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视觉表现之美
2020-09-06屈萍
屈萍
摘 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不论是画作、小说还是电影都令人为之着迷,人们也在一次次重塑中体会着画家维米尔的创作风格,表达对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观察法着重分析了电影版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色彩、光线以及构图之美。
关键词:构图;色彩;光线
一、引言
1665年,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创作了一幅名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油画,这幅油画中的少女眼睛明亮,嘴唇微张,整个画面安静柔和,透露出一种隐喻之美,被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20世纪90年代,作家特雷西.雪佛兰创作了同名小说《戴珍珠耳环少女》,在小说中画中少女化身葛丽叶,与画家维米尔上演了一段隐忍绝妙的情感故事。2003年,皮得.韦伯将这一故事搬上了大荧幕,反响甚佳,不仅在票房上获得佳绩,还荣获了一系列大奖。
这部影片的魅力在于它更重视影片整体呈现出的光影、色彩和构图形式糅合在一起的综合视觉效果。影片是导演结合来画家维米尔绘画时的光线和色彩运用的技巧来完成的,每一帧都可以是一幅优美流动的古典油画,使观众在视觉享受之余,与整部影片传达的艺术感受产生共鸣。
二、色彩叠加下的绘画美
色彩在不仅在绘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电影中亦是如此,色彩作为电影语言的重要元素,是电影艺术造型、抒情和象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将色彩所带来的视觉美发挥到了极致。影片还原了画家维米尔的油画的用色风格,电影在外景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灰蓝色的主调,而在室内中多运用柠檬黄色为主调,这两种主调经常出现在维米尔的画作中。当然,色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主人公的运动轨迹,冷暖调在不断的变化。像在葛丽叶家中采用的就是冷色调,显现出家庭的贫寒;而葛丽叶在维米尔家工作的时候,整个色调也是冷色调,隐含着葛丽叶的沉静低落心情;但是,当维米尔家举办宴会的时候采用的就是蜡烛发出的暖光,彰显着欢乐的气氛;还有当葛丽叶与屠夫走在河边散步,影片的画面则是比较明亮的暖调,饱和度较高,这就表明着葛丽叶和屠夫相处时心情的明亮愉快,另外还隐喻出,与画家的感情相比,他们两人的恋情比较适合公开。
另外,色彩的象征作用,使影片运用了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出整部影片的主题意蕴。在影片中青金石的蓝多次出现,除了青金石的蓝色所呈现的美感之外,还有着无声的象征意味。第一次出现这种蓝色是维米尔委托葛丽叶帮他买颜料,并帮他保密。这时候画家的家里的生活很拮据,但是还是买这个蓝色的颜料,并且不让女主人知道,这说明这个颜色很重要。再出现的时候,是葛丽叶帮维米尔研磨这个蓝色的颜料,在鲜艳的蓝色衬托下,两人靠近的手部特写,体现着一种若隐若现的暧昧之情;最后一次出现就是在画中蓝色的头巾上,蓝色和黄色成为这个画作视觉亮点,同时也反映了两人复杂的情感交织。蓝色是阴郁的,浪漫的,是画家爱而不能言说的痛苦。
三、光线交织中的影像美
光线是电影的绘图工具,利用光影的各种形态来改变人的视觉概念,创造新的美学意境,为电影的画面造型增添新的艺术魅力。在这部影片中光线的运用也是极具艺术性。在影片中的光线多为柔光,柔光是一种散射光线,光线效果比较平淡柔和,以此展现出葛丽叶的柔美细腻温柔。画家维米尔被称为窗边画家,他的画作光线多从窗边射入,通过组织光线表现物体质感,而这样的漫射光线也更贴近自然。光按投射方向分为顺光、逆光、侧光、顶光、脚光等。在影片中維米尔在找到珍珠梳子的时候,采用的顶光光线,表现出维米尔的此时的愤怒心情;男主第一次出场采用的是侧光,侧光使男主的五官更加立体,塑造了一个冷峻阴郁的形象。另外,画家总是在半隐半明下窥视着女主,显现出他内心的封闭与阴郁;女主人第一次出场时,光线从右侧照射过来,亮度提高,有过曝的感觉,塑造了一个尖酸刻薄、头脑空白的女主人形象;女主在地窖休息的一幕,运用侧光光线,将葛丽叶从暗黑的背景中凸显出来,整个画面清冷柔和,一幅少女静谧休息图便由此产生。
四、构图排列下的形式美
电影中的构图是对于画面内容和形式整体的考虑和安排,电影创作离不开构图,就如同文章离不开章法一样,决定作品的成败。这部影片也不例外,构图的巧妙安排也是这部影片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影片开头葛丽叶去维米尔家的路上,经过一个广场,这里就采用了向心式构图,主体位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朝主体集中,能将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具有突出主体的特点。整个广场就葛丽叶自己在东张西望,她站在荧幕中心,观众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她身上,透过动作看出她最初的迷茫。另外,结尾的时候也采用了这个构图形式,但是此时葛丽叶的心境已经转变。在葛丽叶搬到阁楼居住的时候,影片采用了斜线式构图,房梁倾斜的方向与女主的视线一致,平稳的斜线,让观众一眼注视到女主;暗箱送来的时候,镜头采用的俯拍方式,暗箱的镜头正好对着葛丽叶,此刻她便是观察对象,这正好形成了三角构图,预示着葛丽叶日后会成为画作主角;在女主人抱怨葛丽叶偷懒不干活的时候,镜头给予其母亲的画面采用了对称式构图,母亲在落下的帐帘的中心位置,帐帘一左一右形成对称,彰显出岳母主权的地位。
五、结论
导演皮得·韦伯运用超强的摄影和布光技巧让维米尔的画活了起来,呈现了一帧即一幅优美油画的画面效果,满足了人们对世界名画的背后故事的想象,同时影片中欲说还休、朦胧的情愫牵动着观众的心,但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如梦如幻,也正如这幅原画所传达的一样。
参考文献:
[1]杨达维. 从绘画到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镜头画面语言解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
[2]郄建业,王利君,张继保.视听文化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