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价格触底反弹 后期仍有上涨空间
——2020 年上半年我国生猪生产现状及后期走势分析

2020-09-09虞丽娜

湖南饲料 2020年4期
关键词:猪价每千克均价

虞 华 虞丽娜

(1.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江苏盐城 224005;2.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盐城市分公司,江苏盐城 224000)

2020 年以来,全国生猪均价总体呈先稳后跌再大涨走势,转折点在5 月中旬,在这之前,因国内疫情情况较重,猪价有阶段性上涨,但3-5 月份疫情缓解后,肥猪集中出栏,市场供应大增导致猪价快速下跌,到6 月初肥猪基本出完,而标猪数量不多,导致市场猪源偏紧,猪价快速上涨。

1 上半年国内生猪市场情况

上半年生猪供给量明显低于上年同期, 但同比降幅也明显收窄,生猪产能持续恢复。 2020 年1-5 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6176 万头,同比减少33.9%。 农业农村部对全国16 万家年出栏500 头以上规模猪场监测显示:5 月份新生仔猪数量环比增长5.4%, 连续4 个月增长,增幅26.2%。 一大批新建和改扩建猪场陆续投产,种猪和仔猪调运量继续大幅增加。

1.1 猪价、肉价双双触底反弹。 随着各地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工厂开工,学校复课,餐饮业生意好转,猪肉消费明显增加,猪价、肉价在连降3 个月之后出现明显上涨。上半年,猪价最高点在2 月15 日,每千克为37.46 元,最低点在5 月15 日,每千克为26.41 元,但仍比2019 年同日高84%, 比2019 年最高点(10 月30 日)40.13 元低13.72 元。 2020 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平均每千克为33.38 元, 比上年同期的13.78 元高19.60 元,涨142.2%;比2018 年同期的11.50 元高23.04 元, 涨190.3%。 其中:1 月份均价为35.42元/kg,比上年同月的11.90 元高23.52 元;2 月份均价最高,为36.50 元/kg,比上年同月的11.75 元高24.75 元;3 月份均价为35.42 元/kg,比上年同月的13.74 元高21.68 元;4 月份均价为32.79 元/kg,比上年同月的14.60 元高18.19 元;5 月份均价最低,为28.72 元/kg,比上年同月的14.61 元高14.10元,;6 月份均价为32.32 元/kg, 比上年同月的16.06 元高16.26 元 (图1)。 2020 年上半年全国猪肉批发价格平均每千克为45.28 元, 比上年同期的19.87 元高27.98 元,涨145%;比2018 年同期的18.17 元高27.11 元,涨149.2%。其中:1 月份均价为46.52 元/kg, 比上年同月的19.17 元高27.35 元,涨143%;2 月份均价最高,为49.67 元/kg,比上年同月的18.40 元高31.27 元, 涨170%;3月份均价为47.82 元/kg,比上年同月的19.27 元高28.55 元, 涨148%;4 月份均价为45.12 元/kg,比上年同月的20.35 元高24.77 元, 涨122%;5月份均价最低, 为40.52 元/kg, 比上年同月的20.54 元 高19.98 元, 涨97%;6 月 份 均 价 为42.01 元/kg,比上年同月的21.50 元高20.51 元,涨95.4%(图3)。

1.2 平均猪粮比价超16:40, 利润虽有波动仍较可观。 2020 年2 月中旬以后,随着猪价小幅下跌和玉米价格走高,猪粮比价随之回落,从1 月20 日的18.41:1 回落到5 月15 日的12.55:1。价格监测资料显示:2020 年上半年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16.45:1, 比2019 年同期的7.14:1 上升9.31 个点,高130.4%,其中:1 月份比价为17.99:1,比上年同月的6.12:1 高194%;2 月份比价最高,为18.08:1, 比上年同月的6.10:1 高196%;3 月份比价为17.65:1, 比上年同月的7.25:1 高143%;4 月份比价为16.02:1,比上年同月的7.72:1 高107%;5 月份比价最低,为13.67:1,比上年同月的7.59:1高80%;6 月份比价为15.27:1(图4),比上年同月的8.03:1 高90.2%;6 月16 日比价为16.05:1。 按照正常的生产水平, 目前母猪年预期繁育利润超过18000 元/头,仔猪繁育利润超过1000 元/头。近期猪价触底反弹,自繁育肥利润约有3000 元/头,专业育肥利润2200 元/头。

