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比较的形态学视角看奥林匹克在中国的发展

2020-09-10丛威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形态学奥林匹克

丛威

摘  要:奥林匹克运动是体育文化比较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研究视角的选择是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性问题。基于编年史的时间纬度来关照东西方文化的传统比较研究视角,在研究的逻辑基点上存在文化的可通约性与不可通约性之争;在现象上则有“重在参与”与“急流勇退”的深层矛盾冲突。本文依据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从文化形态学的视角对东西方文化的价值观进行比较研究,对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提出形态学诠释。

关键词:文化比较  奥林匹克  东西方文化  形态学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7(c)-0236-03

Abstract: The Olympic Movemen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sports culture, and the choice of research perspective is a prerequisite for comparative research.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di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based on the time latitude of chronicles, there is a dispute between the incommensurability and commensurability of the culture at the logical basis of the study;on the phenomenon, there is a deep conflict between "focusing on participation" and "rushing to leave". Based on Marx's theory of three social forms, this article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valu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morphology, and proposes a morp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in China.

Key Words: Cultural comparison; Olympic;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Morphology

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着这样一种主流观点,认为西方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不同于东方文化的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2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基于这种文化比较的两元对立的视角,对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分析,在研究的逻辑基点上就会存在文化的可通约性与不可通约性之争;在现象上则有“重在参与”与“急流勇退”的深层矛盾冲突。而研究的视角选择,则是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性问题。基于编年史的时间纬度出发进行比较研究,乃是一种自然主义的认识论态度,缺少生存论的本体论态度,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不够全面。诚鉴于此,转换角度去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运用文化形态学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奥林匹克文化的内在本质,或许有助于更全面、合理地看待文化的冲突与发展问题。

1  文化比较的形态学视角

按照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人类社会依次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与此对应的文化形态分别是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和后工业文化,而不同文化形态的核心价值又各不相同。文化形态学研究的正是人类社会不同文化形态的总体演变脉络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差异性比较。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按照这3种文化形态由低到高依次递进的,处在同一社会形态的文化具有共同的特性。对东西方的农业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者何其相似,譬如,柏拉图曾主张人们应该把所有与自己的父亲年龄相仿的人都当作自己的父亲,把所有与自己的儿子年龄相仿的人都当作自己的儿子,与孔子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大同世界有什么区别?所以说,同一社会形态的文化特点是共性,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是个性。正因为如此,诞生于工业文化基础上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产生在农业文化背景里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照面时,冲突与撞击就成为必然。但这种冲突并不是两类文化的撞击,而是不同文化形态的对话与交流。仅就价值观的转变而言,以今天的中国与200年前的德国、300年前的法国和400年前的英国相比较,它们的价值观发生着完全相同的变化,即都由情感主义转向理性主义,由群体本位转向个体本位,由道德至上转向法律至上。换句话说,文化比较应是将2种文化的相同发展阶段進行比较,这就为我们重新审视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2  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形态学诠释

本文谈及的奥林匹克运动无疑是现代意义上的,虽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衣钵是古希腊的,但也只能说是更高基础上的回归,而不是简单的承继。古代奥运会在经历了1173年之后归于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罗马帝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取代了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其赖以生存的文化价值基础被异化瓦解,才导致古希腊奥运会的灭亡。

欧洲在经历了宗教统治的漫长黑暗之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三大运动是欧洲进入了工业文化时期。科技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发展和财富,但也造成了文明的异化:科技使人类变得强大有利,也使人类变得软弱无力;社会变成一部机器,人沦为(理性)工具;丧失了对自我真实的、有生命力的感觉;极端个人主义等,导致自我分裂,出现了人的物化现象。由于体育运动能防止人的物化现象的继续蔓延,才促使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工业文化的诉求则是现代奥运会得以诞生的基础。

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的发展,必然带来不同文化形态间的碰撞。中国运动员常在其运动的巅峰期退役,虽然有诸如伤病缠绕、运动队的矛盾等原因,但不可否认,这与“功成名就,急流勇退”的传统文化意识的影响不无关系。中国缺少像瓦尔德内尔这样的体坛常青树,不是个人问题,而是传统文化的历史烙印使然。“重在参与”与“急流勇退”的深层矛盾,恰恰是农业文化与工业文化两种社会文化形态的差异性体现。差异性正是不同文化形态交流、融合与发展的契机,东方文化中的集体观念与西方文化中的个人担当相融合,恰是今日社会需要的勇于担当的共同体观,也内在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所表征的“更快、更高、更强”和“参加比取胜更重要”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人性发展与超越的本体要求,因而成为全球化的体育文化。从根本上讲,人性是文化的内在本质,而文化是人性的外在表现,文化的演进,在本质上也就是人性的发展过程。如果讲文化具有通约性的话,正是基于这种人性一致的基础上。从孔子的“六艺”教育思想,到亚里斯多德“德智皆寓于体”的教育理念,再到今天的奥林匹克精神,始终贯穿着人性要求超越,追求健全发展的主线。

讲人性,讲共性,并不排除文化的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本质上不是文化类型的差异,而是文化形态的差异。中国五千年的华夏文化,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为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贡献了力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基于农业文化的智慧结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中国运动员常在其运动的巅峰期退役,虽然有诸如:伤病缠绕、运动队的矛盾等原因,但个人认为,这与“功成名就,急流勇退”的传统文化意识的影响不无关系。中国缺少像瓦尔德内尔这样的体坛常青树,不是一个个人问题,而是传统文化的历史烙印使然。虽然从形式上看,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的竞技体育业已挤身世界强国行列,但“重在参与”与“急流勇退”的深层矛盾,恰恰是农业文化与工业文化2种社会文化形态的差异性体现。

文化形态学的研究表明,东西方文化并非绝对意义上的2种类型的文化,而是基于人性一致基础上的同类文化在时间上的差异。正因如此,2种文化形态的照面,不仅意味着冲突和碰撞,更意味着发展与拓展的契机,而人的本性就是不断地去创造,以展现和敞亮人的丰富的本性。

3  结语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属于2种不同社会文化形态照面时的对话与交流,而非两种文化类型之间的冲突。文化比较关键不在于对文化的存在现象进行理性化梳理,而应该浸入人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沉思生命存在的实质。文化是人性的外在表现,这种作为人性的内在生命活动,用马克思的话说,它在本质上是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是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超越活动。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找到文化比较的基点。任何一种现实存在的具体文化形态,都不可能全面完整地展示人的所有可能性,这也是文化比较研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所在。

奥林匹克是体育文化研究的一个大课题,需要多学科、多角度去审视、理解和把握。以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为依据的文化形态学,也只是从一个角度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審读,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汤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9):349-351.

[2] 王洪珅.中国体育文化生态的历史演变论绎[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1):1-6.

[3] 张波,姚颂平.中西体育赛会的文化比较——以古中国射礼赛会与古希腊奥林匹克赛会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5):87-92,98.

[4] 黄冶,陶锦.我国体育外交70年:回顾、特征和推进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5):35-40.

[5] 张海军,郭小涛,张尚晏,等.跨文化视域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化成功原因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4):36-39,124.

[6] 李佳宝.中国奥林匹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0,34(3):8-13,89.

[7] 杨桦,荆敏.中国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从差异走向融合[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1):1-7.

猜你喜欢

形态学奥林匹克
白杜害虫钝肩普缘蝽的形态特征研究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头脑奥林匹克
一种改进的分水岭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显微互动技术在《临床检验基础》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