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创新转型辨析

2020-09-06宋亦芳

中国传媒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出版社数字化数字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传统的阅读方式主要以纸质媒体为主,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新兴媒体使得人们的阅读得到较大变革,其阅读方式也逐渐向手机阅读、在线阅读、下载阅读等方式转变。在此背景下,数字出版平台以其特有的优势为大学出版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然而,结合大学出版社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运营依然存在投入机制不完善、品牌管理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创新转型进行探讨。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1-039-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1.008

本文著录格式:宋亦芳.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创新转型辨[J].中国传媒科技,2020,01(01):39-41.

导语

现阶段,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出版行业逐步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与此同时,在多元化产业链的发展形势下,我国政府给予各行业更多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行业逐步将发展目光转向于大力开发与投资数字出版领域。大学出版社依据时代变化及发展趋势,意识到传统出版已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因此,积极探寻创新变革的新思路。而大学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仅仅简单地通过为数不多的社团成员在各类网站宣传图书是不行的,这种方式显然无法促使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效用得到最大化发挥,因此,要想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前进,必须拥有一定的魄力和决心。

大学出版社需要投入资金搭建数字出版运营平台,开发和建立自己的出版社网络结构,科学有效地管理数字化。大学出版社要想谋求长期的建设发展,为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做出卓越贡献,就要自建平台,并在信息与网络化的时代中不断前进,逐渐形成自己的运营平台。[1]

1.数字出版概述

1.1从出版介质看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自20世纪90年代末被提出之后,业界及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发展至今,数字出版的定义也得到不断完善。目前,有关数字出版的定义,部分业界及学者们认为,数字出版是指信息在经历编辑加工、制作生产、发行传播的一系列过程中,需要借助计算机或类似设备,对信息进行使用或传递,进而完成出版。也就是说,信息的出版必须要依靠介质才能实现。而日本出版电子协会则认为,所谓数字出版,就是将传统的文字、图像等相关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设计,同时,构建出一种能够随机读取的数据库,然后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对相应信息进行数字化编辑,最终利用电子媒体这一媒介完成出版。尽管以上两种关于“数字出版”的概念界定存在一定区别,然而,不难看出,对于数字出版的出版介质及出版过程都做出了明确解释。因此,总体来看,数字出版必须要通过现代化的出版介质才能称得上是“数字出版”。

1.2数字出版平台

一般而言,平台是为多方客户提供交易的,通过该平台使得交易各方能够获得更多收益,而交易双方也要付给平台一定的使用费,平台的运行最终可以促使平台交易方及平台自身的收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数字出版平台兼顾平台和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双重特点,即,从本质上,数字平台有着“平台”的基本属性,但同时也有数字化平台的特殊性,具体而言,数字出版平台是集合了数字阅读终端和移动互联网而形成的一种空间,在此空间中,海量信息得以实现交互使用和互动,作者、出版者、分销商、读者,以及数字出版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可以通过平台这个交互空间获取各自所需要的内容和信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平台使得传统传播模式得到变革,越来越多的用户乐于使用这种将平台作为核心的新型传播模式,这就让人们对数字出版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2]

2.大学出版社建立数字出版平台的优势

2.1国家政策的支持

2.1.1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

大学出版社建立出版平台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政策支持对于促进大学出版社数字平台建设有着积极意义。现阶段,大学出版社面临的发展环境中,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度日渐提升正是其重要体现所在。由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印发的《高等学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新时期大学出版社的体制创新变革及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并明确提出以几个重点:以高校出版社为试点,大学出版社开始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转型。对我国大学出版社而言,数字化转型比较困难,我们面临着众多资源和技术的难题。尽管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平臺建设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社会难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数字技术的作用下,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运营平台也具备了传统大学出版社运营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新闻出版业“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将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等技术应用于出版业,以此深化出版业的升级转型,而《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的颁布,更是对大学出版社构建移动互联网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

