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误区及注意事项
2020-09-08张林
张林
【摘要】纵观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过程, 受到当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方面的多因素的影响, 其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在历史教学内容日趋充实的情况下, 历史教育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初中历史教育的目前状态, 已经引起相关人士的关注。从初中历史教育入手, 在简单地介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后, 分析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存在的误区, 旨在对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误区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0-0063-02
学生是从初中阶段开始学习历史学科的, 同时, 初中历史课程是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标准下,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历史专业知识的教授, 而应该强调学科知识的开发和学科领域的融会贯通。初中历史作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承担着积极的教育作用。初中的历史教育教学不仅担负着启迪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任, 而且还肩负着培养学生辩证的唯物主义意识形态和正确的价值观的责任。
一、学习初中历史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所表现的是一个民族从原始社会一直到文明现代社会这一漫长时间里的成长历程,所汇聚的是整个成长过程中不断进步的文明精髓。在哲学里,伟大思想家从历史的发展历程归纳出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提出人类发展的大致发展趋势是确定不移的,人类的发展轨迹无疑要这样来表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義社会。但是历史又会告诉我们有些国家或民族有特殊,主要表现在跨越式发展和暂时性倒退。根据历史能够知道人类兴衰是处于一种更替之中,历史一直在发展变化,了解历史能够在历史中得到大智慧,同时学习历史是人类了解过去,继承过去文明的唯一方式。学生最早接触到历史知识的时期便是初中开设的历史课程,历史学习的起步其实已经算较晚了,但是初中历史依然不是学习的重点。
我们现在所接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古时各种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等等各大家智慧的结晶,他们的各种成果经过经书记录和夫子传授一代一代流传至今,我们在学习已有的理论时往往是只听其声不见其人这么一种状态,这个时候历史学习的重要作用就得以凸显出来,熟悉历史的情况下,我们能够知道书本上的理论来源何处,当时的背景是如何的,现在许多近代历史是被国外部分国家所改写的,对一些事实在课本里做了掩盖甚至是歪曲,学生不学踏实国家历史,今后就极可能被错误历史书本误导,这对国家发展会产生影响,对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同样是场灾难。我国文明起源于黄河,至今传承下来的文明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么一段漫长的时间里,还有很多文化以及历史内容尚未被认识,当仅有的已经被认识到的文明和历史都不被自己的民族所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建设就还面临艰巨的任务,必须要主动了解历史,学好历史,培养自我历史思维能力,从历史里汲取人类智慧和文化。
二、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是认为学校开设的历史素质教育内容只是作为选修课,不必投入过多精力,导致教师没有对素质教育内容给予充分重视,学生也没有在历史素质教育中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学习。这些已开设的历史选修课及相关课外实践活动,只是属于历史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内容。但是这些历史课程里的选修内容在历史教学里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样不能忽视,很多教师可能在必修课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教学,但由于总的课时有限,进而不得不牺牲掉选修的历史学习内容,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走马观花式学习历史选修内容,另一种是直接跳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在树干和枝干两者面前,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历史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以达到相应教学目标,避免顾此失彼。
二是降低历史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就意味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种教学误区会因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而在教学中本末倒置,有违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核心目标,大大降低了历史教学质量。当前的教育有明确文件规定给学生减压减负,历史教学同样也是如此,为了给学生减轻压力,教师容易进入教学误区,一味地减少课后作业以此达到减负目的,但是在执行这一行为时并未充分考虑到历史教学中哪一部分应该全面把握,过于笼统地减负可能会造成部分重点内容流失掉,影响到学生对某部分历史的整体把握。教师对学生布置历史课业时,不在于内容多少,关键要把握好教学重、难点,突出教材重、难点的教学与练习设计,要做到减量不减质。要多给学生创造精讲、精练的机会,使历史教学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是认为历史学习是文科生的事,理科学生可以少学甚至不学。这种思想导致部分理科学生不认真听讲,或在课上学习其他功课。其有多种原因,一种原因是许多地区教育规划为在某一学习阶段进行文理科划分,这样一种学习安排使得学生误以为自己一开始就要选择性学习,为自己后面的文理科选择做好准备,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数量多,在预选了理科学习的学生一般会忽视历史以及文科类课程的学习,长期性的文理科分科学习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历史学习上出现断层,只知数理化不知唐宋八大家。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学校和教师缺乏有效引导,导致初中历史难以达成教学目标,使历史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教学理念流于形式。要消除上述教学误区及不良影响,可推行历史教学的全程评价。即在历史教学中,要求每位学生全程、全心参与到历史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
