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挖石楼本地资源,构建特色校本课程

2020-09-06黄晓燕王娟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1期
关键词:校本特色资源

黄晓燕 王娟莲

【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育中发展学生个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形成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石楼镇本地资源为依托,将石楼本地特色文化引入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并提出一些开发校本课程的具体措施,以期构建学生喜闻乐见同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系列校本课程。

【关键词】本土资源;地方文化特色;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又被称为“学校课程”,指的是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开发、自己设计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性质、特点、办学条件以及可利用、可开发的资源,通过校内外个人和团体的合作进行课程开发活动,以满足本校学生学习的需求,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育中发展学生个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形成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石楼镇本地资源为依托,将石楼本地特色文化引入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并提出一些开发校本课程的具体措施,以期构建学生喜闻乐见同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系列校本課程。

一、基于石楼本地资源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一)本地资源的支撑

莲花山脚下、狮子洋畔,石楼镇就坐落在这样一个古色古香的江南水乡,绵延珠江,更是孕育和造就了石楼古镇。这里民风淳朴、文气昌盛、教育先进、胸襟开放、态度包容、地理优越,诞生了一批批忠烈名臣,如海瑞、邓世昌等;走出了一代代文人骁将,如,屈大均、冼星海等,造就一位又一位忠诚爱国的优秀企业家,如何添、何贤等;也留下了一处处名胜古迹,如大岭古村落、狮子洋古渔村、羊城八景之一的莲花山等;更孕育了灿烂丰富的乡土文化,如,饮食文化、祠堂文化、古迹文化、红色文化,还有包括咸水歌、粤剧、划龙舟、醒狮等在内的民俗风情等。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染着文雅之风、刚烈之气,时光翩跹、岁月悠悠,在绵延的历史进程中,便逐渐融汇发展成为一种富有个性、颇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如果我们以这种富有个性、颇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作为教育资源,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加以广泛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这一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拓展文化知识、培养人文素养、增进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感,还可以为石楼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石楼地区颇具地方特色的自然风光、社会风情、人文特色等方面的资源完全可以成为石楼地区中小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依据。

(二)国家政策的支持

教育部《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方、各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颇具特色的各类资源,学校和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积极探索、努力开发、充分利用。” “各地区、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是有很大差别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都有着自己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各类资源,学校应该认真分析自己本地区和本校的资源,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的同时,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各学校、各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尤其是对本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到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建设中,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创新性地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校本课程,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等,国家这些政策层面的指导,就给依托石楼本地资源,来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学生的兴趣所在

笔者所在的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意愿需求,已成立了相关社团,如勠力龙舟文化社团、莲韵艺术团、朝阳醒狮队、粤剧团等,很多学生对石楼镇本土文化都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也有通过校本课程的途径来深入了解石楼镇本地文化的热情和意愿,这就为托本地资源来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提供了最大的可行性。以学生的兴趣、意愿和需求作强大的开发基础,为地方特色校本课程的推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基于石楼本土资源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构建策略

(一)明确基于石楼本土资源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基于石楼本土资源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应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石楼镇本地资源文化是一种兼收并容、包罗万象的文化群体,它包括了人文文化、祠堂文化、古迹文化、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如何对不同种类、不同特色的文化进行兼容并包,懂得尊重各式各样不同种类的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化的一种理解和品鉴,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实地调研等信息渠道,学会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利用各种资源学习知识的能力,并通过调查、观察、分析、比较、统计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方法,发散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并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生活、互相关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石楼本地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自古以来石楼人那种文章节义并重的主体形象,继承并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建设家乡、繁荣家乡的高度责任感,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从而在新时期极大地推动和促进石楼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二)基于石楼本土资源的系列特色校本课程的内容构建

根据石楼本土资源特点,我们可以从人文文化、祠堂文化、古迹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风情这几个方面考虑,构建石楼镇本土特色系列校本课程。

1.人文文化

石楼地区自古以来名人辈出,有笑酌贪泉的晋代良能吴隐之、有冒死进谏的一代清官海瑞、有严守庭训的岭南大家屈大均、有杏林一脉五代相承的杨遇安、有琵琶高手音乐世家何氏三杰、有禺山骄傲音乐名家冼星海、有忠义仁厚乐善好施的何贤、有继往开来英名流传的霍英东,这些文人志士以自己的文化知识、人生哲学、精神气节为石楼地区创造了出色的文明,这些文化能引导学生做人治学、向善、走向正道,也为培养当代学子的创造精神和成就伟业发挥重要的作用。据这一内容,我们可以构建以下系列校本课程,如石楼伟人、石楼家风家训、中国传统文化修养、音乐欣赏、文学作品欣赏等。

