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足球普及背景下高校足球普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09-07项和平

关键词:足球运动足球教学内容

蔡 广,项和平

(1.巢湖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巢湖238000,2.安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第五部分“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中提出了“推进校园足球普及”的目标。以此为改革目标,我国校园足球取得的成果斐然。近三年足球教师(下文将校园足球普及的师资统称足球教师)培训工作成绩明显,国家培训3万多人次,省、市、县教师培训累计20余万人次,另外新增的7万名体育教师中有1.5万名有足球背景[1]。《中国足球协会2020行动计划》提及,到2020年持证足球教师达7万人,然而贺珷认为,2022年我国校园足球的足球教师需要8~10万人[2]。研究表明,44所足球特色城市平均每所城市拥有3 346.98名体育教师,其中具有足球专业背景的足球教师有276.63人,他们中间有33.13人曾经有专业运动队经历[3]。另有研究,调查1 253名足球教师,持有足球教练员证书的仅有178人,其中98人为D级教练员,57人为C级教练员,23人为B级教练员,而A级教练员空缺[4]。以上情况都表明校园足球教师存在短板。虽然我国有317所高校开设体育教育专业[5],但是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与校园足球师资的现实需求不能契合,毕业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技能明显下降、淡化专业趋势凸显[6]。因此,通过高校足球普修课程教学改革来培养校园足球普及需要的足球教师,应该是一个可行的良策。学者李秉德[7]认为,课程教学包括过程、目的、原则、主体、课程、方法、环境及反馈等内容,然而足球普修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展开。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应文献资料,访谈国内10余名足球教育专家,以12所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本科的足球普修教学大纲为文本进行分析,据此提出完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足球普修教学的策略,并希望藉此弥补校园足球普及足球教师的短板。

1 我国足球普修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归纳分析国内12所本科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大纲》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学时及比例、参考教材、课程评价权重百分比等数据,分析目前高校足球普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目标定位固化,与校园足球建设脱节

受调查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大纲》中教学目标统计如表1所示。分析此数据,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1)“三会”目标的思考缺乏整体系统性。“会做、会讲、会教”作为培养体育教育本科生足球普修的培养目标和总体要求,各院校都以此为依据,对足球普修教学目标进行解析和表达,例如“会讲、会教、会组织竞赛”、“明白、会讲、会教”、讲授理论课和实践操作等。但是对三会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理解不清晰,将三者生硬分割,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全面整体地提高。

(2)“三基”目标理解有偏差。“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被称为学校体育的三基知识内容体系,足球普修课程教学也需要贯彻这一重要目标。某些学校将“基本知识”仅仅理解为理论课程部分的学习内容,还有的学校仅仅从足球运动相关基本概念知识进行解读,虽然有一定的见解,但是忽略了“三基”的整体系统性。“基本技术”也单纯理解成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的学习、掌握,这仅仅是“会做”层面的技术,然而“会讲、会教”方面的“基本技术”则被忽略。

(3)“四组”目标未能突出。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主要有足球的组织教学、组织训练、组织竞赛、组织文化活动等4个方面,其中比较而言,组织教学比其他3个方面稍强,组织训练与竞赛鲜有涉及,组织足球文化活动更是空缺。

1.2 教学内容重视分解技术,淡化竞赛技能

足球专修课程中,专业技术(包括战术)与理论的比例为3∶1[8],从12所高校所统计出的足球普修教学内容的学时及比例如表2所示,可以分析得出存在以下问题。

表2 足球普修教学内容的学时及比例

(1)重视技术教授,而背离项目特征。从12所院校的技术课程与理论课时的平均比例可以看出,足球普修更加突出技战术知识内容的传授,这与该课程目标的“三会”产生冲突。仅仅停留在“会做”的层面,而忽略“会讲、会教”,如此培养的学生难以胜任中小学校园足球普及的教学、训练、竞赛以及文化活动的组织。《大纲》反映出,传授的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其一,技术内容主要有控球、运球及假动作、踢球、接球、头顶球、掷界外球等;其二,在战术方面有摆脱与跑位、选位与盯人、传球、“二过一”配合、边路进攻与中路进攻、定位球攻守战术等。其三,较少学校执行裁判实践。因此,裁判实践的临场执法主裁、边裁、第四、第五官员等都未能锻炼学生的裁判执法能力。访谈获知,学生较少有机会锻炼足球裁判执法能力,主要因为学校以学生身体安全为由,对学生开展对抗性比较强的高校学生足球联赛,抱着不建议、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按照《大纲》设置的内容,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感受和训练具体技术以及组织战术运动的能力,尤其教授学生原地定位球技术较多,但是竞技比赛能力薄弱,培养的学生能力与中小学的实际情况脱节,体育(包括足球)的教学、课余训练、课外竞赛、竞赛规程编排、裁判执法、文化活动组织等综合能力和学习能力薄弱,难以够胜任校园足球普及目标的系列任务。

