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9-08冯思萌

医疗装备 2020年16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体气道

冯思萌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天津 300170)

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若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很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常用手段之一,可快速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维持机体器官功能正常运行。常规护理虽然能起到一定辅助治疗的作用,但往往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亟需寻求一种更科学的护理模式[2]。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8年5月落实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针对性急诊护理,在落实前后各1年时间随机分别抽取43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并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0~81岁,平均(67.50±8.50)岁。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46~79岁,平均(68.22±7.8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经其审核批准。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定期查房,检查患者各项指标,加强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预防管理,予以常规健康宣教和呼吸道管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1)加强病情监管:护理人员每间隔3 h查房1次,重点检查患者的呼吸情况及胸廓活动情况,通过肺部听诊评估双侧呼吸音、哮鸣音和啰音状况;监测血压和心率(heart rate,HR)变化情况,在机械通气初期易发生血压降低、HR加快等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控患者HR和血压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纠正,以维护心脏功能正常;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不仅需要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还要观察患者神志和体征变化情况,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兴奋、面色潮红等表现,则提示呼吸不同步或过度通气。(2)加强气道管理:机械通气需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发生气道感染、损伤的概率较高,且日常维护不当还可能出现堵塞、导管脱落等不良事件,影响通气效果;加强气道管理是保证通气治疗安全的关键,气道管理大致分为气道湿化、吸痰、管道消毒、撤机护理及气道高反应性护理等;在机械通气期间保持气道温度在37℃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100%,可利用加热导线型湿化器预防冷凝水的形成;护理人员须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在吸痰前予以高浓度吸氧,在吸痰时注意动作轻柔,控制每次吸痰操作时间不超过15 s,在吸痰后再次予以高浓度吸氧,直至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根据消毒液浓度监测和管道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消毒方法,每周消毒1次;在撤机前,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呼吸肌训练方法,锻炼呼吸肌功能,以免撤机后呼吸肌疲劳,产生呼吸机依赖;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逐渐撤机;在拔管后,加强并发症预防;气道高反应性是引起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窘迫的常见原因,不仅会影响人机配合,而且会引发肺泡高压,增加气压伤发生风险;若发生上述情况时,护理人员可遵医嘱适当加用肌松剂和镇静剂,控制患者自主呼吸效率,缓解咳嗽和气道高反应性症状,调节人机配合度,降低气压伤发生风险,并注意评估患者镇静情况,合理调整镇静剂使用量。(3)营养护理和心理护理:呼吸衰竭患者长期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需消耗较多能量,易出现呼吸肌疲劳、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造成撤机困难、合并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应给予合理的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日常以高能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以提升患者机体抵抗力和耐受能力:患者清醒后发现自己处于陌生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应积极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向其讲解所患疾病特点、治疗过程,嘱其保持心态平和,鼓励患者进行自主呼吸功能锻炼,不断提升其治疗信心,早日撤机。

两组护理时间均为2周。

1.3 临床评价

(1)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氧合指数(PaO2/fractional concentration of inspired oxygen,PaO2/FiO2)、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及HR水平,评估两组机体功能改善情况。(2)记录两组发生感染、撤机困难、胃肠道反应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生命指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PaO2、SpO2及PaO2/FiO2水平高于对照组,RR和H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命指标比较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机械通气治疗作为一种有创性治疗方法,患者在治疗期间易发生各种风险事件,轻则影响治疗效果,重则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护理对保证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aO2、SpO2及PaO2/FiO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RR和H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将急诊护理应用于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较佳。

急诊护理大致分为3个阶段开展,即加强病情监管、加强气道管理及加强营养护理和心理护理[4]。在机械通气期间,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积极预防不良事件,在发现异常时及时纠正,将各类风险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5]。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重点之一,急诊护理从气道湿化、吸痰、管道消毒、撤机护理等方面,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开展全面管理,明显降低了呼吸机感染风险,减少了撤机困难,且在撤机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6-7]。此外,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存在各种负面情绪,加强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预后[8]。机械通气治疗机体能量消耗大,若未及时补充营养,患者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或代谢异常,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定期评估患者机体营养状态,为其制定合理饮食计划,保证每日摄入充足营养物质,以免因过度消耗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和耐受能力下降。

综上所述,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时予以急诊护理干预,能加速机体功能恢复,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机体气道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邓俊峰作品选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