1.3 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回升,同比减幅显著收窄。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末生猪存栏32120 万头, 比上年底增加1080 万头,增长了3.5%,同比减少14.4%。2020 年一季度末能繁母猪达到了3381 万头(图5)。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2019 年10 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开始增加,2020 年2 月份商品仔猪供给量开始增加。 截至2020 年5 月份,生猪存栏连续4 个月回升,能繁母猪存栏连续8 个月回升(图6),累计增幅达到23.3%,同比减幅显著收窄。 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16 万家年出栏500 头以上规模猪场监测,5 月份新生仔猪数量环比增长5.4%, 连续4个月增长,增幅26.2%。 仔猪市场价格随之回落,江西、四川等主产省仔猪价格已由每头2300 元下降到1500 元左右。 一大批新建和改扩建猪场陆续投产, 种猪和仔猪调运量继续大幅增加,5 月份跨省调运仔猪85.1 万头、种猪17.9 万头,分别比上月增加44.1%和157.9%。 分地区看,29 个省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 前期降幅较大的南方主产省份加快恢复,安徽、江苏、江西、湖南、福建、重庆、四川等地生猪存栏环比增幅继续保持在5%以上, 其中安徽、 江苏和江西环比增幅超过10%。 预计7 月份以后商品猪供给也将增加。

1.4 玉米拍卖政策调整成交降温; 豆粕低价位徘徊仍存下行风险。 6 月份,国家临储玉米进行了4 轮竞价交易,成交了近1600 万吨,还有若干的一次性储备共成交了近500 万吨。 一个月的投放量就达到了2100 万吨,相当于去年一整年的成交量。火爆的成交拔高了价格水准,也引发了赌涨惜售的浪潮,市场供应量大减,国家虽然回收的资金多了, 却与组织拍卖的初衷背道而驰。 受此影响,国家针对一些拍卖上的细节做出了调整,并且成功的影响了6 月第四周的各种拍卖, 成交热度仍旧很高,但较上周成交是有降温的表现。6 月22日夜间,拍卖公告再作调整,这次除了常规的标的调整外,还对拍卖的其他细节做出了调整。 首先是保证金的调整,220 元/吨的保证金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参拍门槛, 也对热钱的涌入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其次是付款期的调整,之前的参拍主体能用7%的保证金就能参与陈粮购销, 并且最多有45天的时间去完成套现,如今必须在20 天内交齐全款,逼着参拍主体交全款,加工企业直接就拉走投料生产了,做贸易的则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资金流,也会衡量用三方资金后的收益问题, 一定程度影响了参拍积极性。 另外,国家还通过加大一次性储备玉米投放力度的方式增加单周投放量, 一周投放量达到600 万吨,加剧供应端的竞争压力。 国家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调整, 给火热的拍卖市场泼冷水,参拍势力有了顾虑,临储、一次性储备、轮换粮等拍卖的成交结果开始降温。 资本注入只是提供一个推进行情向上的动能, 但真正能引导参拍主体积极参与竞价的还是对未来走势的看好。 因此,政策的调整并没有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所以在第五轮临储拍卖进行时, 国家发布了7 月2 日的临储玉米拍卖公告,并且这次公告又有调整,单周投放量增加了10 万吨,继续给供应方增加竞争压力。 受此影响,各种拍卖的溢价开始下降,市场冷静了一些。 形成了近一个月的“堰塞湖”遭遇了政策强拆,大堤开始有裂隙,短期内的玉米可能会有一个小回调。 但长远来看,由于天气不理想,多地发生洪涝灾害,玉米主产区遭遇强降水,2020 年玉米产量堪忧。 综上所述,政策的调整初见成效,但拍卖的热度仍旧偏高, 第四轮参拍的贸易公司高呼上当,其他轮次的陈粮还有利润空间,市场供应量将增加,行情进入下行通道。 但短空远多的看法依然坚挺,未来的供需关系依然是有缺口的,玉米价格行情的大方向依然是向上的。 2020 年上半年全国玉米价格平均每千克为2.05 元, 比上年同期的1.93 元高0.12 元。 其中:1 月份均价最低,为1.97 元/kg, 比上年同月的1.95 元高0.02 元;2 月份均价为2.02 元/kg,比上年同月的1.93 元高0.09元;3 月份均价为2.01 元/kg,比上年同月的1.9 元高0.11 元;4 月份均价为2.05 元/kg, 比上年同月的1.89 元高0.16 元;5 月份均价为2.10 元/kg,比上年同月的1.92 元高0.18 元;6 月份均价最高,为2.12 元/kg, 比上年同月的1.94 元高0.18 元 (图7)。