四是认为历史课就是教师讲历史故事。这种思想导致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浅尝辄止,不能对历史事件及文化有深入思考,失去了历史学科教学意义。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断探索有助于提升学生历史素养、促进历史优质教学的模式。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增进师生间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学会深度思考。从而优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是课堂学习合作缺乏确定的目的。在一些课堂讨论的环节,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理解,很多老师会在课堂里引入合作性学习,由学生分为多个小组,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这样表面上整个课堂氛围会呈现为一种极为热闹活跃,实质每个学生缺少倾听他人发言的耐心,大部分时间只顾自我意见表达,完全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评判问题的结果,这种讨论带来的是长时间的自我表达陈述和没有最终结论的结果,这与合作交流性学习的各取所长达成共识的初衷相违背,分散的表达缺少唯一的目的,各个讨论小组无法有效地通过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得出答案,导致合作学习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浪费了知识学习的时间以及缩小了学习的效率。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做好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历史是一门蕴含深刻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学科,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让学生认可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主动探究中学习历史、学好历史。
(二)将历史教学与现实结合优化课堂教学
将初中历史教学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赋予历史学习的现实性和直观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联系现实展开教学,以縮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如,教师在教学唐朝繁盛历史相关知识点时,着重突出在国家治理中,一系列正确的国策及社会稳定可促进经济繁荣、国力昌盛。并引导学生谈谈我国近年来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就。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历史、关注时事的习惯,赋予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观。针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历史上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对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影响,介绍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让学生懂得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分析并提示出历史本质,使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得到明显优化。
(三)灵活取材,导入多元丰富的史料
史料记载的灵活运用对初中历史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有一些教师受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是局限于固定的文献和典故,忽视其他形式的史料记载的使用。这样对史料的运用是不合理的,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在历史教学中综合全面地运用史料。
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讲解“红色革命”那一段光辉历史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各位革命先辈的历史事迹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由历史线组成的串讲,可以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加深对祖国和历史的认同感。再比如讲解“三国”这一段历史时期时,教师可以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比结合起来讲解,并可以播放其中比较经典的战争片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让学生主动热爱历史学习
历史教学依然摆脱不掉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老师往往是老师教学的主体,学生一般扮演着听故事者的角色听老师口头讲解历史,麻木而机械般地接收着故事中的相关内容,可能一堂课下来能记住的只有不显得枯燥乏味的那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广度也会受到限制,从而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缺少主动和创新。在新课改条件下,历史教师需要抓紧转变自身在历史教学中的角色,改变自己的课堂作用,从传统的领导学生学习知识变为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从传统的在课堂学习中做裁判者向参与到合作交流中去进行转变,增加与学生间的互动,通过和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更好地解决学习难题。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人,老师负责维持课堂纪律和部分重要环节指导,才能及时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合作交流课堂上的问题设计要符合学习内容,探究环节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
对某一课堂问题进行合作交流以此解决问题,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相应知识点,合作交流学习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要表现,教师制定有目的性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有利于加强历史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在短时间里全面掌握知识点。但是,如果问题设置不具有针对性,不能很好地表现出相对应的知识点,学生的探讨就失去其课堂意义,如果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误入盲区或者是背离合作交流学习的初衷,教师需要及时给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获得结论,否则一个问题的探讨就演变为一种永无止境的发展或是循环。
四、总结
总的来说初中的历史教学存在很多的误区,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准确改正这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寻根问底,找到误区形成的原因所在。借此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知识需求制定教学大纲,促进我国历史教学水准全方位、多层次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清波.初中历史教学史料运用误区及解决办法[J].基础教育参考, 2015(20):43-45.
[2]洪峰.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应用误区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2017(4):160,164.
[3]郭公凤.当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误区分析[J].赤子 (上中旬) ,2016(2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