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启:被朱元璋处以了腰斩之刑的明初大诗人(下)

2020-09-08木匠

北广人物 2020年35期
关键词:张士诚高启上梁

木匠

朱元璋自己没有文化,内心也是很讨厌文人的,盖因他当年要饭时,曾多次受到一些文人的羞辱。他还写过一首很有名的打油诗———《骂文人》:

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

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但在他取得天下之后,也希望罗网一批文人来为王朝效力。

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高启与同县的一位名叫谢徽的书生被地方官推荐给了朝廷。朝廷的诏书很快就到了,要他们入朝,编修《元史》。启本不想入朝,但听说这位朱皇帝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狠角色,他召你去,你要是敢不去的话,十有八九会引来杀身之祸。

过去,高启是孑然一身,如果不想去的话,还能自己找个地方躲起来,但现在,他已经有家了,总不能让老婆孩子跟他躲入深山吧。

高启入朝后,便被授予了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复命教授诸王。洪武三年秋的一天,朱元璋来到国史馆,见到正在修书的高启和谢徽,就和他们闲聊了一会儿,发现此二人都很有才华,就想任命启为户部右侍郎,任命徽为吏部郎中。

但高启却一点都不想修完《元史》后,继续留在朝中做官,于是,就像他当年拒绝张士诚那样,罗列了一大堆诸如自己还年轻,也没什么社会经验,不会做官等理由,就是不愿接受任命。这要是放在平时,朱元璋早怒了,说不定马上就会要了他的命。洪武中,死在朱元璋手上的文人墨客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被誉为“岭南明诗之始”的孙蕡,就因为给蓝玉(明开国功臣、大将军,后因谋反而被杀)写过几首诗,便被判了死刑。跟高启一样同为“吴中四杰”的杨基和张羽,也都先后因言获罪,一个被夺官罚做苦役,最后累死在了工所;一个被绑住手脚,扔到长江里喂了鱼……

可是那天,朱元璋的心情可谓出奇的好,不但没有发怒,还赏了高启十两黄金,并对他说:“既然先生志不在做官,那朕也不能勉强先生。等书修好以后,先生就可以回去了。以后什么时候先生想通了,愿意出来做官了,随时都可以来找朕……”

就这样,修完《元史》后,高启就回了青丘。此后,就一直以授徒、治田为业了,日子过得倒也十分逍遥自在,且诗名日隆。

但古语有云: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高启到底还是一个文人,平时就好吟个诗、填个词什么的。一天,他到一个画家朋友家串门,朋友刚画一张《宫女图》,一时兴起,就在上面题了一首小诗:

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

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就是:一个刚在西园陪皇上吃完饭,有些不胜酒力的妃子在一个宫女的搀扶下,回到自己住的地方。月悬中天,一只看门的小狗远远地望见有人来了,还以为是陌生人,就冲着妃子和宫女来的方向“汪汪”叫了起来。妃子不禁暗自好笑:在这寂寞的深宫之中,除了你整天见到的我和这些宫女、太监外,又会有什么人来呢?皇上可是很久都没有来过这里了……

这本是一首很普通的描写一位宫中的女子希望能得到皇上宠幸的小诗,没想到就是这首小诗,给诗人招来了杀身之祸。

后来,也不知怎的,高启的这首小诗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也怪他当时早已经诗名远扬了,每出一篇,都会被人拿去到处散,自然就免不了会传到南京。

朱元璋在看到了高启的这首《题宫女图》后,马上就想起了那个当初自己好心要给他官做,而他却不领情的修书先生。好你个高启,你是宁愿跑到乡间去做一个教书匠,也不愿到我这里来做大官(户部右侍郎可是一个很大的官了,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而高启当时也不过才30出头),你是看不起朕吗!头脑中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朱元璋再回过头来看这首诗,就越看越觉得有问题,他这该不会是讽刺朕的后宫生活淫乱吧?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

不过,朱元璋也知道如果仅凭这一首小诗就治高启的罪的话,那也显得自己太小肚鸡肠了。但已起了杀心的朱元璋,又怎么会如此轻易地放过他呢?这事在《明史·高启本传》中,也有明确的记载:“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嗛之,未发也。”

“未发”不等于没事,一个被嗜杀的皇帝忌恨上了的人,迟早是会走上绝路的。果不其然,朱元璋很快就找到了一个杀高启的机会。

洪武七年(公元1373年),苏州知府魏观因感觉苏州的府衙不够气派,于是,就在已为战火摧毁了的吴王张士诚宫殿遗址上,新建了一个府衙。张士诚与朱元璋原是死对头(元亡后,跟朱元璋争天下的,一个是陈友谅,再一个就是张士诚),你在他的宫殿旧址上建新府衙,这不是找死吗?

那这和高启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高启回乡后,就受到了魏观的礼遇。从此,高启就成为了魏观的座上宾。古代平常人家盖房子,上大梁时,都要焚香祷告,魏观是一州知府,建新府衙更要有篇像样的上梁文,才像是那么一回事。

因此魏觀在建新府衙时,就请高启为他的新府衙撰写了一篇《郡治上梁文》。高启也是昏了头了,你说你要是夸新府衙建筑宏伟吧,那也犯不着用“龙蟠虎踞”来形容啊,特别是你还在文尾赋了这样一首诗:

郡治新还旧观雄,文梁高举跨晴空。

南山久养干云器,东海初升贯日红。

欲与龙廷宣化远,还开燕寝赋诗工。

大材今作黄堂用,民庶多归广庇中。

区区一个州府衙门,怎么就成了“龙廷”了?最要命的是这座府衙还是建在昔日吴王张士诚宫殿的旧址上……

其时,负责办魏观案的御史张度见了高启的这篇《郡治上梁文》,如获至宝,立刻就向朱元璋做了汇报。

朱元璋正愁找不着杀高启的理由呢,这下好了,正所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既然你自己这么作死,那就怪不得朕了!于是,朱笔一挥,就将高启判了死刑,并在判词上写明了要将启处以腰斩之刑。

据高启的学生吕勉回忆说,高启在被执送南京时,“众汹惧丧魄,先生独不乱。临行在途吟哦不绝。有‘枫桥北望草斑斑,十去行人九不还、‘自知清澈原无愧,盍倩长江鉴此心之句。”

参考《明史·高启本传》

猜你喜欢

张士诚高启上梁
我相信
高启与北郭诗社成员交游考
南盘江特大桥拱上梁支架法施工技术
我的同桌
“抢”喜糖
高启对李白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
Beams Up
一盆鸡肉破了城
一只鸡破了一座城
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上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