近期豆粕库存的变化对于价格而言却不是什么好消息。据天下粮仓数据,由于到港大豆数量庞大,油厂开机率上升,周大豆压榨量自五月中旬以来一直保持在200 万吨以上的高位, 导致豆粕库存快速累积,止6 月19 日当周,沿海主要地区油厂进口大豆库存上升至518.35 万吨, 环比增加1.9%,同比增加15.7%;豆粕库存上升至90.03 万吨,环比增加19.9%,同比增加5.6%,达到五年均值水平;并且受后期进口大豆持续到港影响,大豆及豆粕库存预期继续增加。再次,和进口大豆到港数量变化相关的一个问题是盘面压榨利润, 近期随着CBOT 大豆期货价格的上涨, 盘面压榨利润出现转负迹象, 令市场产生了9 月份以后的到港数量将有所回落的预期。然而,毕竟9 月份之前到港数量依然庞大, 预期豆粕现货较长一段时间不会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 据统计,2020 年6 月份国内各港口进口大豆预报到港159 船1044.1 万吨,7 月份到港量初步预估1040 万吨,较上周预估增30 万吨,8 月初步预估920 万吨, 9 月初步预估810 万吨,10 月份初步预估720 万吨。 止6 月18 日当周,美豆产区大豆种植率96%,市场预期97%,去年同期83%,五年均值93%;大豆优良率70%,市场预期71%,去年同期54%;数据上来看,大豆种植远快于去年和五年均值, 显示种植基本完成;大豆优良率也好于去年和五年均值。综上所述,受到现货库存持续累积、国内主要饲料企业5月产量下滑及美豆天气状况良好的影响, 豆粕期价预期上行压力较大,9 月合约或将面临跌破2800 的下行风险。2020 年上半年全国豆粕价格平均每千克为3.17 元,比上年同期的2.97 元高0.20元。其中:1 月份均价最低,为3.08 元/kg,比上年同月的3.15 元低0.07 元;2 月份均价为3.13 元/kg,比上年同月的3.07 元高0.06 元;3 月份均价为3.17 元/kg, 比上年同月的2.84 元高0.33 元;4 月份均价最高,为3.30 元/kg,比上年同月的2.77 元高0.53 元;5 月份均价为3.18 元/kg, 比上年同月的2.86 元高0.32 元;6 月份均价为3.14 元/kg,比上年同月的3.10 元高0.04 元(图7)。2020 年6 月第3 周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3.16 元/kg,比前一周上涨0.3%,同比上涨4.6%。

1.5 仔猪价格保持高位。 2020 年以来,养殖户看好后期行情,补栏积极性比较高涨,仔猪市场报价在突破“百元”关口后企稳,基本维持在90-100 元/kg。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全国500 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价格最新数据显示:2020 年上半年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每千克为90.09 元,比上年同期的31.55 元涨186%。 其中:1 月均价最低,为76.94 元/kg,比上年同月的22.11 元涨248%;2月均价为81.70 元/kg, 比上年同月的23.04 元涨255%;3 月均价为91.28 元/kg, 比上年同月的30.35 元涨200%;4 月均价最高, 为98.51 元/kg,比上年同月的36.41 元涨171%;5 月均价为96.28元/kg, 比上年同月的38.01 元涨153%;6 月均价为95.82 元/kg,比上年同月的39.34 元涨1144%。2020 年6 月17 日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每千克仍达96.70 元(图8)。

1.6 猪肉进口量高位下降。 在进入6 月份之后,受全球疫情影响,5 个国家的对华肉类出口正在受到影响。 其中德国最大的肉联厂被暂停对华出口, 美国泰森公司注册号为P5842 的禽肉屠宰企业产品输华也被暂停,此后英国和巴西,肉类生产商在发现员工感染新冠病毒后, 目前已经停止向我国发货。 据悉,6 月以来我国就已经暂停了受理来自德国、美国、爱尔兰和巴西4 国肉制品企业的进口申报。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5 月份我国猪肉进口量从创纪录的高位下降, 从4 月份创纪录的40 万吨下降到37 万吨(图9)。 牛肉进口降至6 个月来的最低水平,为14 万吨。

