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讨
2020-09-06张锦标
张锦标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两个部分,以读促写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解析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本文以2018年部编本九年级教材中的课文为例,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以读促写的方法,即通过大量的泛读、细致的精读、巧妙的仿写以及进行读后感写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足够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初中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以读促写;初中;语文
写作是训练学生表达自己看法或描述事物的一种常见形式,而阅读能够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奠定基础。以读促写是一种语文教学方法,指在阅读教学的同时,为学生给予写作指导,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将从阅读中所学的内容迁移到写作中去,发挥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善于选择教材或教材外的阅读材料,深入挖掘其中的优秀写作元素,充分发挥阅读材料的示范作用,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泛读,积累写作素材
初中生的主要生活是在学校和家庭度过的,社会阅历较少,对某些写作主题缺乏写作素材,也就无从落笔。教师在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从文本材料中获取丰富的情感经验,在阅读的过程积累写作的素材。除了课文中的选读和必读文章,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课外读物。这些读物应把握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经典性。教师推荐的书目应该是古今中外文学的精华部分,让学生从最为经典的文学中吸取文学大家庭的智慧;二是时代性。除了年代久远的书籍,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贴近时代背景的读物,让学生体会当代流行文化的魅力。
同时,教师要采取一些举措提高学生泛读的成效。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往往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也缺乏计划性,今天读这本书,明天读那本书,最终阅读效果大打折扣。教师需要在阅读开始之初,就指导学生做好规划,既要设立一学期的长远目标,又要确定每周或者每月的阅读目标。同时,设立目标需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其次,教师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选择早读或者晚读的固定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学生习惯了每天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以后,在进行自主阅读的时候也能够更有自制力。再次,教师要教给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方法,比如做笔记和批注,勾画或摘抄优美段落,反复赏析,分类整理不同阅读素材等等。最后,教师要对学生阅读的成果进行评价。教师可以组织读书会,也可以选择评阅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来检验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成效。
二、精读,掌握写作方法
阅读,除了要增强学生阅读的广度,还要增强学生阅读的深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是教材专家精挑细选过的,它们往往富含优美的词藻、充沛的情感,呈现出精巧的文章布局。在指导学生精读的时候,有目的地对其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剖析,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体会不同写作手法的使用方法。
《我看》这首诗歌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于抗战年代,当时作者与众多师友正奔赴西南联大,一路上他看到了战争中破碎的祖国山河和经受苦难的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战事的残酷,更加坚定了投身爱国事业的决心。前两节对周边的自然景物进行描述,以对景物的描述引出作者的感情描述,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在第一节中,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揉”字生动地描写了春风拂过青草的景象,展现出了春风的和煦与温柔,又通过“低首”一词描述了风吹草低的画面。在最后一节中,作者运用反复的手法写道“去吧,去吧”,表达了诗人对富含生机的事物进入到自由之中的热切期望。全诗以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借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敬业与乐业》中,梁启超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在文章开篇作者揭示了全文主要论点,即敬业乐业。接着,作者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作者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首尾呼应。
三、仿写,模仿经典文段
当学生已经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并通过精读文章掌握了许多写作方法,此时就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仿写练习。仿写是创造的基础,通过仿写,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进行表达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仿写可以按层次分为对句子、段落、篇章的仿写,三者层次依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对篇章仿写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详细地解剖,弄清文章脉络。
《乡愁》一诗以时间顺序进行写作,四个不同的成长阶段,对乡愁的表达有不同的象征事物。“小时候”对应的是“邮票”,“长大后”对应的是“船票”,“后来”对应的是“坟墓”,“现在”对应的是“海峡”。四个不同的时段诗人先后经历了远离家乡、亲人、故土的过程。小时候外出求学,小小少年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寄予小小的邮票之中,通过写信表达自己的乡愁;长大后,诗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在为生计奔走于他乡的日子,诗人思念着远方的母亲和爱人,此时他只能将乡愁寄情于窄窄的船票之中;后来,詩人的母亲去世,死亡将诗人与母亲永远地分隔开来,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无处排遣,都归于那一方矮矮的坟墓;到现在,则是一弯海峡将诗人与故土分隔开来,这浅浅的海峡被寄予了诗人对祖国的乡愁。在讲解完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这样的文章结构,仿写一段描述思念故乡的文字。
四、读后感,培养写作思维
在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著作后,写出自己的感想和启发是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键。作者一般会将自己的观点或情感表现在文章之中,有时是隐藏于文字背后,有时则是直抒胸臆。学生在读到文章时,能否从中引起情感的共鸣,能否认同其中的观点看法,影响着他们进一步的写作表达。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及时写读后感的习惯,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想法付诸纸上,既丰富了自己的写作经历,又能使其成为往后写作的灵感来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品读完课文以后,提出写读后感的要求,学生写作的角度可以不同,观点也不必相同,但都需要与课文主旨相关。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泛读、细致的精读、巧妙的仿写以及进行读后感写作的方式来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锦泉.初中语文教学“以读促写”训练方式初探[J].语文知识,2015(6):85-88.
[2]郑小清.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的教学研究分析[J].读与写杂志,2019(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