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诊断骨肌系统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
2020-09-09凌秀梅曾阳东苏寿红
凌秀梅,曾阳东,苏寿红,刘 静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广西 桂林 541001)
骨肌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及相关骨骼肌组成,肌肉骨骼病变指在机体骨组织亦或是横纹肌与其相邻组织出现病变,其组织学病理构造繁杂。目前,该病定性诊断仍是一大难题[1]。MRI(磁共振成像)检查于骨肌系统软组织中具良好的辨识率及诊断精准率,能够进行病灶位置、性状的充分显示,临床应用范围较广,然而限于常规MRI检查无法对病灶性状、肿瘤性状间实施精准鉴别,影响后期诊治方案的选择及患者预后。DT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属功能性MRI,旨在常规MRI基础上,采取6~55个线性方向,并将其视作扩散敏感梯度,对组织内细微构造进行更为精准的有效评估[2]。笔者将我院收诊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到2020年1月间本院接诊的50例伴四肢肌骨良、恶性病变患者开展研究。纳入标准:通过全面诊断满足临床对四肢病变的判别标准[3];患者知情研究;伴软组织病变;检查前未行任何诊治。排除标准:并发心脑血管病变;资料不完整;肝肾肺功能障碍;非自愿参与研究。良性病变组男女数量之比14∶11;年龄上限62岁,下限39岁,均龄(50.26±5.13)岁;病程5个月至2年,均程(1.15±0.21)年;恶性病变组男女数量之比15∶10;年龄上限60岁,下限40岁,均龄(50.76±5.23)岁;病程5个月至2年,均程(1.15±0.2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DTI检查,仪器选择3.0核磁共振扫描仪,选择不同线圈进行病变区域的筛查。逐次依据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像、T2加权像、TI反转恢复脉冲序列的次序实施扫查,扫查内容涉及全部病灶、层间距及厚度,结合病灶大小调节。相关参数设定:T1WI激励次数、回波及重复时间分别为2次、10~16 ms、300~500 ms;T2WI激励次数、回波及重复时间分别为2次、90~120 ms、3 000~4 000 ms;STIR回波及重复时间分别为60~100 ms、4 000~6 000 ms,矩阵调整192×256~256×320。借助单次回波平面技术进行轴向位置的扫查,扫查涉及参数设定:回波及重复时间分别为82 ms、5 000 ms,对全部病灶加以扫描,层间距及层厚可参考T2加权像。矩阵设定128×128,调整视野后,进行21个方向弥散敏感梯度的增加,设置扩散加权因子b数值0 s/mm2、600 s/mm2,共计扫查时间240 s[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变中央、边缘的各向异性分数(FA)、个性同性编码图(Iso)及表观弥散系数图(ADC)和体积比(VrA)实施评价,且做比较分析[5]。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的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变中央指标对比
统计数据可得,良性病变组中央Iso及ADC数值相较于恶性病变组明显提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病变中央指标对比
2.2 病变边缘指标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良性病变组FA、VrA下降幅度较恶性病变组更为明显;而Iso、ADC显著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病变边缘指标对比
3 讨论
研究表明,诱发恶性病变诱发因子关键在于间叶源性组织,如脂肪、血管、滑膜间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等[6]。在临床上,肿瘤样病变、骨肿瘤病变患病率相对较低,但其临床症状、影像学形态复杂,患病人数虽逐年增多,但仍然缺乏特异性、典型性,常常要借助病理结果进行最终的诊断。同时早期肿瘤恶变症状及表现无代表性,实际检查中对其难以有效辨识,延误黄金救治时间,既往病理诊断虽从某种程度上进行病灶的积极发现,但限于四肢病变繁杂,如若出现数量不足、取材不当等事件,易于对病变诊断结果产生影响,影像学检恰好可提供四肢内部组织相关成分,辅助病理学诊断[7]。
本次研究中,良性病变组中央Iso及ADC数值相较于恶性病变组明显提升P<0.05;良性病变组FA、VrA下降幅度较恶性病变组更为明显;而Iso、ADC显著升高P<0.05,提示四肢病变中央及边缘FA、VrA及Iso、ADC数值可进行骨肌系统良性、恶性病变的准确、有效鉴别[8]。分析原因:MRI是现阶段临床进行拟检病变质子密度与流速检出的有效手段,其可进行病变、正常组织的准确辨识,亦能对病变区域、分型及数量实施区分,结合病变分界、信号强度进而对疾病展开判断[9]。而DTI是功能性MRI的一种种类,在疾病诊断中进行不同参数图的有效获取,充分将图像信号差异显示出来,与ADC、VrA等图像有机结合进行鉴别,模拟出相应的参数图,对水分子扩散状态及程度加以掌握,进而明确损伤病理变化。良性病变区域边缘处存有骨骼肌纤维,其序列及完整性未遭受影响,使各向同性数值大,异性数值小,而恶性病变边缘的骨骼肌纤维受到一定损伤,对其序列及方向均产生影响,水分子扩散方向变化,使各向异性数值大,同性数值小[10]。
综上所述,良性及恶性病变均会有病变组织差异,采取磁共振DTI技术进行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诊断时,具理想运用价值,然而限于此次研究受不可避免因素影响(人为因素),致使位置区域、肌纤维运行等产生偏差,进而影响成像精准度。另外,因四肢肿瘤患病率相对较低,病例分型无聚集性特征,且样本收集较少,还需增加样本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