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全媒时代党报副刊的发展与创新

2020-09-06寇亚男

中国传媒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版面设计传播方式

摘  要:党报副刊属于正刊的拓展与延伸,典型特征即拥有鲜明观念、立场,充满时代感,故而影响力较强,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接受和认可。然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纸媒与新媒体间竞争加剧,但因新媒体在技术上的优势性使得报刊读者数量在逐渐减少。怎样克服信息技术发展给党报副刊带来的影响,促其能得到规范良性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实际,针对该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全媒时代;党报副刊;读者分流;传播方式;版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4-087-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4.023

本文著录格式:寇亚男 .浅谈全媒时代党报副刊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2020,04(04):87-89.

在传播速度与信息量不断增长的时代,我们接触不同新事物、新信息的渠道由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向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等新媒体延伸,传播速度也日趋高效。基于信息内容而言,呈现出庞杂丰富、应有尽有的局面,[1]又因改革的持续推进,人们观念发生改变,报纸副刊地位与价值开始备受重视,在这种形势下,“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的观念成为新闻理论界与报人的共识。不过,因信息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报纸副刊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应如何突破困局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1.全媒体为党报副刊带来的影响

1.1文学失去中心话语地位

党报副刊陷入困局的关键原因在于文学中心话语地位受到威胁,曾几何时,[2]社会话语里面文学所占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不过到九十年代特别是新世纪后,文学的地位有所削弱,商业社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后消费文化”进入公众视野,人们开始远离文学,对展现商界或生活化的消费文字产品更感兴趣,这只是原因之一,又因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更是让党报副刊的中心地位一落千丈。

1.2党报副刊读者分流明显

文学副刊地位不受重视,主要是读者群体发生改变,现有的主流阅读群体的年轻人基本都是成长于网络环境下,中老年人同样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阅读趣味上有所改变,网络时代的到来率先将网络文学展现在公众视野,[3]这和当代生活更贴近,文字表现和當下人心理相符,故而和陈旧文学副刊相比,网络文学受欢迎度更高,读者阅读兴趣也易在这种环境下出现偏移,认为文学副刊缺乏生命力,[4]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经网络渠道进行文学作品阅读,党报副刊读者分流严重。

从这种情况足以看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党报副刊的生存带来了挑战。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典型的时效快、互动性强等特征更贴合互联网时代用户阅读需求,使用户信息阅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赋予了传统媒体时空上的延展。基于该背景可知,读者流失为当前党报副刊亟待关注与解决的问题。[5]

1.3党报副刊作品来源减少

因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作者投稿途径变多了,并非仅可向报社投稿,还可经网络媒介进行自身作品发表(典型的如微信公众号),现今,不少作者均进行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创建,进行感想、见闻发布,得到了大量粉丝群。[6]故而更多作者将视线转移到网络平台上,而对报纸等传统途径的关注度下降,必然会影响到党报副刊的稿源。

以《承德日报》为例,其创刊于1945年,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即创办了文学副刊《百花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百花园》是承德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作家、诗人,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而当下投稿作者却大量减少,尤其优秀作品寥寥,甚至要靠编辑四处约稿。

1.4公众对报纸新闻内容关注度下降

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舆论格局以及传播生态等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内容为王”理念为传统媒体应对新变化、新挑战的能力带来了考验,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不局限于报纸或电视,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的普及更是让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多样化,使得人们对纸媒内容的关注度下降,这对党报副刊也是不利的。

2.全媒时代党报副刊如何突围

2.1更新传播方式,改革发展模式

根据观察分析,笔者认为,党报副刊在内容生产方式上应彻底转变传统媒体模块状生产方式,大胆探索高效率、移动化的“中央厨房式”新闻生产方式,打破部门间壁垒,具体工作流程为:(1)在海量素材信息里总结出需要的新闻内容,[7]并且报纸或新媒体记者都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将其充分利用起来开展采写工作;(2)记者结束采写后,编辑结合不同媒体传播特征对其展开编辑划分。新媒体、报纸、美术等编辑协作办公,使得需求日趋透明化;(3)依照不同媒体形态推送特征将信息传送至用户,采取“中央厨房”式对多介质信息给予处理,选择适宜的传播渠道。[8]记者采写结束,编辑则进行合成生产,并配合多样化的传播介质,转变后的媒介形态不仅可实现信息处理与传播效率的提升,还能进行资源合理配置。比如,《承德日报》副刊就应进行微信公众号创建,鼓励写手到微信公众号投稿,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形式进行相关内容发布。并且,还可进行公众感兴趣的心灵鸡汤、国内外大事等时下热点新闻内容设立,使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得到发挥;另可围绕编辑、作者的工作情况进行对应栏目设立,以利于副刊品牌的塑造。[9]副刊应把传统报纸传播形式和新媒体传播形式相结合,大胆进行改革创新,确保党报副刊阵地稳固而不失守。

