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星耀全球
2020-09-06周玉利
周玉利
作文君:北斗七星,镶嵌在无垠苍穹,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方向、光明、信仰和永不放弃的化身;今天,浩渺天幕再嵌“北斗”,光耀全球,为前进中的民族复兴梦定位导航!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喷薄着烈焰拔地而起!北斗第55颗也是组网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55颗北斗卫星环绕穹宇,这正式宣告中国第一“巨星天团”——“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更代表着中国北斗正式跻身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行列!从1994年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北斗人从零起步,自主创新跋涉20余载,却走完了国外卫星导航系统40年的发展路程,起步最晚的中国北斗后来居上,首次创造了3种不同轨道构成的混合星座,以及独具特色的短报文通信和星间链路,实现了星星互联、星地互联!至此,中国北斗成为了超越俄欧与美国GPS比肩的最先进、最完备的导航系统。中国北斗,雄起!
素材全扫描
一、我们为何要建自己的北斗
以前全世界只有美、俄拥有成熟的自主卫星导航系统,该导航系统的原理是利用人造卫星来实现地球表面物体的精确定位,1990年8月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没有任何地形特征的情况下,依靠GPS导航横穿中东茫茫沙漠,实现巡航导弹等武器的精确打击,伊拉克军队甚至找不到对手在哪里!虽然美国GPS免费给世界各国使用,但一旦关闭,中国可能连指南针都用不了,建立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和授时系统对保障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防安全都至关重要,也有助于中国在世界上争取更多话语权。
曾经受制于人
在北斗诞生之前,美国曾利用其强大的卫星导航系统使我国商船在海上迷失方向,2枚导弹突然偏离轨道。为摆脱对国外导航系统的依赖,打破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国北斗团队白手起家,另辟蹊径,决心创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中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带着北斗人的梦想与期盼,拉开了北斗一号组网的序幕。
北斗如今已经深入我们生活
北斗目前不仅用于普通人生活的定位服务,如快递查询、共享单车、打车服务、车辆导航等,在智能穿戴式设备、无人驾驶、综合安防交通运输、氣象预报、应急搜救等领域也全面开花。2020年,在疫情防控斗争、珠峰高程测量中,北斗系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北斗系统正让生活变得更加智能、更加便捷!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北斗系统。据统计,2019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欲知更多详情请移步本刊2019年第5期第18页《历史性的一刻!中国北斗系统迈入全球时代》)
链接:“北斗”之于农业
当北斗系统使用于和整合到农业时,一方面能实现农机远程管理与精准作业,既减少人工,又能精确计算机械作业(播种、施肥、收割)的频率、位置、路线。另一方面,它还能提高肥料、杀虫剂等的使用精度,准确调节湿度和预测作物成长周期,既节约成本,又减少了污染,还能大幅提高产量。粗略估计,北斗系统与智能和5G结合,可以让农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降低15%,平均增产可以达到10%。而且,随着北斗三号系统与人工智能和网络的进一步结合,未来的生产效率和效果会更高。
如何用上北斗的服务
对于普通个人用户,并不需要通过特别的途径选择使用北斗服务,北斗服务已经通过芯片内置到我们的手机、汽车等设备中。我们使用导航定位服务的时候,就已经用上了北斗卫星。中国新入网的智能手机,70%已经内置北斗芯片,或北斗、GPS双模芯片。双模芯片可以同时使用GPS和北斗系统,这种使用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同时使用北斗和GPS卫星,芯片会自动挑选目前可以接收到的导航卫星信号。
二、性能卓越·“中国版GPS”
北斗三号卫星收官成功,其服务区域将扩展至全球,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北斗已成为世界的北斗!
定位精准
在定位精度上,与GPS使用的双频信号相比,北斗作为后发卫星,其三频信号可以更好地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提高定位可靠性,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其定位精度在全球范围内优于10米,在亚太地区优于5米,精密单点定位是北斗的特色高精度服务。在中低纬度地区,北斗定位效果优于GPS。
特色绝活
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是两类卫星,但北斗导航卫星上附加了通信功能。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一样,中国北斗也是由空间段(卫星)、地面段(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监测站等)和用户段(芯片、模块、天线、应用系统、应用服务等)三部分构成。但它有两大特色绝活。一是北斗采用了三种轨道(地球静止轨道,有3颗卫星包括收官之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也有3颗卫星;中圆地球轨道,有24颗卫星),抗遮挡能力极强。而GPS(美国)、格洛纳斯(俄罗斯)、伽利略(欧洲)都仅仅使用中圆地球轨道。二是北斗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定位的同时,北斗接收机还可以和卫星进行双向数字短报文通信,最典型的应用是可以发布1000多字的短报文及图片等信息,解决了何人、何事、何地的问题。而GPS是单向的,只解决了“我在哪里”的问题。
数说北斗
1亿片·截至2019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突破1亿片
7亿台/套·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7亿台/套
120个·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
1万家·截至2020年6月,全国范围内,卫星导航相关企业近1万家
1万人·目前我国7万多只渔船和执法船安装了北斗终端,渔船遇险可通过短报文求救,目前已累计救助1万多人
三、自主创新·“连一颗螺丝钉都是我们自己的”
北斗重器的建设走的是一条冲破欧美技术封锁而自主创新之路,北斗导航卫星单机和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我们拥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连一颗螺丝钉都是我们自己的!”
