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旅游“反规划”理念的智慧乡村建设研究

2020-09-07赵建明

写真地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理念

赵建明

摘 要: 互联网经济与乡村旅游共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这两个因素也是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渠道。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反规划”理念的引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针对智慧乡村建设,运用旅游“反规划”理念探析具体建设策略。

关键词: 智慧乡村;乡村旅游;“反规划”理念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2-0286-01

在互联网推动下,现代乡村旅游市场规模逐渐增大。但是就发展现状来看,传统乡村旅游规划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阻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将“反规划”理念引进乡村旅游,在提升个性化的同时,也能促进智慧乡村建设。

1 智慧乡村的建设特征

1.1 整体概念

智慧乡村是一个线上的旅游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及信息通讯技术进行操作,智慧乡村与智慧城市的理念有所差别,它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靠,将创建智能文化、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构建完整产业价值作为最终目标,力求创造一个融合休闲、文化及农耕等多元素的业态环境。

1.2 空间形态

智慧乡村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突破了地域限制,最大程度地兼容了休闲、文化、农耕等元素。重点乡村旅游景点和电商、物流等关联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和“一村一品”,积极鼓励各行业与互联网结合,推进智慧乡村建設。

1.3 融合功能

建设智慧乡村的过程中使用了“互联网+”功能,该功能的核心是“跨界融合”,即将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例如与金融业融合产生众筹项目,与农业融合实现精准灌溉。在基础旅游项目上增加农田观光、物流创客等创新项目,让智慧乡村具备完善的融合功能。

1.4 互动体验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还没有普及时,信息流通是单向的。随着互联网发展,信息传播从单向变为双向乃至多向。互联网具有极强的便捷性,被人们广泛使用。乡村旅游也走出了时代的束缚,增添了许多互动项目,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提高交互体验。

2 智慧乡村项目落实情况及启示

2.1 项目落实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智慧乡村建设项目逐步发展。各地根据经济条件及未来发展,从不同的侧重点出发建立实践规划,在初具规模后形成了多元化智慧乡村模式。

以海南为例,海南省以镇为单位进行项目建设,其主打特色为互联网服务,构建出具有独立特色的运营平台。该平台由一个主流综合平台与数据中心、管理中心组成,其中包含企业、组织、农户等多个不同功能的模块。同时,海南省还主张村镇分工合作,各自运营好自身管辖范围内的产业及服务,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思维整合城域资源,深度推动互联网和“三农”的融合进程。

2.2 相关启示

从以上2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内智慧乡村项目建设经验来看,其中还有很多与智慧城市项目相关联的理念。用建设性的眼光看,乡村地域性与异质性更强,在不同地区都存在很强的差异性,发展条件与阻碍因素也完全不同。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大部分村庄是将有限的资源利用在解决村庄发展难题上,这一做法是保证长久发展的最理性选择。应根据自身特点来灵活改变计划,强调乡村优势项目。以生产经营为主的村庄,要将工作重心放在提升质量、提高效率上;生态环境恶劣的村庄,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3 “反规划”理念的可实践性

“反规划”是指一种景观规划模式,规定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是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在传统“正规化”理论中,乡村旅游发展更偏向于经济利益,很少将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导致规划过程中生态环境被破坏,而且由于规划模式的单一性,直接造成各地乡村旅游资源同质化。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需要在乡村旅游建设中引入“反规划”理念,保护村庄独有的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建设,实现利益最大化。

在落实规划项目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条件是生态及自然环境,旅游规划的评价不应限于对经济效益的考量,应将生态安全与景观观赏性加入整体评价系统之中。此外,要在决策过程中划分出非建设区域和建设区域,重点保护带有当地特色的绿化、水域,遵循适度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

“反规划”理念在智慧乡村的建设中有极强的可实践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村生态平衡,增加游客量,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让规划与旅游资源大幅度整合,具有极强的可实践性。

4 引入“反规划”理念的智慧乡村建设

4.1 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有所不同,宣传点在于乡村中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合。要确保乡村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可观赏性。生态基础设施是基础因素,在进行“反规划”设计时,必须细致分析景物的空间结构及整体环境格局,将山、水、田园要素都当作独立部分。在进行具体操作时,要强化山与水格局的完整性,然后在确保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乡村环境进行多样化的全新建设,如在部分带有湿地的村庄创建水域系统,保护原有水环境。在山水建设完成后,创设绿地系统,让该系统能与乡镇环境中防护林带有效衔接,完善村庄整体的绿化景观。在规划过程中将生态环境和智慧农村建设联系在一起,让游客能在旅游中感受到原生态服务,获得全新的旅游体验,真正做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4.2 景观安全规划

各级政府高度关注新农村建设,不能用简单的方式实施规划建设,智慧乡村建设迅速发展,要在不破坏村庄个性的前提下多利用非建设用地,既突出乡村旅游特色又不破坏生态环境。在具体实施过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增加对村庄原生态的保护,最大程度开发、利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风情;(2)让整体的景观格局具有持续性,不能为了某一目的故意破坏或损坏山、水、绿地等;(3)提升村庄保护意识,大部分村庄中有传统庙宇和祠堂等公共空间,要保留公共空间,展现村庄独有的个性。

4.3 生产生活用地规划

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乡村旅游成为城市居民放松身心的娱乐活动之一,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城乡经济结构,让农村发展更加多元化,缩小了城乡距离。但是目前乡村还没有适应这一变化,存在生产、生活区域不合理现象。在进行规划时,要注意合理分配生产、生活用地,划分居住区与休闲度假区,让乡村旅游路线更加合理,确保在旅游活动开展时本地村民能正常生产、生活。

5 结束语

目前乡村旅游规划还存在很多弊端,为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对规划模式进行合理调整。“反规划”能适应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在不破坏本土环境的情况下为乡村带来经济效益,也能推动智慧乡村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陈松良.智慧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理念[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29(1):37-39,42.

[2] 夏欢.生态视角下乡村景观规划[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凸显理念,学也张扬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