2.2特色版面设计,增强冲击力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微信、微博、报纸等媒体进行作品发布都需剥离孕育它的母体——版面,变成独立个体进行新闻传播,但传统媒体所具备的把关能力极强并拥有优质内容甄选的良好条件,这是新媒体所没有的,在信息把关上较严格,而这刚好可成为党报副刊的优势。所以,党报副刊可在此基础上依靠信息技术集合线条、图片、栏头、色块等多元素的优势进行特色版面设计,给读者一种不一样的新鲜体验,使得新闻内容能在读者脑海中定格。

《承德日报》副刊《热河周末》很注重特色版面内容的创设。比如,2018年8月,建于承德的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郭守敬望远镜一期巡天观测获重大发现:人类一直认为“银盘”状的银河系不是平面状态,而是被“银晕”包裹的“球体”;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特例,这一发现为寻找“第二个地球”提供了可能性……一系列最新发现颠覆传统认知,改写了教科书,因而轰动世界,塞外承德的兴隆县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就这一重大新闻事件,《热河周末》记者第一时间赶赴兴隆观测站采访,推出了图文并茂的大型组合报道《燕山深处 “郭守敬”的惊天发现》。

又如,在“出国热”的今天很多专家学者纷纷奔向海外,却也有学者学有所成后一心报国——《热河周末》就及时捕捉了这样的典型,于2019年12月推出了整版报道《我要回到祖国去》,记录了自承德走出的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崔铁军拒绝国外高校高薪聘请的诱惑,毅然回到祖国致力于国防科技的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事迹。

这些内容均极具时代特色,以出彩内容寻求出路同样可达到吸引眼球之效。

2.3顺应时代潮流,加强报网互动

改革开放后,信息技术在我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党报办报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我国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都出现了明显改变,党报报道需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以娱乐性以及社会新闻刊发为主的晚报、早报、都市报与互联网等媒体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给纸媒市场带来了一定冲击。同时,新改变、新挑战需党报及时作出反应,明确党报主流媒体的闪光点,强化路线、理论、政策与方针等内容宣传,注重舆论引导水平的提升,注重报道面的延伸,加强服务功能与监督功能的拓展,确保不同读者需求均可得到满足,为党与政府联系群众进行桥梁搭建。故而,党报副刊应从报网互动着手,深入到新媒体进行作者挖掘与培育,使自己的读者群体数量日益增加。

在新媒体背景下,网民可通过多种方式(如博客、微博、论坛等)进行感想表达,不过大部分均是出于新鲜好奇或自娱自乐,缺乏专业文学的雕琢,正因这种自由网络空间环境导致其表现形式、结构和语言等均无严格要求,所配的文字内容表现出或轻松、或幽默、或深沉等,变成党报副刊值得收集的题材,甚至完全可以择优选用。

2.4创新副刊形式,内容上兼收并蓄

大數据时代,党报副刊同样需结合读者阅读层次与文化需求,于变中求新,于新中前进。内容创新的核心在于编辑自身理念的创新,这同样是副刊创新的关键一环。所以,针对党报副刊内容新颖性不强、无法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的情况,党报副刊编辑需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和一些网络走红的新锐作家联系,总结编辑经验,从而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感受。

同时,党报副刊在引领社会变迁、促进社会公共文化发展进步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典型的即《大公报》副刊,文艺即属于当时文学青年心中的圣地,实现了诸多作家的培育,名人变成副刊主编,有极强的影响力,这些人群均是有能力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报业专业性上具有较高的修养,所编辑的版面可读性和文化价值较高,而名人主编也利于报纸影响力的提升,人们会因崇拜与信任名人而愿意进行副刊阅读,促使话题效应得以形成。

基于内容报道与分享渠道方面,党报副刊应结合市场需求,依靠自创的优秀新闻报道吸引读者注意力,从而在市场上中占据优势地位。如《承德日报》副刊就可以和新闻、微博以及新闻客户端进行协作关系建构,推进以信息流动为主的闭环品牌营销模式打造。内容分享支持多样化渠道、多样化传播模式,让用户变成选择主体,社会化发展让产品在市场取得更广泛的影响力,为用户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如《承德日报》副刊就可试着用APP、二维码等丰富传统媒体内容的呈现方式,使用户对副刊报道的阅读形成依赖性,从而取得良好稳定的发展。

