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0-09-10刘雷丽
刘雷丽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960)
1 课程概述
《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核心课程,尤其是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仓储作为物流的重要节点,对于仓储管理人才与城市配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社会需求量是物流相关岗位中最大的,而且需求主要对口高职高专学生。课程的开设,正是以核心岗位仓管员与配送员作为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物流企业、配送中心、制造业仓储部门和其他类型企业仓储部门需求的高素质仓储作业与管理人才。
本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上本课程之前已系统学习了《物流基础》、《商品养护技术》以及《管理学》等课程,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为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前期理论准备,同时为后续《进销存管理实训》、《顶岗实习》课程做好铺垫。
2 《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学模式陈旧,教之忧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化、任务化教学,模块分解清晰,但是以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居于中心地位,学生被动吸收知识,师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互动经常处于冷场的尴尬境地,整体教学效果较差。
2.2 课堂学风疲软,学之忧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录取分数较低,学习基础薄弱,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1)年轻有活力,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探索欲比较强烈,对“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充满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智慧职教、中国大学mooc、超星等平台途径供学生课后拓展,发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反而被调动。
(2)对理论学习兴趣不足,实践操作能力强。民办高职学生普遍具有爱动手、不爱动笔的特点。教师进行理论讲授往往桌上趴大片,抬头率不高,但是如果是实训操作课程,积极性大幅度提升,课堂更加活跃,讨论、提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课堂互动加强。
(3)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尚未养成,需要经常性的教师驱动、鼓励和提醒。每个班级总有少数几名同学不带教材和相关上课材料,大部分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教师必须指明教材哪个地方,让学生画上重点记号,学生学习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
(4)数学基础薄弱,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进校数学成绩基本在几十分左右,《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中库存管理及配送线路优化任务中涉及运用数学方法,学生学习比较吃力。
基于以上特点,以下现象成为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常态:一是睡觉、玩手机现象严重;二是自律性不足,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学风薄弱,鲜有同学记笔记;四是小组作业往往是1-2名主力军完成,其余同学参与度低;五是课后作业雷同率高。
2.3 教与学脱节,人才培养之忧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融合度较低,导致了脱节。然而《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对应的岗位主要是仓管员、配送员,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并具备相应岗位的技术技能,传统模式的教学显然达不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3 课程改革设计理念、思路及内容选取
3.1 课程设计理念
(1)紧跟行业发展,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背景下,仓储管理已迈入智慧仓储的时代,在教学内容设计中除旧推新,融入智慧仓、无人仓、智能设备、手持终端、快速响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元素。
(2)在物流企业、制造业企业仓储部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仓储运作流程、业务工作过程选取和设计教学模块。
(3)教、学、做一体化设计,校内实训室与“厂中校”实训基地使用相同的ERP系统,将课堂搬进车间,以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仓库作业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3.2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课程设计经过企业充分调研最终确定,社会仓储类型特别多,选取了物流企业、配送中心以及制造业企业仓储部门作为调研对象,经过调研,适合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仓储相关岗位主要是仓管员、叉车司机(本专业专门组织考证),一般仓库仓管员按照货物分区的区域进行划分或者按照货物入库、备货、出库环节划分,岗位均是仓管员(工作内容包括信息处理、理货、拣货各个环节),不同于传统仓管员只负责流程中的一部分工作,例如拣货或者理货,随着物流技术的融入,智能化设施设备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仓管员的劳动强度和缩减了作业流程,现代仓管员工作范围通常包括一个环节整体流程作业,例如货物的入库作业与信息处理一体化,不再进行分解。
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在仓储管理类岗位,职业走向是仓管员、仓库主管、仓储部经理。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如下:
仓管员:做好物料的收发存管理,严格按流程要求收发物料;及时跟踪作业物料的发送;对物料管理的有序、安全、完整、负责;做好仓库各种原始单证的传递、保管、归档工作;会操作信息管理软件,填写和传递仓单和订单。
仓库主管:仓库整合、日常管理;协调本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工作;对仓库收、备、发进行计划、跟进、检查与监督;库房规划布局与管理;分配仓管员工作。
仓储部经理:制定仓储部工作计划及业务发展规划;制定库房管理、出入库管理等各项制度并贯彻实施;编制各项工作流程及操作标准并监督执行;下达工作任务;严格控制各种物资的储备;定期撰写仓储工作分析报告;组织日常管理工作。
3.3 内容的选取
课程内容主要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内容选取如图1所示,遵循以下原则:
(1)紧跟人才培养定位,以够用为原则。围绕培养“仓储管理技术技能人才”目标,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选取技术技能方面需要的理论支撑作为教学重点。
(2)兼顾职业成长梯度。在教学内容选取时除了考虑仓管员基础操作与管理能力培养,还进行了一定的拔高,例如融入合同管理、仓储成本分析与绩效评价等内容。
(3)根据行业发展持续更新内容。随着技术融入,仓储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智能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运营模式,在教学内容选取方面及时更新调整,保持与行业发展的同步性。
根据以上原则,通过比较物流企业与制造业企业仓储部门仓储管理的运营,选择了相对复杂和普遍的物流企业仓储运营作为课程学习大环境,为了增强学生对仓储作业管理的职业岗位能力的理解,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教学设计模式,课程以“管理对象”作为载体,按照仓储运营过程选取教学情境,将每个教学情境基于工作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
