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之间一季稻区杂交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20-09-08张本元
张本元
(安徽省定远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安徽定远 233200)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水稻种植技术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在此过程中,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对城市农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能有效转变传统的人工种植方式,还能使机械化种植模式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从而推动了我国水稻种植生产模式的现代化进程。定远县以一季杂交水稻种植为主,多年来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目前已经普及水稻机插秧技术,现总结这套技术供读者参考。
1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育秧技术
1.1 配制营养土 ①每667 m2机插秧大田取土100 kg 左右,选择晴天晾晒(不要用沙土、黏土,最好用熟化、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在适宜冬闲旱地或水田里取土,如果是小麦田,要求当季没有打过除草剂)。②将晾晒好的土块,用专用碎土机粉碎过筛,除去杂草根茬、石块等杂质。③将粉碎过的土,按粉碎量80% 的比例与壮秧剂均匀混合(壮秧剂按照说明书使用),另20% 的土留用盖籽土,也可以用混合好的壮秧剂营养土和育秧基质按照2 ∶1 比例混合使用。
1.2 准备种子 每667 m2大田准备1 400 ~1 500 g 杂交稻干种,麦茬稻生育期在135 d 以内。播种前,种子晾晒2 h,打破种子的休眠期。播种前1 d 将种子浸泡18 ~24 h,让种子充分吸足水分至稻谷破胸露白[1]。
1.3 准备苗床等育秧辅材 按苗床和大田1 ∶100 准备苗床,每667 m2大田准备18 ~20 盘育秧软硬盘。春茬育秧准备薄膜(宽2 m)和插弓,麦茬育秧准备无纺布(宽1.6 m),667 m2苗床需要一捆,约500 m 长。
苗床:春茬在旱地或冬闲田做苗床;麦茬可在水田做苗床,要开好三沟。苗床墒宽1.40 m,要做到松、软、平、实。在育秧摆盘前,春茬苗床土要浇透苗床水,至床土下渗为止。麦茬苗床可以通过墒沟放水,平床面水润透苗床土。
1.4 育秧
1.4.1 育秧时间 春茬育秧时间在4 月10-20 日,麦茬育秧时间在5月10-20日。按茬口倒推播期,春茬苗期为25~28 d,麦茬苗期为18 ~22 d。机插秧苗栽插标准:4 ~5 张叶片,15 cm 高,10 条以上根系,秧苗色绿,茎部有弹性,盘根好。
1.4.2 育秧流水线育秧 放盘→装土→洒水→播种(每667 m2用18 ~20 个盘子,每盘干籽70 ~75 g)→盖籽土→折叠→移盘(硬盘可以18 ~20 盘叠起,室内用黑色帆布盖2 ~3 d,出齐苗后)→苗床摆盘→插弓→盖膜(麦茬只需要在苗床上铺放无纺布)。
1.4.3 手工播种 苗床上摆盘→装土→抹平盘土→浇透苗床水分至下渗(盘土低于盘口0.3 cm)→播种(人工多次撒播,均匀播种,每667 m2用18 ~20 个盘子,每盘干籽有70 ~75 g 杂交籼稻种子)→覆盖籽土→插弓→盖膜(麦茬只需要在苗床上铺放无纺布)。以上育苗前均可在摆盘前铺无纺布,便于盘根起苗。
1.5 苗床管理 春茬:出苗前不揭膜,保持苗床温度在28℃~32℃,出齐苗后揭膜通风,齐苗至两叶一心期,温度保持在22℃~25℃,后期保持在18℃~22℃。白天揭膜通风,晚上盖膜,日揭夜盖。出齐苗后,盖上无纺布,灌满墒沟水,可以水保至栽插。栽插前3 ~5 d,要揭膜炼苗,同时可喷洒送嫁水、送嫁肥、送嫁药。苗床管理遵循“干长根、湿长芽”的原则,做到干湿交替有利于秧苗盘根。苗床培育如图1 所示。
图1 苗床培育
2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过程分析
2.1 大田整理与移栽应用 在进行具体机械化水稻种植时,插秧机对大田的整理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保证大田的平整度以及种植面的整洁,田面之间的落差要小于3 cm,在此基础上还要保证土壤的软硬程度和土质状态适宜水稻机械化种植,从而能避免出现泥土板结现象。在大田进行旋耕作业时,为了保证底肥的充足性和丰富性,需要在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料或无机肥料,同时排水工作要及时跟进,机插时要保证田间水深在1 ~2 cm,确保土壤的沉实性满足移栽的实际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不同的土质,沉实所需的时间也不同。
水稻在进行插秧前要对移栽田的土壤质量进行检验和分析,确保土壤具有良好的通透性以及丰富的营养成分,同时使水稻种植土壤的酸碱度保持在微酸性到中性之间,从而达到适合水稻生长的条件。待大田充分沉实后再进行机械插秧,在移栽过程中要保证田面有浅水层,且机插深度保持在20 cm左右。机插时也要保证运作速率、水稻的种植密度等因素。在提高老稻区土壤肥力时,可以通过施用农家肥的方法改良土壤的肥力。
2.2 秧块秧苗的技术准备 在进行机械化插秧的前期准备过程中,秧块床土备是保证后期机械化栽种过程顺利实施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期间应保持秧块床土的含水量在40%左右,在进行机械化插秧的前1 d,需要对灌溉进行有效控制,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的基础上,还不能出现田间水层的现象。在进行秧块及秧苗运输时,当秧苗起盘后,要避免出现破裂、变形以及散列卷起的情况,可以采用重叠或以固定数量用筐放等方式进行运输处理,确保秧苗在运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当秧块到达指定位置时,需要清除石块等障碍物,有效防止其黏在秧苗或秧块上,导致破坏秧苗结构,不利于其健康生长。此外,在运输过程中尽量使其保持自然舒展的状态,并需要立即放入载插机进行栽种,能避免秧苗出现压坏、枯萎和烈日灼伤等现象。
2.3 机械化插秧实际应用 在插秧工作进行过程中,应用机械化设备前,需要对机械设备的质量和运行状态进行全面检查,对机械设备的各项性能进行重复性调试,其中还包括插秧机应用油的类型等,确保插秧机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插秧机进行调试修复,促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发挥出最大化功效。为了保证插秧机的正常运转,除了需要对插秧机应用汽油、机油、液压油等,还要在秧针尾部加注黄油[2]。
在秧块、秧苗进行装箱时,需要注意秧块接头处应处于紧密的对齐状态,且将苗箱转移到轨道另一侧,以免出现漏插的情况,且秧块在紧密排列的同时,还要让其贴近秧箱,确保不会出现拱起的现象。为了使秧块能够顺利下滑,可以向秧箱与秧块中注入一定的水分,确保秧块盘根土含水量充足。在使用插秧机进行插秧时,在遵循农艺原则的基础上,应确定好水稻之间的间距,进一步调节每穴秧苗的取秧量。机械操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种植情况和需求,将种植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还要根据土质的软硬程度对插秧机的灵敏度进行有效调节,选择适合的插栽路线。通常状况下,插秧机的插秧深度一般控制在3 ~5 cm,同时需要避免出现飘秧和伤苗的问题。
3 结语
水稻应用机械化模式进行插秧种植,不仅能够确保水稻收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能有效缓解农民的劳作压力,使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与应用条件得到充分保障,为接下来农业机械化工作模式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