2.5注重策划取胜,推出主题版面

党报副刊应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理念,注重副刊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使读者可细细地品味和选择,故而离不开编辑的策划。著名作家夏衍曾经针对策划说了这样的话:主动的编辑,会自己主动找作者,主动依照宣传需求以及读者需求进行版面安排,这属于一种正面积极行为;而被动编辑仅被动应付各种问题,作者送来什么新闻信息就进行什么信息登录,这属于负面消极行为。

当前,若要明确时下读者更关注什么内容,仅需打开微信查看其推出的内容即可;但凡到了清明节、重阳节,无论是微信或博客均被对父母的感恩以及思念霸屏;百花盛开的季节若不出门在朋友圈发点所见所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已经过了春天……故而编辑同样可结合此类“素材”推出适宜的主题版面,进行相关信息报道、作品推送,必然可引来公众的关注,还可使党报副刊的影响力以及美誉度大大提升。

2.6依靠新媒体增强互动,实现全方位交流

一方面,新媒体具备极强的活动性,和传统媒体相比互动媒介更快,人们在进行在线视频观看时除了可欣赏外,还可直接完成评分、评论、分享和讨论等一系列操作,此类功能均属于传统媒体不具备的。所以,党报副刊能够适时借鉴和创新,在进行新闻内容报道之际还注重微博、微信等平台加强和公众的交流互动,了解群众对所报道内容的看法,使观众的体验感增强,从而变成党报副刊的忠实读者,挖掘到传统报纸媒体的闪光之处,实现阅读量的提升,必然会为传统媒体带来发展契机,使得新媒体变成传统媒体利润增长以及阅读人数增加的奠基石。

另一方面,本土化是党报副刊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因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会塑造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副刊。而在风格上同样需要坚持“本土文化”味,在注重人文精神塑造的同时还需做好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依靠副刊进行个性化信息打造,实现具备地域性的品牌栏目创设,这同样是党报副刊在新媒体时代依旧具有特色及魅力的关键所在。

《承德日报》副刊《文化视野》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注重地方性与人文色彩,关注城市前世今生,所设立的《发现》《钩沉》等栏目不断推出不同凡响的作品,如《一枚暗藏玄机的古钱——承德发现天地会“洪武天下太平”钱》《承德:不加名号的陪都》《阅读摭拾话“辛酉”》等,使《文化视野》成为厚重、耐人品味、值得收藏的副刊。

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电子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在各領域均得到渗透,成为时代发展主流。高新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媒体变革,同时对传统报纸媒体的发展造成了冲击。党报副刊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认识自身发展存在的局限性,认可并学习新媒体优势,注重观念的转变,通过多种举措不断改进和完善,抓住机遇,突破挑战,如此方可使得党报副刊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下得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传兵.融媒体时代党报副刊的危机、创新与担当——以《玉溪日报》副刊为例[J].城市党报研究,2019(10):69-70,73.

[2]佘意明.地市党报副刊在城市文化引领中的作用与价值——以《株洲日报》副刊为例[J].城市党报研究,2019(3):74-76.

[3]谢商精.全媒体时代党报副刊“互动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怀化日报《雪峰》副刊为例[J].城市党报研究,2018(:9):44-46.

[4]符烨,黄洪珍.速度 深度 温度——新媒体时代党报副刊策划的“三度”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8(15):188-189.

[5]崔立秋,张晓华,金永清.全媒体时代党报副刊如何体现新闻价值和人文情怀[J].采写编,2018(3):28-30.

[6]魏向迥.突出特色 内容为王——新媒体时代地方党报提升服务功能探索[J].中国地市报人,2018(5):47-48.

[7]胡金平,林雍.新媒体环境下党报副刊的坚守与突破——以《江西日报》副刊为例[J].青年记者,2013(23):40-41.

[8]陆端华.党报副刊编排要突出鲜明个性——《汕尾日报》积极探索副刊版面编排特色[J].中国地市报人,2013(6):74-75.

作者简介:寇亚男(1966-),女,河北省承德市,大学(本科),主任编辑,承德日报社编辑(编委)。

猜你喜欢

版面设计传播方式
零陵渔鼓传承发展方式新旧对比研究
现代平面媒体版面设计的新趋势
谈博物馆展览中宣传物料的版面设计
带刺的苍耳
图文搭配在版面设计中的视觉效果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探讨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
浅谈川剧艺术传播方式的演变
《辽沈晚报》优秀源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