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侯度:燃起人类文明的第一把圣火
2020-09-09
20世纪60年代,一批孜孜以求、严谨细致的考古工作者来到这里,唤醒了那沉睡弥久的历史记忆,并通过黄河岸边远古的印痕,在此重新梳理出古人类通向文明的荣光。
如今,站在西侯度村后的人疙瘩北坡眺望,这里依然涧沟梁峁,东西数条。在这个高出黄河河面170余米的古老阶地上,地层发育齐全、露出良好,成为观察研究第四纪地质的理想地点。
1961年、1962年,由考古学家王建率领的考古队,就在这里先后进行了两个年度的发掘,在距地表近70米的砂砾薄层和砂砾层之间的交错砂层中出土了属于早更新世初期的一大批古脊椎动物化石和若干石制品。在这些出土的文化遗存和动物化石中,就包含有切割痕迹的鹿角、火烧骨。之后,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推进,根据动物化石群判断其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早期,古地磁测定遗址年代为距今180万年。而西侯度遗址火烧骨的发现,把中国古人类用火的历史,从50万至70万年前周口店北京猿人,又向前推进了110万年,这在世界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人类文明第一把圣火,就这样从黄河岸边开始燃起。
1978年由贾兰坡、王建合著出版的《西侯度——山西更新世早期古文化遗址》一书对西侯度遗址的地质地貌、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进行了详尽系统的研究,确立了西侯度文化。相关学术研究也确立了西侯度遗址是目前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遺存之一,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先发现的早更新世初期人类文化遗址,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家园。
西侯度之后,元谋人、蓝田人以及泥河湾的东谷坨、小长梁等人类遗址或地点,不断充实着中国早期人类演化的足迹,使得西侯度不再孤单。
朝去暮来,沧海桑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近距离感受这份远古的光耀。在西侯度遗址文物管理所的陈列室内,玻璃橱窗的展柜中摆放着一些骨骼化石:巨河狸、剑齿象、山西披毛犀、长鼻三趾马、三门马……这些都是180万年前的动物遗迹。据工作人员介绍,西侯度遗址出土有鱼类化石,根据鲤鳃盖骨判断,这里的鲤超过半米,说明当时这里的水域比较宽阔。研究人员从这些零星的考古发现中,结合地理历史推证,180万年前后,这里是黄河岸边或与黄河有关的湖泊边。那时的西侯度应该是草青林茂,湖水荡漾,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在这里的草地上奔跑着古中国野牛、山西披毛犀、三门马、步氏羚羊、纳玛象、李氏野猪、晋南麋鹿等动物,水中游戏着各种鱼类。这样优渥的自然环境,给远古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条件。而西侯度遗址火烧骨、石器等人类活动痕迹的发现,也与当时适宜人类的自然条件互为印证,共同定格出一帧帧“人类演化场”的蛛丝马迹,给予追寻者以动力、给予研探者以方向……
电光石火,日月轮回。人猿相揖别,走过了600多万年演化的历程。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西侯度遗址所展现出的石制品、火烧骨等人类活动印记,恰如把180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环境、生存能力等细节,一页页地展示于今人。
如今,回首古人类生存与智慧之火的长燃不熄,梳理人类身体机能进化、技术文化和社会关系等的进步与发展,才会一步步坚定地认识到——西侯度,恰恰站在离文明源头最近的地方。
200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王益人研究员再次走进西侯度进行了50余天发掘。获得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标本1500余件。这次发掘从发掘方法到石制品打击痕迹与自然碰撞的对比,以及原料环境、埋藏环境、河流流向、砾石层的来源和走向等许多考古学相关性信息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揭开了西侯度遗址这个存在了将近半个世纪的谜底。新的材料表明:西侯度石制品虽然受到河流搬运埋藏的影响,但人类行为及其特征毋庸置疑。
2007~2008年,王益人、卫奇分别发表《远古遗踪》《西侯度石制品研究感悟》《关于西侯度问题的思考》等文章论述西侯度遗址研究中石制品的人工性质。2010年起,王益人与南京师范大学沈冠军教授、美国普渡大学达利尔·格兰杰教授合作,就西侯度遗址绝对年代进行宇宙射线埋藏测年研究。分别于2010年、2012年、2013年进行测年样品的采集。根据测年数据的初步分析结果,支持贾兰坡、王建认为西侯度遗址大于180万年的观点。
2015年6月底,王益人、沈冠军再赴西侯度进行地质考察和剖面观测,进行小型剖面清理,在1960年发掘探方附近的文化地层中发现石制品、动物化石近10件。7月5日至15日,应邀来访的南非金山大学地理考古与环境研究学院凯瑟琳·库曼教授,一同观察了西侯度遗址历年出土的石制品,专家们对西侯度遗址的石制品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确认其为早期人类打制的石制品。
2019年3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在西侯度遗址进行了圣火采集仪式。当现代体育之火承继人类文明古老之火,电光石火迸发间,西侯度再度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新的研究,新的发现,新的问题。西侯度文明之火愈盛,留给后人的探究就愈加深奥、浩繁、紧迫。而西侯度的魅力恰恰于此。
放眼西侯度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遗存,其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在位于黄河大转弯处的“三门古湖”范围内,其所在的中条山南麓至黄河的芮城风陵渡至下游的垣曲古城,甚至再往下的三门峡一带的广大地区是山西早更新世初期地层出露最好的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芮城、平陆、垣曲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还在垣曲古城发现4500万年前的世纪曙猿化石。因此,这里很可能发现一个东非以外的另一个“人类演化场”,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调查与发掘。而不远处的黄河母亲,正不舍昼夜地带着从山西所蕴积的文明精粹,一泻千里,奔入中州大地,在西侯度之后的历史长卷中,浓墨重彩地掀起中华文明发展的狂涛巨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