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多发性硬化患者下肢痉挛程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2020-09-08刘磊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多发性

刘磊

多发性硬化症是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免疫性疾病,临床多发生于青壮年,且女性患者居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状况[1]。患者大多因脑和脊髓损伤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且治疗周期较久,药物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多发性硬化的程度,但效果不佳,且抗痉挛效果无明显改善;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的障碍有下肢肌肉痉挛,从而造成患者无法正常运动,行走困难[2-3]。本研究选取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旨在分析康复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多发性硬化患者下肢痉挛程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男13例,女22例;年龄23~50岁,平均年龄(41.98±12.32)岁;病程6~12个月,平均病程(8.65±0.99)个月;治疗时间4~12个月,平均治疗时间(3.6±1.25)个月。观察组男14例,女22例;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42.03±11.78)岁;病程4~14个月,平均病程(7.01±1.12)个月;治疗时间2~14个月,平均治疗时间(4.58±1.03)个月。两组基础资料相比均衡性良好(P>0.05),可对比,且所有患者均于知情书上签字。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对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年龄均大于18周岁;患者不存在智力、视力、听觉等障碍;患者某个关节不存在固定挛缩。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如下。①物理治疗:主要对患者上下肢进行活动度及运动功能训练、步行训练以及平衡训练等;训练项目包括前期对患者进行负重训练、两点及四点支撑训练及上下楼梯等;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增加关节松动训练,每次训练时间在30 min左右,每日进行1次训练即可。②作业治疗:上肢精细功能训练,包括洗澡、如厕、穿衣等,以提高患者活动能力。训练方式及时间同物理治疗。③康复护理:以指导患者保持舒适正确体位为主。每周进行4~6次康复训练,训练周期为1个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进行训练,具体措施如下。①在治疗室内,采用美国Electromedical Products International,Inc.生产的电流刺激仪,患者保持坐立位置,并用酒精进行消毒脱脂,将电极放置在前肌腹,距离保持在20 mm,电极与肌纤维保持平行并固定。设置自动模式进行治疗,波宽200 μs,刺激频率为45~50 Hz,每次刺激保持在12 s左右,休息4~5 s,患者肌肉有明显收缩可停止增加电波强度。②指导患者按照肌电信号进行收缩肌群,收缩达标可进行1次电刺激,促进靶肌肉收缩。患者疲劳时需降低刺激阈值。③训练前需与患者讲解清楚本次训练方法及目的,治疗时患者需主动运动,休息时使患者尽可能放松。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法每日进行1~2次,每次治疗时间25~30 min,每周进行5~6次治疗;治疗周期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下肢痉挛程度:参考MA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踝关节跖屈肌群肌张力进行评分,分值为1~6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痉挛程度越重[4]。②步行能力评分标准:参照FAC等级评分标准对患者步行能力进行评分;0分表示患者无步行能力;1分表示患者需家属大力帮助才能步行;2分表示患者需家属稍微帮助下可步行;3分表示患者需在家属或护理人员监督下进行步行;4分表示患者可在平地上独立行走;5分表示患者恢复独立行走能力;分数越高患者步行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下肢痉挛程度评分比较 经过为期1个月的训练后,两组患者下肢痉挛程度均出现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下肢痉挛程度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下肢痉挛程度评分比较(±s)单位:分

?组别 例数 训练前 训练后 t值 P值观察组 36 4.23±1.19 2.79±1.09 5.354 <0.001对照组 35 4.13±1.07 3.39±1.18 2.748 0.008 t值 0.323 4.322 P值 0.711 0.030

2.2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步行能力情况比较 训练前两组步行能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步行能力评分更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步行能力情况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步行能力情况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训练前 训练后 t值 P值观察组 36 3.04±1.22 5.42±1.58 7.154 <0.001对照组 35 3.13±1.48 4.04±1.05 2.967 0.004 t值 0.280 4.322 P值 0.780 <0.001

3 讨论

多发性硬化患者出现下肢痉挛主要因患者轴索的退化或脱髓鞘所造成的下肢运动能力损伤,进而引起的多发性硬化的痉挛,且有60%~90%患者在病情不断进展中会出现痉挛[5-6]。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康复治疗与患者大脑的可塑能力及功能重组能力有关,且患者侧肌张力持续增高,造成患者协调及平衡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步行能力,且患者长期接受治疗,易增加下肢痉挛发生风险,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及家属经济负担及生活压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经过为期1个月训练后,两组患者下肢痉挛程度均出现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更高,且观察组患者步行能力水平更好,因此可以说明康复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能够改善多发性硬化患者下肢痉挛程度,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康复效果比单纯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更好。分析原因在于肌电生物反馈能够提高患者下肢肌肉收缩能力,控制患者痉挛部位肌肉张力,从而起到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目的。康复训练能够加强下肢痉挛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胫前肌肌力、抑制痉挛程度,从而起到提高患者踝关节背屈水平的作用[7]。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时,指导患者主动收缩颈前肌群,起到逐渐增加颈前肌力的作用。肌电生物反馈通过对患者反复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可帮助患者进行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患者自主控制肌肉收缩,能够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并能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神经冲动信息,进而激发患者机体运动感觉、促进运动神经兴奋感,最终使神经中枢有效感知痉挛肌肉,有利于促进患者运动行走能力恢复,平衡能力调节,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及步行能力得到提升[8-9]。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是对患者肌肉收缩能力进行放大和收集患者肌肉松弛状态下的信号,将电活动有效转成视觉及听觉信号,将主动训练与电刺激疗法相结合,患者配合后才能起到治疗功效,康复训练能够增强患者运动能力[10]。两种治疗方式协同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下肢运动能力,降低多发性硬化患者下肢痉挛程度,促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能够有效缓解并降低多发性硬化患者下肢痉挛程度,增强步行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肌电生物反馈多发性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
竞技体育的生物反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