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来信(小小说)
2020-09-08于德北
于德北
就在今年秋天,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南渑池的挂号信,信封里,是一封寄自日本的没有启封的信,上面赫然写着我的名字。
那是一封写在樱花笺上的长信,有七八页之多,字体娟秀。
“于老师,您好!之所以将给您的信由老家河南邮转,实在是我想唤起您的一段回忆。我刚刚从日本早稻田大学博士毕业,近期即将回国从事中日文学比较研究,我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您,并把我刚刚翻译好的您的一百二十五篇小小说交由您过目……您还记得吗,那个站在梨树下看您吃梨的河南小女孩……”
啊!那真是一段温馨的回忆啊!
只是时间太久,我几乎把它忘记了。
二十年前,我由团省委转业,调入《深情》杂志社工作,我接到一个采访任务,尽可能全面地采写女孩读书难的问题。这次采访难度大,且辛苦,我由甘肃、陕西一路走来,最后来到了河南的三门峡市。本来在这里是没有采访任务的,我只想假公济私转道看看三门峡,感受一下“梳妆台”的宏伟和壮观。我如愿以偿,当我面对大坝、面对黄河的时候,我知道,我不虚此行。
恕我孤陋寡闻,在中学读书的时候,我便学到过仰韶文化,但如果不是当地朋友介绍,我实在没记得它的初发现地就在河南,更不知晓,它就在三门峡市下辖的渑池县,而我现在距离它,也就百余公里的路程。如此大好的机会怎能放过,我十分轻易地原谅了自己的孤陋寡闻,转而为自己的“博闻多识”而沾沾自喜。当下由朋友安排,驱车去看彩陶。
人如果过于得意,上帝一定会给他一点小小的惩戒吧。
车程过去大半,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我们乘坐的小车抛锚了。
等待修车的时候,我们坐在车里吸烟,初秋的蝉鸣噪耳,我一支烟只吸了半截,便丢在脚下,一个人信步往村庄里看风景。我就这么一个习惯,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喜欢四处走走逛逛。
我走过几户人家,均敞着门,偶见鸡犬进进出出,对我的到来并不稀奇。河南产枣子,这里几乎家家种有枣树,微风拂过,半青半黄的枣子左右摇动。
正漫步间,忽一道明丽的色彩映入眼帘。
有一个略显残破的院子,这个院子里没有枣树,却偏偏立了一棵丰茂的梨树,树上的梨子拳头大小,静垂在枝叶间像一只又一只的铜铃。
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怯生生地看着我。
“你好。”我问候她。
她并不回答,只是一个劲地回头向屋门处望。
我随着她的目光去寻,只见一个中年妇女抱着一个孩子从屋里出来。我赶紧掏出名片递过去,表明自己不是坏人。我指指树上的梨子,做出喜欢的样子。那妇女点点头,我以为得到了她的许可,便摘下一个梨子,擦也不擦地咬上一口。梨子尚未熟透,但香甜的汁液盈了满口。
那个女孩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可我并未发现这其中的诧异,满心欢喜地坐到她正写作业的小桌旁,翻动她的作业本,做出一副十分关心的样子。
这是一些什么样的本子呢,正面写完背面写,先用铅笔写,再用钢笔写,字迹工整,却如蝇如蚁,密密麻麻。
我急忙向那中年妇女问寻,才知道,这一家人是村里的贫困户,地少不够种,又因超生被罚,男主人本来会唱蒲剧,农闲时可唱野台子戏,可是两年前,野台班子因车祸而鸟兽散,男主人病倒在床,这人家,风雨飘摇中又雪上加霜……
“那梨子是卖了供娃上学呢。”妇女说。
我一下恍然,手握半只梨子僵立在那里。
好半天,我反應过来什么,奔踏着出门,一路来到村中的小卖店,把这店里的本子和笔全部买了下来。是的,我把这些本子和笔全都送给了那个女孩。另外,还以赔梨为名义,把五百元钱交到那女孩的妈妈手里。
这就是那件事情。
当朋友来寻我,告知我车已修好,我们可以启程,而我们也即将启程的时候,我们的身后响起了清亮亮的一段唱腔——“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走出来保国良臣……”那女孩一边唱,一边哭,一边向我们跑来,跑到近前,深深地给我鞠了一个躬。
朋友说:“老于,娃给你唱蒲戏呢。”
特约编辑 袁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