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岩土测试资料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运用
2020-09-07林继华
林继华
摘 要: 在我国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目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岩土勘察作为工程开展的基础也显得愈发重要,如果想要做好该项工作,岩土测试材料的运用是重要环节。通过该材料,工作人员能够对施工地点的地质条件展开全面分析,进而设计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岩土形成时间较长,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需要工作人员强化对岩土测试资料的应用。
关键词: 岩土测试资料;岩土工程;勘察运用
【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2-0008-01
1 某建筑概况及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某建筑为六层住宅五栋,结构类型为砖混结构。场地区域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较厚,其下为白垩纪形成的风化沉积岩层,地貌单元为丘陵,相对高差较大。场地地基土层主要分为四层和一个夹层第一层为表土,局部为杂填土,黑色为主,欠固结,厚度为0.5—1.0米。第二层为粉质粘土(粘土),黄色,可塑,个别出现硬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含水量22.6%—28.8%,孔隙比0.803—0.964,液限30.6%—38.3%,塑限15.9%—21.9%,塑性指数11.9—20.1,液性指数0.23—0.65,压缩系数0.23—0.92,压缩模量2.12—7.92,厚度2.0—3.5米。夹层为粉质粘土,局部出现,仅出现于ZK5、ZK15、ZK16、ZK17、ZK18孔中,灰黄色,可塑至软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水量26.8%—32.1%,孔隙比0.906—1.019,液限31.7%—34.2%,塑限18.7%—22.3%,塑性指数10.7—13.1,液性指数0.47—0.96,压缩系数0.39—0.53,压缩模量3.80—4.99,厚度1.0—2.0米。第三层为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个别出现硬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水量22.3%—31.9%,孔隙比0.788—1.027,液限29.9%—37.4%,塑限16.6%—22.7%,塑性指数10.9—16.8,液性指数0.23—0.68,压缩系数0.20—0.82,压缩模量2.42—8.95,厚度米1.0—7.0第四层为全风化页岩层,黄褐色,散体结构,软岩,在4号楼5号楼各孔中出现,埋于深层,揭露厚度1.0—4.0米。场地内各孔均发现地下水位,因此地下水对本工程不会产生影响。
2 岩土测试资料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运用
2.1 样本测试
确定样本后,便需要进行样本测试工作,需要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选择测试数据,所以这便需要技术人员对工程项目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够及时完善测试工作。例如:高层工程项目中,因为楼体本身具有较重的质量,便需要对沿途承载力能否达到预期标准进行测试,如果工程地存在严重的湿陷性问题,那么便需要对样本的湿陷性进行测试,在测试环节务必要遵循相关对顶,有效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率。完成室内测试后还应展开现场检测和原位监测,进一步保障结果的准确性。在对不同的项目进行检测的环节,需要对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防条件不达标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2.2 岩土勘察中岩土测试资料的数字化技术
岩土测试调查是勘察工作中岩土测试资料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和依据,采取测量技术对各种岩土的位置、境界、权属坐标、大小、宗地面积和地籍图进行准确测量。岩土测试资料的数字化技术不仅便于土地管理部门开展工作,而且为其他国民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之处。通过岩土测试资料数字化技术,能够对岩土地基的变形特性、强度特性进行数字化处理。现阶段,数字化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岩土勘察工作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代替了过去的手工操作技术,实现了勘测数据精确度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数字化技术能够在电脑文档中保存大量测量数据,并对这些资料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和统计。在对岩土测试资料进行数字化分析时,既要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利用,又要结合室外测试结果。岩土测试资料的数字化技术大大方便了研究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保留多种数据,包括地质测绘数据、取土试样数据、勘察数据、原位测试数据、室内试验数据以及现场检测数据等,工程师与相关技术人员将数字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处理设备连接在一起,能够迅速取阅岩土测试资料数据库、地质原件存储数据等,对数据的检索更加方便。除此之外,数字化技术在岩土勘察工作中的应用,大大缩小了数据存储空间,提高了勘察与研究效率,同时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也能得到有效保障,对于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3 擬建物基础方案分析
根据上述地基岩土层工程地质性能评价,结合拟建物结构、荷重、地下室设计标高要求,拟建物应采用桩基础方案,桩型可采用预应力管桩或冲孔灌注桩。具体选择为:(1)商业部分:桩端持力层选用粉砂层,桩型可采用预应力管桩或冲孔灌注桩。(2)主楼部分:宜采用冲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选用中风化花岗岩,预计有效桩长55.0~64.0m。若需采用预应力管桩方案,桩端持力层选用粉砂层,预计有效桩长35.0~40.0m,有效桩长有限,对设计荷载每延米2400kN的高层建筑而言,单桩所能提供的承]载力偏低,且所需的桩基总体数量偏多而布桩困难;同时,预应力管桩为挤土桩,对桩身需穿透的局部中部厚度较大(最大厚度达12.00m)的中密~密实状粉砂夹淤泥层难度很大,需采取预引孔等辅助沉桩措施方可沉桩。此外,根据《福建省建筑结构设计若干规定》:“桩基承台底以下存在8m以上淤泥质土层、淤泥层等软弱土层,建筑结构有一层地下室,结构高度超过60m(18层以上)的建筑”不应采用直径≤Φ600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本工程主楼均超过18层,设一层地下室,且桩基承台以下存在厚度大于8m的软弱土淤泥质土,因此主楼不宜采用预应力管桩,除非对软弱土层采用固化处理并经过水平承载力验算。故主楼部分建议采用冲孔灌注桩方案。(3)对纯地下室部分,为满足地下室抗浮设计及满铺地下室沉降协调性要求,筏板下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桩基,桩型可采用预应力管桩或冲孔灌注桩,桩长、桩径可根据设计的抗拔力大小确定。
结语:岩土勘探技术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工程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实际操作环节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便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在实际操作环节应加强对结果准确性和完整性的重视,并且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工程项目的了解,全面掌握岩土测试技术,这也才能为测试结果的准确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饶璐.勘察工作中岩土测试资料重要性研究[J].智能城市,2019,5(5):55-56.
[2] 王之军.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优化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43):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