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实施效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0-09-09王培杰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智慧智能

李 闵 王培杰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21)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更广泛地渗透到产业变革的各个角落。在各行各业的建设和发展中,新兴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带动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和智能社会。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全面实施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具体行动,是增强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推进城市精细化发展,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实现的美好愿景[1][2],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也进入提质增效的新时期,不断进行高质量、高效益、高层次的发展路径改革。但据调查研究,我国部分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实施面临四大不足:深度和广度不够、顶层设计不足、推广部门不明确、行业人才缺乏。同时,受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经济发展速度的限制,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存在一定差距,智慧城市需要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升级。

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定位,包括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评价要求的需求。其次,根据国家政策对于智慧城市的评价要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价进行指标体系的建立,以便于进一步分析其中存在的差距与问题,并作用于智慧城市的建设的政策导向与创新设计。

二、文献综述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新阶段必然出现的新发展。这是互联网+发展新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关于智慧城市定性类文章主要侧重智慧城市的本质内涵和概念模型以及建设前景等进行探讨;实证类文章则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安全风险、技术理论与政治理性及发展的问题。关于智慧城市的内涵,学者进行的研究如下:智慧城市是新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传统城市的升级发展形式。城市的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展基础上进行知识、人才、信息发展以促进城市规划与管理,使城市发展智能化,从而进行经济、社会发展的智能化,提高社会生态的统筹发展能力。[3][4],智慧城市的发展核心是使人的发展更加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因此也与知识经济发展密切相关[10]。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领域使用信息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也是智能城市发展实施理念。Giffmger对于欧洲部分国家与城市的发展,对于智慧城市进行了智慧经济、智能发展、智慧发展管理、智能通讯于环境发展的路径进行评价。[5]我国学者主要是针对IBM的智慧城市的建设进行的解释进行的评价“智慧城市是感知、互联、智能的城市”。戴伟辉指出,智慧城市的发展出发点应该是人的情感智能化[12];吕康娟认为,智慧城市是人类使用高技能进行城市规划互联网+进程的必然趋势,也是先进智能发展技术对于城市生产生活的发展与应用[13]。宋刚和邬伦意见是,智慧城市应该是衡量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而不仅仅是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6]由上述文献梳理可以发现,“智慧城市”的内涵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进程,更应该是以人为本新发展理念的全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式。在各国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国内外也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有着不同层面的评估研究情况。

根据目前的研究文献,国内外也对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框架进行了探索。1999年,美国智慧社区论坛[7](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针对宽带发展、知识劳动力创新、智慧城市营销发展等指标评价体系。美国智慧社区所提出的指标体系特点为二级指标较多较杂,基本全是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的个数占比较小,评估体系也是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层面较多,但是公众层面的指标较少[8]。2010年,邓贤峰[9]对南京市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从城市网络发展、智能产业发展、智能信息服务、智能人的发展的细致规范化的分析。智慧城市的评价体系应着眼于智慧城市设计与规划、智慧信息基础设施、智慧民生、智慧城市治理等不同维度,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评价。之后,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从就业与收入、社会安全智慧建设水平、智慧医疗卫生建设服务、智慧社会安全规划、信息网络水平等问题构建了一系列指标评价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效度的指标体系。

综上,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效度的指标体系的文献评述。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还在随着时代与信息科技的发展而不断优化与探索,相关研究也出现了指标不成体系、细化指标过于分散等问题,基于不同的研究,指标的着重点、优缺点也具有差异。有些指标体系内容复杂,只基于理论,数据缺乏可得性。有的体系等构件只适用于部分地域,缺乏适用性等等。经过梳理发现智慧城市指标设计现阶段的研究主要可以注重,指标体系的提出与构建,同时要对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进行测算模型的研究。

三、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效度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重点研究了智慧城市的实施有效性,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重要支撑技术的发展,结合城市建设的全面转型,要制定更加系统合理的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城市设计方案,做到更加以人为本,促进所有智慧城市的发展。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根据智能城市建设的基本要素,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智能城市的实施有效性和发展要求,构建智能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

(一)智慧城市指标设立原则

在指标体系建设中,要注意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指导性、可及性、动态性和及时性。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领域,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建设重点。因此,在总体层面上,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重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科学性。为确保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被评价城市的发展状况,应根据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确定指标,其名称、定义、计算方法等必须科学、明确,指标可以用来横向比较城市建设的实施有效性。第二,指导性。评价指标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需要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导向作用。因此,智能城市建设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优化的新理念,需要为智能城市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第三,可操作性。即要全面、具体地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发展水平,指标是否具有可量化性应引起重视,指标的构建应采取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的模式。最后,应重视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第四,动态性。在相对稳定的评价指标基础上,随着城市发展现状和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的不断变化,应根据科学合理的条件进行调整和补充,逐步完善。同时,要注意指标口径在时空上的一致性,便于时间上的纵向比较。第五,系统性。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方面都要协调发展和建设。因此,应从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角度考虑准备度的评价指标,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建立核心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体系相衔接。

(二)智慧城市建设指标设计

本文二级指标的选取是基于上述智能城市运营框架。设计构建智能城市建设标准,全面优化指标设计的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它包括四个一级指标:智能基础设施、公共管理应用、公共服务应用和公共支持系统、网络宽带水平和感知网络水平等15个二级指标,构建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指标体系。并且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在拟初步进行指标体系的建立如表1所示。

表1 智慧城市指标构建

四、结论与建议

智慧城市是新兴的概念,它也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完善而产生的新概念、新事物。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也应得到优化。我国乃至世界座机哦城市的发展仍处于新时期新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数字社会建设和智慧城市发展政策要求的指导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将进一步优化和发展。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将在未来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性指标体系中越来越明显,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和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智慧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