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0-09-08王立源潘翠琦植奇升李睿钧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基底节皮层磁共振

王立源 潘翠琦 植奇升 李睿钧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由于脑内细微的小血管破裂或者由于血液微量渗漏所引起的脑实质的亚临床损害。临床工作中,由于CMBs一般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在临床诊断时常发生漏诊现象。而CMBs常导致颅内出血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预后,因此CMB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常规头颅CT、MRI检查对微出血诊断敏感性较低,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是新近应用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技术,此技术在检出CMBs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本研究旨在分析SWI序列对CMBs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诊断的46例CMB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17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58±3)岁;检出病灶211个(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区107个,基底节区69个、丘脑23个、脑干区5个、小脑7个)。

1.2 入选标准 CMBs诊断标准参照《现代实用脑血管病学》[2];入选病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呕吐、头疼、肢体麻木等症状。排除标准:已经确诊的颅内占位病变、脑出血、脑血管畸形以及有颅脑手术病史等疾病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MRI 常规序列(T1WI、T2WI、T2FLAIR、DWI) 与SWI 序 列 扫 描 检查。应用美国GE公司1.5 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行8通道头部相控的阵线圈,行核磁共振序列T1WI、T2WI、T2FLAIR、DWI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的扫描,其中T1WI设置为TR 1500 ms、TE 12 ms,T2WI设置为TR 3 500 ms,TE 104 ms。三维SWI采用MIP的最小密度投影。

1.4 图像分析 所有序列的图像由2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共同观察和分析,对所有影像中病灶的数量、大小、信号、形态、部位和位置进行观察,并分析MRI常规序列与SWI序列诊断CMBs的检出情况及检出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微出血灶分布情况 46例患者,共检出微出血病灶211个,大小2~8 mm,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分布特点为,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区107处,占50.71%;基底节区69处,占32.70%;丘脑23处,占10.90%;小脑7处,占3.31%;脑干5处,占2.37%。微出血灶主要集中在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区以及基底节区。

2.2 MRI不同序列微出血灶检出情况 211例微出血灶,SWI、T1WI、T2WI、T2FLAIR及DWI检出微出血灶分别211处、31处、37处、43处、101处。检出率为100%、14.69%、17.54%、20.38%、47.87%,SWI序列对CMBs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RI常规序列与SWI序列CMBs 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CMBs在早期无明显症状,是微小血管病变导致微量的血液外漏形成的,发病急,起病也非常快,患者如果不能及时诊治,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语言障碍,偏瘫等损害,严重危害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3]。诸多研究显示,CMBs已成为影响脑卒中后出血转化、预后及复发、认知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文献报道CMBs常见于基底节区、皮质及皮质下区、丘脑、脑干、小脑等脑内小血管分布较丰富的区域[4]。不同疾病CMBs发病部位可能有所不同,脑淀粉样变,CMBs主要发病部位在皮质、皮质下区。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主要发病部位在基底节区[5-6],高血压病是CMBs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6]。目前,关于CMBs的诊断标准研究共识为:①SWI上低信号缺失灶。②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③大小2~5 mm或2~10 mm。④常规T1、T2序列较难显示。⑤临床可除外脑外伤所致弥漫性轴索损伤。⑥除外钙化、海绵状血管瘤、小血管流空影等[8]。本研究显示,CMBs主要发病部位位于基底节区,皮质及皮质下区,与文献报道一致[7]。

CMBs的发现,得益于磁共振新技术的应用。SWI技术对出血和血液中的脱氧成分极为敏感,明显提高了CMBs的检出率。文献报道,CMBs病理学检查显示含铁黄素在逐渐被含铁黄素的单核细胞吞噬后,在体内的血管周围间隙内进行沉积,常伴有透明样变性以及细小动脉淀粉样的组织沉积,并且在其周围能够发现脑缺血性的坏死灶以及胶质细胞的不断增生[8-9]。SWI是一种利用组织之间存在着磁场敏感性差异的原理,以及BOLD效应形成影像的磁共振技术,其对血液代谢产物及铁质沉积(如脱氧血红蛋白、正铁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等顺磁性物质非常敏感[10]。目前在脑血管病和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中,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临床价值[9]。CMBs的患者,由于体内红细胞的不断分解,导致其产生物如铁红血素的不断沉积,造成体内磁场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性,病灶之间出现相位差异,导致局部信号丢失。SWI技术的基础是运用机体各个组织间存在磁敏感的差异,产生图像,并且这种差异会随着磁场的强度而不断增强,差异更加显著,加强了SWI技术对微出血灶检测的灵敏度[10]。SWI技术成像是通过三维梯度回波实现的,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从不同的方位同时实现完全流动补偿,因此避免了信号的丢失,并且采用最小密度投影重建出的图像具有更高的对比度,因此该成像技术检测CMBs病灶的能力更强。本研究发现采用MRI常规扫描序列,如T1WI、T2WI、T2FLAIR、DWI等敏感性均较差,阳性率不足50%,而且显示CMBs的计数明显少于SWI的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对于脑内CMBs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1WI、T2WI、T2FLAIR及DWI序列,研究充分体现了SWI在微出血灶的检出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CMBs病灶的诊断中,SWI序列与MRI常规序列相比较,其具有更高的检出率,能够更加敏感高效地显示CMBs,更加清晰地显示病灶的数目、部位以及病灶的大小,在CMBs的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益于临床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基底节皮层磁共振
视皮层神经元结构可塑性研究进展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D2DR影响运动疲劳后皮层信息输出的作用机制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APP、BACE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