2.祠堂文化

祠堂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同时也是同姓血亲关系延续的纽带,它不但巍峨壮观,而且还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地方上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石楼本土文化的发展,可以说与各大祠堂的建立和传承息息相关,以儒家思想为文化主体的祠堂文化,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基因,积淀在石楼人的灵魂深处,支配着石楼人思想行为方式的形成和演变,也直接影响到文化教育的进程。因此,我们应当让学生了解石楼文化的背景,领悟并挖掘石楼文化的精髓,根据这一内容,我们可以构建以下系列校本课程,如,石楼宗祠初探、善世堂研究、狮子洋传说、莲花盛典等。

3.古迹文化

在石楼,大岭古村落、莲花山古采石场、狮子洋古渔村、大乌龙等这些古迹,是石楼历史文化的载体,也见证着石楼历史发展,蕴藏着丰富的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启发着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石楼镇的这些古迹还是石楼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这一内容,我们可以开发大岭古村的保护、大岭古村的变迁、古采石场的前世今生、莲花山旅游线路设计、石楼风韵等系列校本课程。

4.红色文化

石楼地处广州革命老区,近代以来,峥嵘岁月的革命足迹遍布石楼,使得石楼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岭村革命烈士亭、茭塘炮台、毗邻海鸥岛的林则徐虎门销烟遗址,一直是重要的爱国主义基地;也留下林则徐、邓世昌、毛泽东、周恩来、冼星海等革命先驱的足迹,这种刚烈之气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石楼学子为新时代的石楼焕发新的青春和风采。根据这一内容,我们可以开发石楼革命斗争史、石楼烈士集、红色石楼掠影、茭塘炮台的故事、虎门销烟的故事等系列校本课程。

5.民俗风情

蜿蜒千里的珠江,孕育着石楼地区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通过对石楼地区婚嫁、饮食、民歌、舞蹈等课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多姿多彩的石楼民俗。根据这一内容,我们可以开发疍家撑粉的制作、珠三角的特殊群体——自梳女、裕丰村的变化、石楼早茶、石楼咸水歌、粤剧的表演艺术、龙舟竞渡、石楼龙舟文化研究、大乌龙的传说等系列校本课程。

(三)基于石楼本土资源的系列特色校本课程的构建策略

1.创新教材建设,多元开发教学资源

依据基于石楼本土资源的系列特色校本课程的内容构建,组织专门的团队进行教材的自编和研发,教材建设要从课程标准出发,将石楼地区的本土资源进行整合,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課程目标和教材内容能够有效衔接。此外,还应与政府、地方民间组织等联系,开发与校本课程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如有关实践基地、在线学习资源、相关文化传承人等,最终形成多元教学资源体系以支持学校校本课程教学。

2.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校本课程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是知识的学习者、接受者,也是积极的认知者,所以教学中应由学生自觉参与,主动探究。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感受来传承优秀的石楼文化。实施校本课程教学时,可以立足于石楼社会的具体生活,让学生自己去实地调查,自己去查阅有关资料,自己请教专家,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研究课题。这样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打造更为适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

3.创设教师共同体,打造优质教学团队

优质的教学团队是保证课程质量的重要基础。通过创设课程的教师共同体,吸纳多元化的师资力量,形成专业而优质的教学团队,并通过教师共同体的建设,使得教师能够通过团队建设发挥自身特长,优势互补、共同学习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进而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

4.完善教学保障,构建良好课程生态

完善的教学保障对于构建良好的课程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了完善的教学保障,才有助于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和相关部门要为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如软、硬件环境支持和经费保障,课程评价机制、课程激励机制等。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时代教育的一项全新事业,它不仅是学校教育中发展学生个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形成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而且还能推动当地的发展和文化建设,有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石楼地区丰富的地域资源、灿烂的文化底蕴为基于石楼本地资源的系列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相信,基于石楼本地资源的系列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会为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崭新的范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校本特色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资源回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