级更容易接受德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学生不但是德育的参与者而且还是被教育的主体,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和尊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师要把小学低年级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德育活动过程中的引路人,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了问题或者遇到了他们不能够理解的,会向教师寻求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主体性是不分年龄大小的,即使是低年级小学低年级学生也需要尊重他们的主体性,一、二年级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较敏感,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人格、需要、情感以及个性自由。
班级德育应遵循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要明确坚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德育活动的形式上要充分地考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主体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往往注意到的都是新鲜的事物,因为新鲜的事物带给他的感受是有趣的,在选择活动的方式时,要多多考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注意活动的内容不易太过于复杂、抽象,活动的形式应设计的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很容易调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性。
此外,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反思德育时教育工作者的语言,要善于改善以往的育人形式,尽可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详细地说,要关注下面几个重点:首先,教师语言不能过于说教。因此,就需要老师减少过于呆板的道德教导。在道德故事的教导中需要让小学低年级学生进入到故事中,让他们变成主人公去感悟以及认可其价值理念,让他们形成共鸣。其次,教师语言形式需要保证道德情境的整体性。较为完整的道德情境一般包含道德活动的实际情境。换言之,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充分感受到人在怎样的情况下会做出怎样的举动,主要是培育他们的理性判断水平。例如,笔者们可以在道德中倡导“见义勇为”,然而,前提是不牺牲个人生命以及安全利益。所以,老师在讲述的时候需要告知故事的起因、环境和危险度等,使用正确的方式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清楚在什么情境下对应什么道德行为。整个道德情境能让小学低年级学生了解道德选择的本质因素。此时,语言引导才能充分发挥积极影响,才可以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清楚地了解到道德选择的起因。
参考文献:
[1]周月青.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学周刊,2020(5):40.
[2]张玉芬.新课改下实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J].学周刊,2020(6):60.
[3]宋晓会.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20(6):108.
[4]刘莉平.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