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综合治理模式的探讨

2020-09-07陈孔明

写真地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资源化污水处理灌溉

陈孔明

摘 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发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及农村实际情况,探讨了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可行性,指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应优先考虑资源化综合治理模式。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2-0032-02

1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发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改变,粪、尿不还田被稀释成几倍的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量快速增长,“十八大”之前,农村生活污水未得到妥善治理而污染环境的现象十分普遍。

“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尤其是生活污水的治理问题。2011年,环保部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全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但是各地在开展落实过程中也的确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无标可参的情况下,未能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盲目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照搬照套城市污水处理厂甚至国外的一些污水处理工艺经验,造成工艺水土不服,且建设、运营成本过高,另外由于环境监管跟不上,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率很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差。

为此,2018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快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通知》,明确了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总体要求、控制指标及排放限值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制定、公布了其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总体来看,各地方标准的制定均提倡农村按照区位条件、污水处理规模和排放水体去向等,分类分级的确定控制指标和排放要求,避免过度处理。同时,排放标准的考核指标上,除北京标准的地标A远高于城镇标准的一级A外,其余省份制定的排放标准均比原参照执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宽松。地方标准的颁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标准,简化了污水处理工艺和处理设施,有效降低了建设、运营成本,使得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案更加可行。

但这种采用农村地方生活污水排放标准治理模式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在农村生活污水总量未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排放标准的下降(新地方标准低于原套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意味着排入农村自然水体环境的污染物总量的增加,受纳水体黑臭的风险加大。各地农村生活污水执行新地标处理后排放的模式,只能是一种受农村经济、资金、技术限制,保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够运营的权宜之计。

那么是否存在一種更优的、适宜我国国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呢?笔者认为,资源化综合治理应是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最佳模式。

资源化综合治理模式是指将农村生活污水经人工设施适度处理(厌氧或好氧)后,使之达到农田、林业或草地等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后,再利用农村的农业生产、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降解能力,共同实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与利用的综合过程。

2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综合治理模式的意义及其可行性

2.1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综合治理模式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农业生产灌溉日均缺口已经超过960×104吨,将经过适度处理达到灌溉水质要求或其它回用标准的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土壤灌溉回用,能一定程度有效缓解我国农村灌溉用水压力。

同时农村生活污水中富含氮、磷、钾和有机质等营养物质,无害化处理后,对其资源化综合治理,再回用于农业或林业、草地等的灌溉,可促进农作物、林业、草地的生长,改良土壤保护耕地,有效降低化肥的施用量。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综合治理模式,与人工湿地处理相比,发挥了更加充分的生态环境对污染物的消纳降解能力,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在农村聚居点周边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减量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减少了尾水排放对村庄周边水体环境的污染,很好的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经济、有效治理。

因此,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综合治理模式是对污水的水功能及营养物功能双重资源利用,具有更大的回收价值和环境意义,能很好的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合理统一,可有效促进我国农村可持续、科学合理的发展,对防治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2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可行性

(1)资源化综合治理环境容量充分

首先,农村生活污水通常所含的有害、难生物降解物质很少,污染物浓度较低、可生化性好。其主要污染物(COD、N、P)浓度含量均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相当,只需作适当处理,即可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1],林地和草地回用灌溉的水质要求则更低。

其次,浙江大学罗安程老师团队经过400多天野外大田实验观测结论,采用1.3M3/亩·D的水力负荷进行灌溉,对地下水基本无污染。同时对20-40CM深度土壤溶液中的COD、氨氮、TN、TP浓度无显著影响,对理化性质影响小,无土壤盐渍化风险,还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对改善土壤质量有显著成效。因此我国农村有足够的土地承接当地所产生的生活污水。

(2)污水处理工艺可靠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综合治理模式与人工湿地处理工艺相似,基本原理仍是利用土壤、植物、土壤微生物三项综合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净化污水。其工艺可靠性与传统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相比,主要特点是:①污水的投配主要是通过人工灌溉实现,比人工湿地的配水更加均匀;②主要利用表层土(50CM以内),同时依靠表层土中的生物活动,使其好氧处理效果比人工湿地更优;③纯生态治理,将N、P作为土壤肥分保持下来,无需使用化学药剂,不会产生化学污泥、剩余污泥造成二次污染;④系统日常运行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操作简单、管理可靠,保障了系统正常运维。

猜你喜欢

资源化污水处理灌溉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