(2)轻视理论传授,而淡化传统文化。研究的《大纲》中,核心教学内容大都未能列出,前沿教学内容未能及时更新。核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足球教学与教法、中学足球教学理论与方法、足球竞赛制度与编排、五人制(七人制)足球竞赛规则及技战术特点等,大部分《大纲》没有提及这方面的内容。即使个别大纲设置了足球普修本真教学,内容也很不全面。前沿教学内容包括足球技术创新、最新的战术内容、中小学校园足球的教学内容、最新的足球教学教法、足球操、网式足球等,这些在教学大纲中较少体现。

(3)教材选用趋同,忽略国外前沿资料。通过分析《大纲》使用的主要教材和参考书目,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权威教材选取比较聚焦,有2~3本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各类协会材料作为参考,专业院校教材自编自用;国际前沿教材较少,历史文化书目空缺;新编中国足球历史文化方面的教材付诸阙如,如刘秉果等人编撰的《中国古代足球》、陈晴主编的《中国足球运动百余年发展史》等较少被参考,这将导致学生普遍对中国传统足球文化历史的认知缺失。

表3 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程的参考教材(n=12)

1.3 教学过程凸显程式化,讲授内容脱离实践需求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足球普修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体育教育人才的尺度,课程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体现,而教学则是具体实施过程。因此,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或优秀,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关键。近年来,高校绩效评价倾向于科研学术成果优先,教学能力说起来重要,但是评价时往后靠。这样的评价标准,在某种意义上限制了高校足球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新性,因此,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足球普修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三段式教学(准备、基本、结束)、示范与模仿(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等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培养出的学生难以胜任并完成校园足球普及的目标和任务。以下是通过专家访谈的内容梳理,归纳出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培育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养成实现校园足球普及能力。

技术课:脱离实践。在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采取“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学生模仿、教师观察、教师指导”的教学过程或模式。这一教学过程,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踢定位球、原地踢球,这一能力的提高与足球运动项目特征相背离,其模式偏离足球运动的规律。至于讲解动作、示范动作、围绕动作教学、纠正错误技术动作、观察踢球动作等更适宜在运动中教学。

战术课:自由比赛。在足球普修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哨子二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的现象非常普遍[9]。尤其,在战术课堂上十分普遍,美其名曰“快乐足球”。把学生交给“大自然”,让他们在课堂自由航行,教师这个舵手,没有发挥导航的作用。如此培养的学生既无法担任和完成校园足球普及的目标任务,更难以成长为体育复合型人才。

理论课:照本宣科。足球理论教学不仅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足球专修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足球普修的核心教学模块。有的理论课,被比赛录像所替代,冠以学习战术或者裁判员执法观摩的头衔,其实质就是敷衍了事,不愿意投入时间备课,照本宣科。甚至有的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教案PPT,不经过任何修枝去叶,直接教学。

1.4 教学评价过于简单,未能体现专项特征

一门课程的教学评价反馈,既能为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修订提供依据,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具体呈现。因此,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足球普修课程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内容选取、所占权重[10],以及与社会现实需求之间关系等方面精雕细琢。但是,《大纲》呈现的内容,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评价指标突出量化,而缺乏人文关怀。从脚背内侧踢准来看,俗称“吊圈”,一般为五个圈或者三个圈,从内到外依次为5、4、3、2、1或者5、3、1的计分方式。从表面来看,比较客观合理,但与因材施教原则有所冲突,进而缺少人文关怀。二是内容简便易行,然而脱离竞赛需求。《大纲》的技术考核内容包括脚背内侧踢准(吊圈)、运球绕杆射门(直接定点射门)、头顶球、颠球、踢远、脚内侧接球、胸部停球等内容,通常一所学校选择2至5项内容进行考核,前四项选用较多。相对而言,这些动作简便易行,大都采用原地或定点考核的方式,这样既不符合足球运动的规律,又难以满足比赛的需要。三是注重技能考察,而忽略文化实训。从表4可以看出,技能考核权重平均接近50%,有的学校以70%的比例进行核算,足见技术在足球普修中的地位。虽然在考核中重视技术考核,但却忽略足球文化理论掌握与实习实训能力的培养。

表4 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程评价权重百分比(%)

2 足球普修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虽然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程需要遵守一定的教育程序,但是在实践中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如同“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哲学命题一样,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核心环节,谁先谁后难以定论。在每一轮教学中,从规范化的角度审视确定课程目标为起点,依次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师以学生为核心,以校园足球普及的需求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全程教育。

