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9-10杨传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年13期
关键词:消防管理发电企业应急管理

杨传勇

摘  要: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行业,其安全发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全稳定。该文通过对近几年发电企业开展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进行总结,指出发电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8类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为发电企业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消防管理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志码:A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行业,其安全发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全稳定。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发电装机容量显著提升,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9-2020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19年底我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1亿kW,预计2020年底发电装機容量达到21.3亿kW,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给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安全生产检查是一种快速、有效地发现现场问题的重要方式[1],对督促电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障安全生产,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笔者通过对发电企业开展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进行总结,对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以期提高发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给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1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完善

部分发电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完善,安全职责划分不具体,缺少部分管理人员、班组和专工的安全生产职责;缺少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和考核办法,未制订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不能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实施。

1.2 安全教育培训有漏洞

部分发电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且未明确安全教育培训的学时;未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缺少安全培训大纲;安全教育培训的学时不满足要求;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或是证书已过期,未及时进行再培训、考试和取证;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建立不完善。

1.3 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

部分发电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完善,隐患治理方案不合理,未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分级,未对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中缺少整改预案和整改资金等内容;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管理不完善。

1.4 消防管理存在漏洞

部分发电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如人员的岗位职责不明确,防火重点区域划分不合理;未制定电缆防火管理制度。电缆防火封堵脱落或是封堵不严密,新敷设的电缆未涂刷防火涂料;重点防火部位缺少标识牌或是标示牌设置不规范,未明确防火责任人等;灭火器的配置不符合要求,部分设备区域未配置灭火器或者未采取防火措施;灭火器、消火栓未定期检查或是未定期检验,部分重点区域的灭火器未按照要求每月进行两次检查;水喷淋系统、电动消防泵、柴油消防泵未定期进行试验,缺少试验记录。

1.5 应急管理工作不规范

部分发电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不完善,相关人员和救援小组的职责不清晰,或是与该单位的实际不符,应急预案未及时修订。应急预案的演练不规范,演练方案中未明确演练的具体内容,演练后的评估不具体,缺少对存在的问题、应急预案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缺少专家点评和演练总结记录,未及时根据应急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应急物资管理不完善,应急救援物资未规范存放,需要检测的应急物资未定期检测,应急物资的借用和归还无相关人员签字等。

1.6 危险化学品管理不到位

部分发电企业的危险化学品无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或是安全技术说明书不符合要求;危险化学品储存柜未安装通风设施;危险化学品储存间和实验室内有吊顶,可能导致易燃易爆气体的积聚;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无相关人员签字,未按生产日期的顺序先进先出;酸储罐区存放急救药品为硼酸、醋酸,未放置碱性药品;化学实验室的门未向疏散方向开启;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缺少职业危害告知牌和安全警示标识牌。

1.7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不到位

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人身伤亡事故频发,凸显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不落实、安全风险辨识不彻底、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事故应急救援处置不力等较多问题。通过对发电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编制的制度不符合发电企业实际;未编制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或是现场处置方案,无法在事故发生时进行科学、有序的救援;有限空间辨识不齐全,部分位置未列入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台账;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物资不齐全或是与应急物资清单不符,有限空间作业现场无安全警示牌;有限空间气体检测设备未定期进行检测。

1.8 安全标志、标识不齐全

部分发电企业的名称标识牌不完善,如电缆夹层、配电室等处缺少名称标识牌,部分设备也缺少名称标识牌;部分设备和生产区域缺少安全警示标识,如缺少“防止坠落”、“禁止烟火”、“禁止操作”、“雷雨天气、禁止靠近”等警示标识,氢站外墙无“30 m内严禁烟火”警示标识;部分阀门和管道缺少设备标识、管道介质流向标识;氢气、氨水等危险化学品缺少理化特性标识。

2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2.1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要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制定各岗位的责任,划定责任范围,明确责任制的考核标准,应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和评估,确保责任制能严格落实到位。

2.2 注重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培訓是快速提高发电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发电企业应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参建相关部门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做好教育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内容的相关记录。

2.3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发电企业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制度,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电力安全隐患排查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明确安全隐患的分级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隐患排查治理方案,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严格落实整改的责任人、资金、措施、预案和期限,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治理。

2.4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安全管理是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旦管理不善,将造成人员伤亡和巨额的财产损失。发电企业应严格按照消防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做好评估和总结。积极开展防火隐患排查、灭火器日常安全检查和消防设备的检验工作,落实各项火灾隐患整改措施,对不符合要求的灭火设备及时进行更换,确保设备随时可用,防止发生火灾时不能快速灭火,导致火灾扩大事故的发生。

2.5 规范应急管理工作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事故在发生后快速、有序地开展救援,减少和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防止事故扩大的有效途径。发电企业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以及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完善该单位的应急预案,结合导则要求规范应急预案的编制,积极开展应急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明确演练的具体内容,并采取科学的演练方法,提高演练效果;在演练结束后对演练的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2.6 强化危险化学的管控

发电企业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主要包括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氢气、柴油、氨水和乙醇等,种类繁多,这也给危险化学品的日常安全管理带来挑战。发电企业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的风险辨识和评估,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做到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全覆盖,落实各项风险管控措施,从源头上消除各类潜在风险,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此外,应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要求,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估工作,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确保安全控制设施处于投用状态,防止事故发生时不能紧急处理。

2.7 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控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是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发电企业存在的有限空间较多,如电缆沟、排污井、排水井、阀门井、热力管沟、锅炉汽包、凝汽器、除氧器、加热器、压缩空气储气罐、炉膛、进出口烟道、化学水箱和消防水池等,应按照《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相关要求,制定完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强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发电企业应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落实危险作业审批制度,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作业程序,在检测、防护、监护等安全条件全部确认的情况下再开展作业[2]。强化对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掌握紧急救护知识,严禁在没有采取可靠防护措施情况下盲目施救;积极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按照要求配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器材和应急装备,如安全警示标志、通风设备、检测设备和救援设备等,并确保设备处于可用状态。

2.8 合理设置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的设置是为了提醒人们认识到所处的环境是危险的,应提高警惕,采取相关安全防护措施,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安全标志可以划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4种类型,安全标志主要是由几何形状、安全色、对比色以及图形符号色组成[3]。发电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等相关要求,在相关设备和区域设置名称标示牌,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当发生危险时,能够指示作业人员尽快逃离,或提示作业人员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发电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仍要秉承“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理念,强化安全管理基础工作。该文通过对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发电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明确各岗位的职责,采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手段,使企业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连宝.如何做好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J].电力安全技术,2010,3(12):37-38.

[2]王新,王红汉.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9,45(10):11-13.

[3]马红,胡醇.规范电气场所安全标志的应用-解读《GB/T 29481—2013电气安全标志》国家标准[J].中国标准化,2015(5):128-131.

猜你喜欢

消防管理发电企业应急管理
关于加强发电企业人力资源干部管理创新的探讨
超大城市综合体建筑防火设计与消防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