2.1.2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进程中,离不开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所创造出的优渥条件。大学出版社依托于高校教材出版逐步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且随着发展程度的不断深入,对接了越来越多的师生,为其提供多元化服务,除在校高校师生外,还包含接受继续教育、社会自考、大学附属的职业院校等渠道的师生,就当前情况来看,高校教材和相关教辅发展空间较大,新的技术也对其产生影响。

2.1.3内容资源的优势

大学出版社是相关资源最为丰富的一类,大学的教学科研成果,为出版社提供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保证的内容资源。在数字化时代,虽然技术和形式出现创新,但内容依旧是出版的本质所在,目前出版的内容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定义,需要更加强大的市场控制力,对更强的内容进行资源整合。

2.1.4高端人才的来源

大学出版社中有庞大的高端人才资源,因为大学本身就具有较为广泛及丰富的人才资源,这就有助于大学出版社引进各类人才。例如,具备较高文学素养和美术素养的文艺型人才,以及擅长互联网、大数据、多媒体等方面技术的技术型人才。大学出版社实现现代化的转型,必须要深入探寻创新发展的优化变革之路。多元化人才显然能够较大程度的为大学出版社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在高端人才的保障下,大学出版社还可以更好地打造出文化、技术、管理等方面处于较高水平且具备较高的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这在目前大学出版业的进一步转型时期能够起到重要作用。[3]

2.2大学出版社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方案

2.2.1大学出版社建立自己的特色数字化出版平台

大學出版社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通过构建数字化出版平台,并结合本校特色对平台予以个性化、创新化的设计。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已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大学出版社,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大学出版社应当重视网络建设,建立功能比较完善的社会区域网的同时,实行信息化技术,筹备和建立自己的图书网。于大学出版社的自身发展而言,构建独具特色的数字化出版平台,有助于在日渐严峻的竞争形势中提升其竞争实力,逐步在市场环境中占据更多份额,由此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

2.2.2建立网站,与技术方合作

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化平台建设,需要在建立网站的基础上加大技术投入,因此,大学出版社与技术方建立合作关系,也是大学出版社数字化创新发展的体现所在。具体而言,大学出版社在与技术方进行合作时,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对已有网页进行多元化的创新,这种创新方式应充分结合当前行业发展变化趋势及市场实际需求,例如,对出版物进行创新性展示,对营销模式予以优化。这种模式下,大学出版社既要掌握平台的管理和数字出版物的销售,又要处理好与技术提供方的关系,只有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才能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

2.2.3共建数字出版运营平台

大学出版社与校外多方一同建设的运营平台,由于处理利益关系的方式不同,形式也多样化。有的是集合多家出版社资源,建立资源共享的平台,每个出版社保持原有的特色,版权按权责和股份分别持有。还有的大学出版社和其他社会团体进行合作建立数字出版运营平台,比如,作家协会、政府教育文化部门等机构愿意和大学出版社合作,版权按照数字出版运营平台的规模进行股份细分。在这个新旧媒体交替的时代,技术和内容之间、作者和出版社之间、应该朝着优化与整合的方向发展,实现多元化合作。[4]

3.大学出版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运营现状

近年来,大学出版社提出并制定移动互联网计划,从自身角度来规划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引领传统行业与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移动互联网模式是指利用移动信息通信技术,将移动互联网和大学出版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

3.1大学出版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遇到的问题

3.1.1投入机制不完善

大学出版社并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因为从组织结构的性质上,很大一部分大学出版社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模式,这就意味着大学出版社既归属在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其在绩效目标、法规政策等方面都需要与上级部门的规划相符,但在财政投入方面,大学出版社并没有享受到事业单位应得到财政拨款,大学出版常常要自负盈亏。因此,企业和大学出版社一直存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甚至有的大学出版社的整个编辑部都是由企业承担。正是由于投入机制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先进的数字出版人才的引进,对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也造成一定阻滞力量。

