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的文物保护利用路径研究

2020-09-10张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2期
关键词:保护文物利用

张艳

摘  要:文物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历史文化、卓越成果、傲人成绩的缩影,是面向国内外展示中华民族风采的载体,是我国文化宝贵资源。新时代要讲好中国故事,建设和谐社会,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引领国民树立“四个自信”,均需用到文物,如何提高文物资源综合利用率,成为社会热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探析新时代背景下文物保护利用途径,以期解决文物资源综合利用问题,助推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稳健发展。

关键词:文物;保护;利用

文物主要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且具有科学、艺术、历史、文化等价值的遗迹遗物,属于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基本特征是由人所造或与人类活动关系紧密,同时具有历史性。将文物大体分为两类,即史前文物、历史时期文物,前者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文物、新石器时代文物,后者可分为古代文物(夏商西周文物、魏晋南北朝文物等)、近现代文物(革命文物、民俗文物等)。我国为保护文物出台配套法律及政策,旨在营建法治、和谐文物资源综合利用氛围。基于此,为使文物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探析文物保护利用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时代背景下文物保护利用必要性

1.传承灿烂文明,维系民族精神

文物向人们讲述尘封的历史,介绍古代先辈在技术、文学、艺术、建筑等方便的骄人成绩,感受本国文化的魅力,引领新时代国民传承灿烂文明,在了解、研究、学习、体悟中华文化过程中传承民族精神,助力国民增强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夯实有中国特色文化基石,将文物保护利用视为文化建构一环,使国民得以坚定文化理想信念,理解文化本质,用文化维系社会和谐稳定根基,凸显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必要性。

2.优化配置文化资源,提升“文创”水平

文化是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教育变革重要资源,文物是文化的载体,透过文物能看到民族风情、民俗传统、美食文化、建筑等文化,感受多元文化魅力,保护文物是了解、学习有关文化的前提条件,利用文物是统筹文化资源,挖掘文物新时代创新潜力的重要举措,为此文物与市场经济碰撞,融入茶具、服饰、现代建筑、家居装修、园林设计等各个领域,在审美体系加持下换发活力,继而提升“文创”水平,达到优化配置文化资源,助推市场经济发展目的[1]

3.加强文化合作,增强综合实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物保护利用是国际性课题,国内外文物跨境展览是文明互鉴有力渠道,面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华民族文化魅力,增强本国综合实力。在对外持续开放过程中文化交融力度较大,文物保护利用思路得以扩展,成为各国合作共赢途径之一,有利于打击跨国文物盗窃、非法买卖等违法犯罪行为,提高本国文物保护利用有效性。

二、新时代背景下文物保护利用关键

1.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长期以来文物是应该保护为主,还是侧重利用开发,是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通过文物保护利用实践人们发现二者本质上并不冲突,并非对立关系,是共同进步、相辅相成、你中有我的关系,主要源于文物资源珍贵且不可再生,需在坚守文物保护红线前提下开发利用,同时在保护文物特殊性前提下增加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及艺术人文价值,在此基础上与新时代市场经济关联在一起,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使我国文化产业得以稳健发展。在开发利用文物时配套保护措施推陈出新,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使文物在社会服务、传播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状态稳定,继而在新时代换发文物生机。

2.分类保护、开发利用齐头并进

虽然文物均具有一定价值,但为确保利用与保护工作效率更高,需针对文物加以分类,依据“同类相聚”原则划分若干文物保护利用等级,推行配套评级制度,以此为由制定文物保护利用标准,为文化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分类保护、开发利用还需践行实事求是、灵活多变原则,提高文物资源综合利用率[2]

三、新时代背景下文物保护利用路径

新时代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局势严峻,一方面需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另一方面需让文物“变身”成为文化传播者、承载者,同时颁布配套规章制度,使文物保护利用有据可依,立足区域文物资源制定发展战略,抬升文物保护利用战略高度,鼓励人们探索发现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新路径。

1.改革文物保护利用机制

当前文物保护利用职能部门存在重保护、轻利用问题,虽然推行考核标准、三定方案、职能设置等文物保护机制,但文物仍高高在上,与市场经济融合性较差,缺乏市场化利用标准。基于此,职能部门需调整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心态,改革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健全文物活化利用标准,针对文物利用、开发、保护制定配套措施,同时有关措施需具有区域性、类别性、针对性,避免文物保护利用“眉毛胡子大把抓”,在层级性较强的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加持下让市场有更多机会接触文物,为文物扎根市场铺平道路,让传统文化在市场上枝繁叶茂,坚持分类利用、活化利用,使文物保护利用更为有效。

2.加强古建筑活化利用

文物古建筑应秉持“流水不腐”理念在保护的同时加强开发,真正发挥古建筑在新时代的历史文化价值。当前影响古建筑活化利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修缮成本高;二是保护过度;三是古建筑无法回归生活。新时代文物需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古建筑亦需焕发光彩,这就需要加大古建筑活化利用创新力度,例如将古建筑与旅游业关联在一起,设立古建筑群保护区并选择开放部分建筑,作为旅游纪念品售卖点、书店、旅游服务咨询中心、餐厅、水吧等,使古建筑不仅可供观览,作为地标性建筑,发展当地旅游业,还可发挥其本质功能,达到多渠道提高古建筑活化利用率目的。

3.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利用结合在一起

首先,人们需深入研究文物,探寻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利用齐头并进立足点,在加强历史文化传承同时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换发魅力指明方向,使文物得以增添活力。其次,制定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利用结合战略,从宏观角度出发有计划性的展开具体工作,避免文物利用经济项目停摆,确保文物保护贯穿始终;最后,在经济领域利用文物资源需加大创新力度,例如《巧手神探》《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电视节目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在传播历史文化基础上丰富电视节目种类,有利于提高电视市场经济效益,继而通过创新将经济建设、文物利用与保护关联在一起。

4.推行文物保护利用政策

为发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优势,我国颁布有关政策,为新时代文物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有力条件,确保文物可传承历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培育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凝聚文化力量。《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建设契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实践体系,构建文明标识体系、价值传播体系、保护传承体系,开展文物督察试点工作,建立文物安全保护及科学利用长效机制,使文物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满足新时代国家建设、经济发展对文物的需求[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保护利用文物具有传承灿烂文明,维系民族精神,优化配置文化资源,提升“文创”水平,加强文化合作,增强综合实力必要性。这就需要改革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加强古建筑活化利用,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利用结合在一起,推行文物保护利用政策,同时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宣传力度,营建良好的保护利用氛围,继而助推我国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活动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为敦煌文物保护利用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群体[J].前线,2020(6):后插1.

[2] 吴海洋.皖南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基本策略研究[J].山西建筑,2020,46(12):189-190.

[3] 王辉.博物館与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初探[J].中国民族博览,2020(8):220-221.

猜你喜欢

保护文物利用
画与理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