2.1 根据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调整当下执行的课程目标

良好的课程教学目标具有方向性、标准性、可测量和激励性等特性,因此对足球普修与足球专修学生的课程目标定位要区别对待。足球普修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承担校园足球“普及”的任务、充裕校园足球师资的同时,有序推动校园足球全面普及;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为他们选择足球专修打下基础,终身从事足球工作,继而为校园足球“提高”做出贡献。此处,从足球普修为实现校园足球“普及”的角度,阐释其课程目标,为达到培养体育通才与专才相统一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目的[11],进而提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足球普修课程目标的分类模型。该模型包括“足球核心素养”、校园足球普及的“四模块”能力和水平等级三个维度。下面从3个维度分别阐释:

(1)培育学生的足球核心素养。足球运动具有身体对抗、团队协作、规则意识运动特征。足球运动的核心素养包括身体文化、团队精神、规则意识三个方面,其足球普修也应该围绕这一理念进行解析、教授并培养学生。首先,身体文化。该核心要素包含足球竞赛的身体对抗,足球运动的专项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能力,身体支配足球和控制足球的能力。其次,团队精神。本核心要素含括对手或队友之间的口头语言、身体语言、行为语言、书面语言等方面的沟通交流能力,对手或队友之间的技术、速度、道德、行为等竞争及整体、局部等方面的合作,担任比赛中的前中后、左中右不同及守门员的位置,在战术中传接球、跑位、掩护、射门的不同职责的分工协作。最后,规则意识。此核心素养包罗对足球规则的认识,它是一个足球比赛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在比赛中,队员需要遵守规则的要求,球出界需要通过掷界外球回复比赛等;对规则的解读和理解,有利于在比赛中合理地使用规则,并获得利益[12]。

(2)校园足球普及的四模块能力。根据文献资料和专家口述,目前校园足球普及要求足球教师具备“组织教学、组织训练、组织竞赛、组织文化活动”等四模块能力。因此,足球普修课程应该将四模块设定其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四模块包含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会做、会讲、会教”,学校体育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以及营造足球文化氛围,培养足球迷,形成足球文化艺术,丰富中国特色优秀足球文化精神和品格等方面的详细目标。

(3)足球普修评价的水平等级。皮克马利翁效应的结果,体现积极有效的评价有益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最大化地提升个体能力。因此,足球普修评价的水平等级,从学生现实水平出发,超能力地构建足球核心素养和四模块的水平等级,引导学生达到足球普修的水平等级。足球普修水平等级可以划分为A~E等5个等级或者1~10等10个层级。水平等级有较好的区分度,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

2.2 廓清足球运动的教育特征,创编足球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程是启蒙本科生足球的认知,是学生后续深入学习足球知识的起步阶段,同时为非足球专修学生传授校园足球普及推广的内容,帮助他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校园足球普及工作的足球教师。从足球普修课程发展核心素养内容的结构模型(见图1)而论,在身体文化、团队精神、规则意识3 个一级足球核心素养目标的指导下,分解为9 个二级指标,然后形成课程大纲,再以教材形式呈现,最终转化为教学内容。根据校园足球普及的要求、教学课时比例、内容的侧重和教材的选取等方面情况,提出教学内容选取需要遵循如下策略。

(1)认清足球的项目特征,据此选择教学内容。足球运动的项目特征有身体文化、团队精神、规则意识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从足球普修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图来看,教学内容需要从足球发展的国内外历史文化,足球教学、训练、竞赛的组织和教法,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及足球运动竞赛规则规程和分析等四个方面抉择。经过这些教学内容的全面学习,学生可以担任校园足球普及推广的教学、训练、竞赛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工作。

(2)技术战术与历史文化不可偏废,侧重授之以渔。从足球技术战术与理论内容学时的安排比例可以看出,大多偏重技术学习,将战术学习排在次位,而足球演进的历史文化却最不受重视。在选择足球技术和战术的时候,以简单、实效、可行为依据,突出足球竞赛的特征,在对抗中传接球的技术和战术内容,应该祛除原地、静态的技术内容。而在足球历史文化学习中,切忌单方面夸大西方足球发展的历史,而应该客观实际地教授,否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文化自卑。因此,足球历史文化应该包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蹴鞠,明确它在世界足球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地位,增加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消除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并且成长为传播中国特色足球文化精神的行动者。

(3)洞察前沿动态,以足球教育价值为依据,及时组织编写校本课程。当今世界信息高速发展,新旧更迭日新月异,足球运动的内容发展已然进入快车道,因此足球的科学研究和评价标准也在不断更新。高校足球教师和科研工作者,需要及时了解国内外足球发展最新动态,及时将该部分内容补充到足球普修课程教学内容中。如2018年4月,由全国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研制组编写的《青少年足球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与测试方法》中,1~9 级不同的科目和评价标准[6]就应该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足球属于教育的范畴,因此足球普修教学内容需要遵循教学的原则、方法,结合其项目特征,各地应该及时组织足球普修校本课程的编写。