3.1.2品牌管理问题

品牌是占领市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学出版社一定要在书业发展行业中树立自己的品牌。近年来,出版品牌不断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青睐,不少有实力的大学出版社,在进行移动网络数字化的同时,已经将自己的大学出版社上升到品牌的概念。与传统平台推广不同,数字品牌的推广需要更新原有的发展策略,适应更加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更加挑剔的客户。就现在的高校水平,多数出版社对数字品牌都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现阶段,大多数大学出版社基本都采用了数字化模式,因此,其产品创新及服务等方面的水平要优于传统出版社中的产品及服务。有些出版社只是将自己的图书和杂志做成电子版,并加入相关的图片和说明,既没有发挥数字化的特点,也没有给用户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从目前的数字化出版来说,无法到达客户的需求,而且单一的数字出版已经不能打造一个完美的品牌。大学出版社应当吸收更多的人才,不同种类的人才,扩大上传内容和上传方式。

3.2大学出版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中的应对策略

3.2.1改革投入机制

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变化来看,大学出版社的持续及稳健发展,必须要深化数字化的创新变革。因此,大学出版社应积极主动对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予以更为全面、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相应政策对大学出版社给予的各项政策支持,然后以此为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的依据,实行科学、合理的各类资源投入。大学出版社应认识到自身组织结构的特殊性,积极探寻更为广泛的资源投入渠道,充分利用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多方力量获得更多的资源投入。例如通过校友会,引进更多具备高素质及综合型能力的人才与大学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开展数字化出版社发展讲座、交流会等方式,将当前市场环境需求的的大学出版社创新技术引入到发展过程当中。大学出版社对投入机制予以改革,有助于提升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的综合水平。在此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各类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例如资金资源投入、人才资源投入等政策文件,为大学出版社数字化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3.2.2大学出版社数字品牌管理

大学出版社的品牌是指大學出版社为自己所有的产品品种都冠以一个统一的称号,使得自己出版的图书与其他出版社的图书区分开来。大学出版社通过进行特色化的品牌管理,在受众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最终促进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变革效用得到有效发挥。只有被读者接受的品牌才能称之为品牌,不然只是一个牌子,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大学出版社汇聚大学各个优势科目,从小学到大学的教学资源和品牌成果,集成具有强大的系统性和完整性。[5]

是否需要对数字出版运营平台建立一个品牌,这是品牌推广问题的首要决策。品牌决策可以节省广告和宣传费用,降低数字出版的生产成本和定价,从某种意义上说,增加了价格竞争,扩大了销售。同时,品牌策略也是大学出版社竞争要点之一,大学出版社应当把眼光放远一点,在短期利益中,大学生出版社不需要建立品牌;而在长期利益中,大学生出版社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维护和培养自己的阅读群,在初始阶段大学出版社要明确自身品牌的特色,充分发挥大学出版社所拥有的资源,正视自己的文化优势并加以包装,就会形成更好的品牌。

4.大学出版社数字化的展望

数字化转型已经在出版社业内达成一定的共识,大学出版社应当与当地出版社寻求合作,与作者签订版权协议之后,申报数字出版专项资金,并通过其他团队传播,使得出版刊物得到有力的宣传。大学出版社皆有移动网络发展的大潮,构建“移动网络+网络出版+资源库+网络课程+手机终端”的立体出版平台,立志打造出跨地区、跨行业和跨媒体的多元化品牌。大学出版社可以成立相应的企业单位,和企业进行合资扩股,经营一些图书刊物、纸张销售、数字出版等项目,使得教育出版大放光彩。

[1]杨玲.媒介融合视阈下的出版企业动态能力构建与培育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2]曹晔华.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人才的素质模型建构与高校创新培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3]朱孟光.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研究—主要基于城市基层党建的考察[D].中共中央党校,2016.

[4]龙亚.翻转课堂背景下的研究生英语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出版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6(9):142-144.

[5]王妍.学术期刊特色栏目的数字化呈现与传播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思维的思考[J].荆楚学刊,2014(6):73-77.

作者简介:宋亦芳,女,汉族,中级编辑,研究方向:图书出版。

猜你喜欢

出版社数字化数字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我等待……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数字看G20
石油工业出版社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