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2020-09-09

科学导报 2020年55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通识科学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规模和数量上已处于世界前列。但是,相比于科技创新需要,大学人才培养体系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是我国大学面临的重要任务。

当前,随着科技创新呈指数级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远远超出了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更新速度,学生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与科技发展需求之间难以精确匹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的人才培养更需要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系统培养,把教育目标从培养学生从事专业岗位的工作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在日后职业生涯中作出卓著贡献的潜力。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基础理论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头。比如,热学理论及力学的发展,推动了蒸汽机、内燃机发展,开启了工业时代;数学与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开启了信息时代。随着知识数量的快速扩增,大学需要帮助学生打造扎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应更加注重基础课程的数质并进、专业课程的通识导论。

更加注重规划布局与时俱进的专业设置。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新兴研究领域在学科交叉领域产生,尤其是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为各个领域研究能力的跨越式提升提供了可能。这就要求我们未雨绸缪、应时而动规划专业设置,为培养适应未来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更加注重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协同发展。大学人才培养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背后的使命与价值。这就需要加强融合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通识课程建设,将责任教育、倫理教育、美学教育等融入专业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通识科学技术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绿色会计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