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020-09-10李小娜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蚜虫葫芦教具

李小娜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会写其中8个。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强烈情感,并试着加以运用。

3.积累短语,丰富词汇。

4.了解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有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上面圆,下面圆,上小下大两个圆,像个8字能装水,也能装酒挂腰间。

2简介葫芦。注意“芦”在这里读轻声。

3.引出本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2.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会说的同学老师还要送你一件小礼物呢!(出示)

从前,有个人           ,他天天盼着            ,但是            。最后              。

奖励发言最好的同学一颗葫芦 “种子”,让学生“种”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通过引导填空的方式,降低表达难度,帮学生了解这篇长课文的主要内容。用送“礼物”来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创设种“葫芦”的情境,为后面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三、分层识字,探寻规律

1.借助教具,激发兴趣。

(1)圈畫生字,自由练读。

(2)出示教具,奖励激趣。

依次出示“葫芦叶”生字卡教具,做抢叶子认读游戏。

第一组:藤、哇、蚜、赛、感、慢。(会读会认)

第二组:言、邻、谢、怪、盯、想、棵、治。(会辨别,能回答老师随机提出的问题。)

出示课件,与教具搭配教学:“言、邻”能正确辨认; “谢、怪、盯、想”能说出部首; “棵”和“颗”能正确区分;认读“治”时,用谜语“河流旁,筑土台,洪水来,抗水灾”引出,此谜面即是这个字的本义“治水”,引申为“管理、医治”,可以组词进一步理解。

(3)学生领读,巩固识记。

所有得到 “葫芦叶” 生字卡的学生到讲台上,领读叶子上的生字,然后贴到黑板上。

2.归类识字,总结方法。

(1)观察发现:仔细观察教具上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A.葫、芦、藤

B.感、想、怪、慢

C.哇、言、谢

(2)组织交流:每组字都跟什么有关系?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

(3)总结规律:生字的部首与生字的含义密切相关,我们学习时可以借助部首去识记生字。

(设计意图:识字方法的学习与识字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到每一节课中。结合本课特点,创设“种葫芦”游戏情节,利用教具,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生字,探寻规律,归纳总结,提高识字能力。)

3.理解字义,指导书写。

(1)出示重点字“谢”,引导观察。

(2)出示字义,理解练习。

谢:最开始的时候,“谢”表示道歉,如“谢罪”表示为自己的罪过道歉。后引申为推辞、感谢和凋落的意思。

出示练习题:选择合适的解释:谢:①道歉;②推辞、拒绝;③感激;④凋落、衰退。

A.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B.我要感谢我的妈妈。

C.今天爷爷闭门谢客,谁也不见。

D.电视上有一个人正在为自己所犯的错谢罪。

(3)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谢”字的每个部分要写得瘦长、紧凑一些,第8笔的“横”和第9笔的“撇”右边都不出头,和“身”字做比较。

四、积累短语,丰富词汇

经过努力,我们种的小葫芦长满了叶子,可是嫩绿的叶子把蚜虫也吸引过来了,这可怎么办呢?

1.除虫游戏,趣味识记。

出示:随着时间推移,叶子会越变越小,大家要在虫子吃掉叶子之前记住这些短语哦!

细长的葫芦藤、嫩绿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可怕的蚜虫、奇怪的感觉、自言自语地说、紧紧地盯着、慢慢地变黄。

2.再读课文,强化复现。

让我们把学到的字词、短语都送回到课文中,同桌互读相互检查,如果你的同桌能够把课文每一句话都读正确、通顺,请你在他的书上画一面小红旗表扬他吧!

3.小结提炼,再理要点。

“言”字哪笔长?

“邻”字“点”别忘,

“棵”“颗”分清楚,

“谢”字盯“身” 上。

竖心(忄)在左“心”在下,

代表情感和想法。

草头、木旁表植物,

口、言(讠)表示用嘴巴。

(设计意图:小结时,通过顺口溜的形式,把本课生字的学习要点再次总结呈现出来,强化记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种了一棵小葫芦,该给它浇水啦!(出示浇水游戏,指名读词语,读对有“水滴”流出。)

二、演读感悟,体会语气

1.“看”葫芦。

(1)补充填空,感受可爱。

有了大家的浇灌,小葫芦会长得怎么样呢?参考课文第1自然段填空,并尝试利用关键词进行描述:

葫芦慢慢长大了,(      )的葫芦藤上(     )满了(     )的叶子,

(       )了几朵(       )的小花。花

(      )以后,藤上(       )了几个

(      )的小葫芦。

细长  雪白  嫩绿  可爱   长满   开出   谢   挂

(2)“看”有不同,对比体会。

从这一段的描写中,你看到了什么?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他看到的又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眼里看不到嫩绿的叶、雪白的花、细长的藤,他看到的只有葫芦。)

(设计意图:补充填空基于课文,又有稍许不同,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运用什么样的词可以把句子说得更生动、完整,并练习借助关键词进行复述。通过“看”的对比,体会人物心理。)

2.“盯”葫芦。

(1)阅读剧本,比较不同。

第2自然段中还有一个字能说明那个人的眼里、心中只有“葫芦”,你知道是哪个字吗?(盯)所以,当叶子上出现蚜虫时,他是怎么做的呢?老师把课文改编成了两个剧本,现在我们分成两大组来表演。

剧本一:

种葫芦的人:快来看,这里有可爱的小葫芦。咦?叶子上这些小东西是什么呢?让我看看。哦!原来是几个小虫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我的小葫芦,你要长得赛过大南瓜。

邻居: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要治一治的。

种葫芦的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剧本二:

种葫芦的人:快来看,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咦?叶子上这些小东西是什么呢?让我看看。哦!原来是几个小虫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邻居: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种葫芦的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2)同桌演练,感悟语气。

通过添加动作、变换语气、揣摩神态等方法,指导学生把剧本中的描写表演到位。同桌练习后,汇报表演。

(设计意图:课后题中有对文中感叹句和反问句语气的体会,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没有比表演更能激发他们兴趣的了。学生通过对比表演,更能直观地感受这两种语气所体现的强烈感情。)

3.“落”葫芦。

(1)指導读书,引发思考。

那个人对葫芦多么的喜欢,多么的盼望,(板书:!)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段中的“慢慢地”“一个一个”。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他究竟哪里出错了?(板书:?)

(2)总结错误,明白道理。

叶子与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但那个人却忽视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板书:联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要只看表面,而是要看到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还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三、拓展想象,迁移运用

邻居看到那个人种的葫芦叶子被蚜虫啃得不成样子,小葫芦也掉光了,非常惊讶,请运用本课所学习的感叹句和反问句,把句子补充完整,续写故事。

邻居非常惊讶,大声叫道:“____________________ ”

那个人也很奇怪:“________

____________ ”

邻居听了他的话,痛惜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 ”

那个人听后,恍然大悟,叹息道:“_______________ ”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说话,激发学生想象,训练表达能力,让学生尝试学习运用“!”“?”来进行表达,并且在对话中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有联系”的道理。在这里,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内容的深化都融入语言实践之中。)

(作者单位:河南平顶山市叶县第二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蚜虫葫芦教具
蚜虫婆婆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葫芦瓜
宝葫芦
画葫芦
巨大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