图1 课程内容的选取
课程的开发以“以学生为主体、行动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按照仓储经营过程选取5大教学情境:仓储规划布局、仓储合同管理、仓库作业、配送作业以及仓储绩效管理,基于工作过程分解为不同的工作任务,合计18项,将每个任务细分为不同的子任务,合计44项子任务。
4 课程改革的途径
4.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改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使用讲授而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认知参与度不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差异过大等问题,并且能够带动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1)通过线上资源,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本门课程根据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录制22个微视频,将传统的讲授进行前移,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时带着较好的知识基础走进教室,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在课堂上仅仅针对重点、难点或者学生在线学习过程反馈的问题进行讲解,见表1。
表1 课程微视频
(2)通过线下活动,检验、巩固、转化线上学习的知识。线上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点,在课堂教学进行查漏补缺、解决重难点之后,通过设计个人任务、小组任务、编组演练等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3)线上和线下,过程和结果都有评分机制。线上和线下都给予学生及时的学习反馈,基于线上教学平台开展在线小测试,来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线下课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果展示、任务完成考核以及课后作业等多种手段检测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一方面将线上线下考核结果记入平时成绩,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学生测试结果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惑点,方便后续课程进一步强化,确保学生学习的深度。
4.2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
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和技能为核心,将仓储与配送两大模块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根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转化为五大具体的训练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每个项目下划分若干任务,学生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从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在实施过程中,分为五个环节:项目任务导出、任务探讨、任务实施、任务展示、任务评价与归纳。以项目三仓库作业管理中的任务一入库作业下的子任务入库制表为例:
(1)项目任务导出:通过案例背景导入某材料仓库已收到一批料件,完成了接货和验收,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入库制表工作;
(2)任务探讨:通过课前网络课程学习,同学们根据掌握情况展开小组讨论,需要绘制哪些表单?这些表单应包含哪些内容?表单的作用是什么?如果表单上信息不准确将会带来什么影响?最后小组总结讨论;
(3)任务实施:小组根据上一环节讨论结果,组内分工开始制表工作;
(4)任务展示:小组完成后通过多媒体展示成果,组组互评发现问题并打分,教师将会对每组完成情况细评;
(5)任务评价与归纳:各个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对整体情况总结并小结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深入讲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例如与客户发生纠纷,对货物数量双方产生分歧,该如何解决?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发现可以查找物资档案来进行核对。
4.3 ERP训练管理思维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以生产物流作为培养方向,校内实训室采用与实训基地相同的ERP管理系统,学生学习的系统即是企业使用的真实系统,学生通过使用ERP系统仓储管理模块掌握品号管理、入库作业管理、盘点作业、报表管理等技能,同时训练作为一名管理者具备的系统化管理思维,为走进车间课堂做好充足准备。
4.4 “车间课堂”工作导向式实践教学
针对“教学要素与生产不对接,要素之间缺乏粘合剂不能同频共振;教学过程与生产不紧密,培养的人才不能与企业无缝对接;教学评价不及时,教学内容不能随企业转型升级”等问题,本课程通过创新产教融合的实施方式,与企业共育人才,建设典型仓储管理实训基地,针对项目三仓库作业管理,双导师指导学生跟岗实习,以“车间课堂”的模式实现“三教合一”,教室搬到车间,解决了上述问题,如图2所示。
图2 车间课堂模式
(1)教学要素与生产要素合一。项目三仓库作业管理是本门课程的核心,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按照实训基地的生产要素设计,采取小组编组演练的方式,分成进料组、原材料组和成品仓管理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担任整个入库到出库环节中的不同角色,完成原料从入库到出库、成品入库到出库的全过程。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合一。教学过程按照实训基地的仓储部门工作过程来设计,包括原料验收、入库作业、在库盘点作业、车间领料作业、成品入库作业、订单处理作业以及成品出库作业环节。
(3)考核评价与工作质量合一。根据学生完成的工作情况客观考核,考核主要由企业导师完成,从职业素养、团队合作、工作质量完成情况等多角度进行评定,考核后交给任课教师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重要一部分。
4.5 将省赛内容融入课程
贯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思想,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内容分不同模块融入各个项目和任务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融入:入库作业、配送作业和出库作业。一是对接比赛,二是期末以分组方式进行系统化训练,以往年省赛样题为题库,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完成一份方案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巩固的同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5 取得的效果及反思
对比传统单一模式教学,改革后采取多途径、多方法和多活动的教学方式,颇有成效,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明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线上教学测试、任务驱动模式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场地的变动、实践项目的增多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率明显增加,学习的氛围更浓;第二,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调查,90%的同学会提前通过网络课程进行预习和课后复习,并且做笔记,对比传统课堂上被动式的接收教师灌输知识,学习效果大幅度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毕业生就业仓储管理岗位居多,并且进入DHL、顺丰、京东等行业领头企业就职,少数同学半年升职组长,获得企业的高度认可。
改革过程中还有待提升的地方,比如微视频的内容还有两个项目尚未涉及、习题库和案例库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在物流技术不断融入的情形下实训项目的更新等,这是后续要进一步思考和改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