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三型人才”的培养

2020-09-07张曼

文教资料 2020年18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张曼

摘   要: 当今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高的要求。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简称为“三型人才”)为目标,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三型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 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    三型人才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简称为“三型人才”),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沿线国家在贸易、金融、旅游、法律、科技、文化等领域加大了合作力度。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英语文字表达能力与口头交际能力,更要懂得政治、经济、国际外贸、国际商法等方面的知识。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人才模式亟待革新,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三型人才”。

1.“三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大的规模,但是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市场存在脱节的现象,由此造成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各大高校竞相开办英语专业,并持续扩招。与此同时,英语社会培训也在加快发展,提高了国民的英语水平,加之海外留学生的毕业回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语言优势,未来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另外,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合作,简单掌握一门外语知识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复合型的外语人才,既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又掌握基本的跨学科方面的知识。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安排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及行业发展动态,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有明确的方向性,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资源。语言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学科性,以“三型人才”作为培养方向,英语专业教学才能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在此基础上突破限制,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

2.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缺陷

伴随高校扩招,英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数在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同时问题层出不穷,学生的语言素养不高,高阶思维能力欠缺,批判性思维滞后,实训技能与理论知识脱节,就业形势严峻与用人单位无法找到心仪毕业生形成反差。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大致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课程体系有待优化。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一些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在目标定位上出现照搬照抄情况,各个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高校在目标定位上十分雷同,没有有效体现学校和该区域的特点(曾杰,2017)。民办院校的学生培养体系仿照其他公办的优秀院校,忽视自身的教学特点及学生的特点,没有做到扬长避短。课程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没有有力结合,造成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课程体系还停留在单一的语言训练上,实训课程欠缺,学生实践能力偏弱。

第二,知识结构单一。在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复合性较差,知识结构单一,难以满足除教育外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一些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只为应付考试,与社会需要差距较大,翻译基本功不扎实、专业能力训练不足、综合素质不高,不能胜任与英语专业相关的工作,比如笔译、口译、同声传译、涉外导游和商务英语等,知识单一的缺陷无形中缩小了就业范围,增加了就业难度。

第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落后。民办高校一些英语教师仍然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英语课程教学,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安昌光,2011)。教学方法侧重教师的讲授,课堂师生互动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动机不足,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英语学习动力,课堂参与不足,课后自主学习投入不够,语言学习能力下降,基本知识退化。由于教学经费投入不够,英语学习平台的搭建及同传室、智慧教室的建立相对滞后,教学硬件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发展要求。

第四,师资缺乏。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缺乏完备师资队伍的问题。新获批成立的外语专业师资不够或者不稳定,老牌的师范方向和商务英语方向缺少教育技术、口笔译、商务英语或者经济金融等跨专业方面的师资。另外,目前各大民办高校中,除了本校教师之外还包括兼职教师。一些兼职教师职称和学历相对较低,教学持续性差,教学经验不足,科研能力有限,制约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英语专业“三型人才”培养途径

英语专业“三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技能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娴熟地运用英语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如对外贸易、涉外旅游、中外作品译介、教育及培训等。“三型人才”培养需要高等院校、企业、政府等部门共同协作,是产学研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民办高校的英语专业“三型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现在社会各个领域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将专业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英语专业传统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掌握语言学、文学、教育学、翻译等理论知识,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语言技能应用型人才。英语专业不仅培养英语教师和翻译人员,而且根据“三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创新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全人”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及建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

第二,完善现有的课程设置。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不仅需要掌握足够的英语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英语实践能力。民办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应当将英语学习的基础知识摆在首位,通过阅读、口语、听力、语音、综合英语等课程提高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在高年级阶段,增设学术用途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如国际英语演讲与辩论、学术英语写作、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国际贸易等辅修课程,并通过实踐课程体系,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学生在实践中加强了语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运用。学生“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书本”,提升技能的同时,便于形成相关行业的职业素养。

第三,注重第二外语教学。英语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第二外国语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基本的信息素养。我国加入WTO后,与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外资企业青睐多语种人才。仅靠英语,很难在人才市场显出竞争优势。“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要促进沿线国家语言互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种类多,语言状况复杂,其中只有巴基斯坦、菲律宾、孟加拉国、印度和新加坡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意味着仅用英语提供“一带一路”的各类语言服务需求是远远不够的。民办高校需要充分了解语言服务相关内容,根据自身师资队伍,促进第二外语学习,抓住奇迹,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第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英语专业”三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英语专业的教师需要提高专业素养,以成为“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双师型”教师既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还能按照市场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和革新教学手段。大多数英语专业的教师都有丰富的英语基本知识,但是实践经验相对较少,缺乏社会所需要的实践经验,缺乏对当前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实践和具体分析。民办高校应该安排部分教师到培训机构及企业兼职,聘请高校和知名企业的代表来讲座,及时让教师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及技术动态。英语教师要有自我提升意识,参加广交会和翻译实践,考取职业证书,完成学术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

第五,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根据校本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向,建立多种实习实训基地,如语言技能培训(语音、口语、翻译)、教学实践、商务实践等。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加大建设语言实验室的力度,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模拟商务谈判、新产品发布会、同声传译等。教学实习可以以高校自身的语言社团作为培训基地,请英语教师或者外教作为实习项目的导师或者咨询师,以非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作为培训对象,为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校外,与培训机构、翻译公司、国际贸易等相关公司洽谈,建立实习基地,强化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能够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为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六,改革毕业设计指导模式。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过于学术化,围绕文学、语言学、翻译、文化及外语教学等进行。论文生搬硬套、抄袭,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相融合的机会被淡化,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一部分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徐小雁,2014)。毕业设计应当采取多元模式,如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作品翻译、同声传译、作品创作、案例分析、项目研究、教学设计等,将论文写作转变为项目研究,激发学生毕业设计的兴趣,增强思辨性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求职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七,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英语专业“三型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以市场和社会需要为目标,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校企合作既能发挥高校的教育优势,又能满足企业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校企合作是真实教学原则的体现(邵贤,2017)。高校人才培养不是闭门造车,要了解行业动态,组织学生到工作岗位进行实战操作,提前掌握毕业后工作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实现校企合作,必须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利用项目学习、发现学习与合作研究学习,通过现场学习、课题设计、项目研发等,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结语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跨行业合作加深,全球化进程加快,民办高校要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会面临问题,但是迫在眉睫。“三型人才”的培养能够缓解目前就业问题。英语专业“三型人才”培养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现有课程设置、注重二外学习、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改革毕业论文设计及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政府、民办高校和企业等各方面通力合作,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对等状况。

参考文献:

[1]安昌光.论优化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对提高本科生就业核心竟争力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1(3):160-161.

[2]邵贤.关于独立院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若干问题与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7(3):86-89.

[3]徐小雁,等.英语专业“三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海外英语,2014(4):84-85.

[4]曾杰.市場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J].北方经贸,2017(11):139-140.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以BP制辩论为牵引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