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2020-09-10顾石红
顾石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2个汉字,学写田字格中的10个汉字。
2.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在比较阅读中,引导学生想象,感知古诗意境,初步感受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哪些景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就跟随唐代两位大诗人,看看他们游玩了哪里,又欣赏到怎样的景色。(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出示鹳雀楼图片,学习生字“楼、层”。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呀?
相机教学“楼”。出示“娄”的古文字和造字情景图,让学生尝试说说描绘了什么情景,提示:“娄”是一个女孩把头发高高盘起用发簪固定的样子,所以“娄”有层层叠叠的意思。加上木字旁,就是用木头等建成的一层层的房子。
相机出示“层”,提示:上面的“尸”表示房子,房子像云朵一样一层层的。
这座楼房有个好听的名字“鹳雀楼”,一起读一读。出示“鹳、雀”的古文字,让学生尝试说说字形,提示:鹳雀是一种水鸟,它们喜欢栖息在高处。因为这座楼经常有鹳雀栖息,所以就叫“鹳雀楼”。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眼前的景象让他思绪飞扬,就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登鹳雀楼》,一起读诗题。
2.出示“瀑布”图片,学习生字“瀑、布”。
另一位大诗人李白又看到了什么呢?瞧,这就是瀑布,“瀑”是三点水,瀑布就是水从高山陡直地流下来,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你还会用“布”组词吗?
李白看到了壮观的瀑布,就写下了这首诗《望庐山瀑布》。
3.对比再读诗题。
(1)一开始,《登鹳雀楼》这首诗的题目叫《登楼》,同学们,你们说原来的题目好还是现在的题目好?为什么?(加了鹳雀之后不仅让我们知道登的是哪座楼,更让我们知道楼在水边,比较高。)
“登”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爬、上”呢?从“登”字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题目,你又知道了什么?(是啊!和《登鹳雀楼》一样,庐山让我们知道了作者看瀑布的地点。)
“望”是什么意思?(看、瞧)那诗人为什么不用“看、瞧”呢?(“望”写出了诗人是站在远处看瀑布,看得很认真。)
(3)诗人用词是多么准确啊!再读一读两首诗的题目。
4.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两首古诗,会读了吗?谁来试一试?注意读准字音。师相机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5.识记生字。
生字宝宝去掉拼音还认识吗?(玩摘桃子游戏)
给生字找朋友。(玩生字开花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对古诗题目的反复咀嚼,践行叶圣陶先生“针对文题,不容放过……将题中要义一一向学生发问,使无遗漏”的教学理念,为学生阅读古诗、写话以及今后习作拟题、审题打好基础。)
三、细读古诗,想象画面
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读古诗不仅要读出诗的节奏,还要读出画面。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看看诗人欣赏到了什么。
1.自己先读一读《登鹳雀楼》,圈出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2.交流,师相机板画“鹳雀楼、太阳、山、黄河”。
3.看了老师的画,你有什么疑问吗?
(1)为什么老师把太阳画在山旁边呢?(相机教学生字“依、尽”,让学生结合图画,说說“依”“依山”是什么意思,提示“尽”就是“消失”的意思,太阳快落山了,快要看不见了。)
(2)“白日”为什么画成红色的?(这里的“白日”指明亮的太阳,不是白颜色的太阳。)
4.你能根据老师的板画,把诗人看到的画面连起来说一说吗?这就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红通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多美呀!黄河奔腾不息,向东流入了大海,多有气势啊!我们边想象画面,边美美地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味。
6.总结学法:圈一圈、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
7.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学习《望庐山瀑布》吗?赶紧和同桌小伙伴合作试一试吧!
8.交流。
(1)生上黑板画诗人看到的景物。(相机理解“香炉、生紫烟、前川”的意思,学习生字“照、炉、烟、挂、川”。)
(2)欣赏瀑布视频,听老师读古诗。结合刚才的视频,说一说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黑板上的画面连起来说一说,体会“生、挂”用词的精妙和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3)读着古诗,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香炉峰上雾气缭绕的美妙景象和瀑布的雄伟气势。当我们看到美丽壮观的瀑布时,心中也会想起这首诗——(生读: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抓诗中主要意象,通过板画、视频,在直观形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诗人笔下的宏阔景象,从而将读古诗想画面这一要求落到实处。)
四、对比阅读,学会观察
学了这两首诗,想知道诗人是怎么欣赏景物的吗?
1.我们先看《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的?(由远到近)想要看得再远一些,诗人需要怎么做?(再往上登一层楼)这就叫“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不仅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他所看到的景物,还写出他心里的想法,这也是观察的好方法。以后,我们可以用这句诗来鼓励别人更努力地学习。
师引读:
当人们登楼累了的时候,我们这样鼓励他—— 。
当学习取得成绩想放松一下的时候,我们这样给自己鼓劲——
2.《望庐山瀑布》中,大诗人李白又是怎样观察瀑布的呢?和《登鹳雀楼》比较一下,他们观察的方法一样吗?和同桌的小伙伴讨论讨论。
交流:诗人先看到整体的山峰,再仔细看其中最美的瀑布,一、二两行诗中哪个词表示作者一直是远远地看?“遥看”对应了题目中的哪个字?(望)远远地看瀑布,为什么还能看得这么仔细呢?(瀑布太长了,太壮观了。)最后,诗人加上自己的想象,把瀑布想象成了天上的银河落到了人间,(相机理解“九天”)多么生动的想象啊!
3.总结:这两首诗都是先写诗人看到的景物,再写想到的,这样写让我们的印象更深刻。我们也要学会这样观察事物。
(设计意图:在关注古诗写什么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关注“怎么写”,带领学生在古诗中“走个来回”,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表达能力都大有裨益。)
五、背诵古诗,迁移运用
1.举行古诗背诵挑战赛。
2.我是小导游:小朋友们,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带领游客来到鹳雀楼或者庐山瀑布,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你看到的景物呢?结合老師的板画,选一处,用以下句式和同组的小伙伴练习说一说。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
,大家请看: (结合板画介绍你看到的画面),这么美的景色,难怪大诗人用“ ,
。 , ”这首诗来赞美它。
(设计意图:重视积累,学用结合,活记乐背。)
六、观察比较,学写生字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写好生字的口诀吗?(出示:仔细看,认结构,找主笔。)
2.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先找一找左右结构的字——“楼、依、炉、烟、挂”,它们都是左窄右宽。“楼”字右边的“女”要写舒展,最后一横要向左边穿插。“木”和“火”字作为偏旁,最后一笔要写成点。(范写)
3.“尽”和“层”都有尸字头,“照”字笔画较多,下面的四点要均匀,“川”是独体字,看老师写。(范写)
4.观察好主笔的位置,认真书写。
5.帮自己的书写打星星,正确一颗星,整洁两颗星,美观三颗星。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