图1 足球普修课程发展核心素养内容的结构模型

2.3 立足主体要素与社会需求,创建发展四位一体的教学过程

美国的国家体育运动协会认定高级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实践和领导能力[3]。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将走上中小学的课堂,在满足高级体育教师拥有的某一专业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多种非专修能力。例如校园足球普及教师应该具有四模块能力,这四项能力可通过校园足球普修“课堂教学、课余训练、组织竞赛和文化活动”这“四位一体”模型实践后获得。

(1)课堂教学过程:线上与线下结合。线上课程开辟足球普修学习过程新模式,现在互联网+是非常流行的词汇和做法,互联网+足球可以为学生提供海量教材,同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更加自由。学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打开网络页面进行足球知识学习,在高铁、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上,或者在宿舍、家庭、图书馆都可以随时打开手机或者电脑自主学习。线下课堂,学生将线上学习遇到的问题与大家进行讨论,最终让学生给出正确答案,或者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线上和线下课堂结合,学生可以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2)课余训练过程:施训与受训同行。随着两万多所足球特色学校先后公示,体育教育专修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与之前比较,学生接触足球训练的机会增多,包括施训和受训。在施训方面,当前大中小学广泛开展校园足球课余训练,另外还有部分草根足球俱乐部亦有相关需求,因此体育教学专业学生有机会参与青少年学生的足球教学和训练工作。此外,各大学足球联赛前,各院系会组织短期的足球队集训,给体育教育学生提供组织足球训练的机会。在受训方面,体育院系内部每学期都可以组织足球联赛,各班级的学生就成为接受训练的足球队员,体验足球技能和战术,提升自己的足球技战术素养。某些足球技能比较突出的学生,甚至可以作为参加校际比赛、市级(区)、省大学生足球联赛的后备力量,参与课余训练。

(3)组织竞赛过程:校内外一体。目前中小学,甚至大学足球师资普遍短缺,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阶段的学生可以志愿参与各级校内外的足球赛程的编排,实习实训裁判工作,或者做好志愿者服务接待工作。学校主动与当地的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接洽,协商签订长期合作足球普修实习实训基地,为培养一专多能的新时代体育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4)足球文化活动:组织、参与齐飞。虽然足球文化活动不是足球运动的核心,但却不可或缺。一方面,球迷文化、足球操、足球舞蹈既能够娱乐大家的身心,又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足球电影、小说、诗歌、绘画、建筑等文化在陶冶人们情操的同时,还能够引起参与者的身心共鸣。因此,在足球普修过程中,协同大学足球社团、企业工会、中小学团委组织和参与开展各类足球文化活动,在娱乐大众生活的同时,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组织和参与足球文化活动的能力。

2.4 依据技能形成过程的特征,采纳全息发展的教学评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评价应该做到“五结合”:过程与形成,自我与相互,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以五结合作为足球普修课程考核的评价原则。然而,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足球普修课程评价而言,还需要满足校园足球普及推行的足球教师的要求。一是立德树人(德能)。如果培养的学生在人格和道德方面有缺陷,就难以满足校园足球教师师德要求,导致培养的学生也将在伦理道德方面有缺陷。因此,在立德树人方面的评分占学生总评价的15%~20%。二是技术技能(技能)。足球技术是指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所采用的合理动作方法的总称,它是在比赛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4]。技术动作是足球普修的核心部分,如果没有足球技术,足球运动就不存在,因此,足球技术的“三会”评价应该占总比例的25%~30%。三是足球社会实践能力(动能)。足球普修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足球组织教法、训练、裁判、竞赛、编排、文化活动、志愿者服务的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运用是校园足球普及的内部动力。因此,这部分内容考核应该占学生总评价的30%~35%。四是足球文化的理论知识(知能)。它包括足球的历史演进、足球文化、职业足球、校园足球、社会足球、技术分析、战术分析等,活动的组织和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评价考核。因此,理论知识的考核占学生总评价的15%~30%。

3 结束语

为满足校园足球普及对足球教师的需求,校园足球的国培等有益措施纷纷出台,但是仅能解决中小学足球教师瓶颈的短期问题,若要构建长期有效的足球教师人才储备库,必须对327所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足球普修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方为长久之策。为构建中小学校园足球的足球教师人才储备库,通过访谈与反思,提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足球普修课程需要做出应答性的策略,构建足球普修课程的目标、内容、过程、评价四个模型,期望为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和研究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足球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