2 6 月份以来猪价和肉价快速上涨主要原因分析

事实上,从去年到现在,生猪和猪肉的价格一直在高位上徘徊,其间虽有下跌,也属高位下跌,即便是最低价位,也比往年的最高价位高许多。 6月份以后猪价出现快速上涨, 一是猪肉消费有所回暖,端午节来临,学校、机关食堂、餐饮和加工消费回升带动猪肉消费增加。 二是前期压栏大猪逐渐减少,适重生猪较前期下降,屠宰量明显少于往年同期(图10)。 三是天气炎热以及南方强降雨天气,影响生猪调运,导致南方猪少。 四是冻猪肉库存较前期减少。

3 后期猪价整体走势研判

2006 年以来,我国生猪生产经历了三个完整的猪周期, 时长分别为36 个月 (2006 年6 月至2009 年5 月)、59 个月 (2009 年6 月至2014 年4月)和49 个月(2014 年5 月至2018 年5 月),从波谷到波峰的上涨时间分别为23 个月、28 个月和26 个月。 本轮上升周期从2018 年6 月至今已有24 个月。与前几个周期有极大不同之处在于本轮猪周期叠加了新冠肺炎疫情、环保政策、生猪产品调运政策和生产周期性等因素。 本轮上升周期区别于前三个周期, 首先就是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深度减少, 且所有养猪主体生产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如果没有非洲猪瘟疫情发生,2018 年猪肉价格会持续下行,2019 年上半年可能出现周期性低位。然而,非洲猪瘟疫情打乱了本轮猪周期的正常波动节奏。 2018 年10 月以来,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降幅超过了5%的预警线且降幅持续加大。 到2019 年9 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降幅达38.9%,生猪存栏降幅超过41%。 产能大幅下降造成猪价持续快速上涨, 涨幅远高于上一轮周期,且上涨周期短。 从月均价来看:2006 年以来猪价每轮高点每千克分别为16.87 元、19.68 元、20.20 元和36.50 元,2020 年2 月份猪价较2016年6 月份高点上涨80.7%。 从波谷到超过上一轮价格高点,仅用了14 个月时间(图11),前两轮周期分别是25 个月和24 个月。依据现有资料分析,往后只要不发生对产能明显影响的突发事件,本轮猪周期可能将进入下降通道,拐点或将到来。

猪价拐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供给和需求。 从全年猪肉供需情况看, 虽然生猪产能恢复积极向好,但猪肉供应偏紧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从供给方面来看, 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是判断猪价拐点最重要的指标。自2019 年10 月份开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8 个月回升。 生猪存栏和仔猪供给量连续4 个月恢复性增长, 预示着生猪供给最快5 个月后环比明显增加。从消费方面来看,今年上半年猪肉消费需求预计降幅在30%至40%,高于猪肉供给降幅。 下半年供给恢复速度预计将大于消费恢复速度。因此,综合来看猪价高点或已过,由于下半年节日多,消费拉动力也更强,猪肉价格高峰可能出现在9 月份前后, 但下半年要达到去年10 月份的猪价高点的可能性已不大。在无大范围非洲猪瘟、政策及突发因素的影响下,预期7-9 月仍将是生猪供应缺口较大的阶段,生猪价格或震荡上涨态势。进入秋季后,北方部分地区产能恢复的效果或体现在市场供应上, 生猪价格或高位下滑。 11-12 月需求或好于同期水平,或小幅助推猪价反弹。从同比涨幅看,由于去年各月猪肉价格的走势由低到高, 今年随着市场供应改善,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将持续收窄,四季度甚至有可能同比下降(图12)。 预计2021 年全国生猪供给将会明显增长, 进一步带动猪价加快恢复至合理的价格水平。随着成本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大众的消费预期也要随之改变, 猪肉价格想要再恢复到10 元“超低价”时代,基本难以实现。

受疫情影响, 未来我国生猪养殖门槛将会提高。 在规模化提升的同时,机械化、智能化和产业化养猪带动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已经起步, 未来我国生猪产业将加速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 虽然生产主体仍呈多元化,但一体化企业、龙头企业将会加速发展,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猪价每千克均价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卖 葱
供大于求,猪价上涨乏力
9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7个月上涨
6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4个月上涨
5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3个月上涨
猪价又上天了
1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第9个月上涨
为什么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