核心器件全部国产
北斗一号,自发研制供配电的太阳帆板,奠定“中国体格”;北斗二号,攻克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多项关键技术,跳动出“中国心率”;北斗三号,建立器部件国产化从研制、验证到应用一体化体系,铸造“中国灵魂”。一路披荆斩棘,一路艰辛探索,北斗三号所有部件和核心器件,如今都已达到100%国产化。
收官再显中国制造
作为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星”,这颗卫星是自主创新的集大成之作。相对于灵动活泼的地球中圆轨道卫星、飘逸优雅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此次压轴出场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被称为“吉星”,是用传统国产的长征系列火箭发送。它采用东方红三B(导航)卫星平台,是我国现役规模较大的卫星平台之一,具备导航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本领。(本刊2020年第9期第11页还有精彩内容《“北斗导航”即将完成部署:顶天立地的中国精度》,欲知详情,敬请移步!)
素材链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为何推迟发射
此前因中国两次航天发射任务失利,工程全线举一反三,进行质量复查,北斗三号收官发射时间由5月调整至6月。6月16日,因临射前发现产品技术问题,再次推迟。值得一提的是,組网的北斗一号、二号以及三号此前已发射54颗卫星,成功率高达100%,无一出现问题。对此,北斗三号工程任务一线技术专家表示:“为确保万无一失,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带疑点加注、不带隐患上天。”来自全球的关注,发射决策团队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一旦决策失误,就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七名宇航员牺牲。这起悲剧就是因为NASA看重航天飞机的发射进度,而不顾及发射存在的隐患。所以北斗收官之星临场推迟发射的这个决定,其实背后是中国航天人几代的坚守!
四、青年担纲·热血无畏的科研天团
55颗北斗的顺利出道离不开一个中国当之无愧的“天团”级别的队伍!这支阵容庞大,有30万人之多,但大多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平均年龄才31岁,比国外相关团队年轻了十几岁!
三个小伙子:攻克“快捕精跟”难题
1995年,北斗导航工程立项启动不久,信号“快捕精跟”问题严严实实地堵住了北斗一号的工程进展。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之时,三位博士还未毕业的20多岁的小伙子——王飞雪、雍少为和欧钢,拿出一套“全数字化”方案开始了艰难的攻关历程。他们把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仓库当作实验室,进行艰难的仿真试验。技术立项后,他们废寝忘食,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左右,1998年5月,他们终于超预期获得了第一批“快捕精跟”数据。
20出头的李春景:用北京时间给世界定位
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原子钟研发涉及量子物理学、电学、结构力学等众多学科,指标要求相当苛刻,研制难度非常之大,目前国际上仅少数国家具有独立研制能力。为加快进度,北斗当时成立了三支队伍同时开展研发。当时,只有20多岁的李春景作为原子钟研发团队的骨干,带领着年轻的团队,通过大量的分析和计算、无数的试验分析和验证,仅仅两年时间就攻克了这项世界难题,且其精度已提升到每300万年才会出现1秒误差。2007年4月,一颗“中国心”原子钟伴随我国首颗北斗二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上天,开始用北京时间给世界定位。
不到30的康成斌:突破星间链路技术
星间链路技术对北斗能否成功全球组网至关重要,要在太空七万公里之间两颗卫星实现建链、通信功能、测距精度达到厘米量级,难度很大。在方案确立的关键阶段,当时只有29岁的康成斌大胆提出了某关键技术的验证方案,然后带领他的青年科研团队历时五年攻关,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最终,星间链路技术让北斗三号“太空兄弟手拉手”,不仅解决了没有地面站的问题,还将定位精度提升到了7万公里,测距精度达到厘米级!相当于能看清几十公里外的一根头发丝!测量精度高于GPS!(本刊2017年第8期第16页还有精彩内容《“北斗女神”徐颖:让科学走下神坛》,可参考阅读。)
精彩时评
北斗之光照亮中国未来
国家的安全不仅仅需要依靠军队等“硬实力”来保障,“软实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软实力安全”更需要依靠民间的发展和推动,而未来北斗全球系统将成为这种“软实力安全”发展的推进剂。
美国《国会山报》曾发表题为《新兴科技可使中国成为世界下一个创新超级大国》的文章,文中说:“中国领导人的讲话凸显中国已在实施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战略,谋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潜能。如果获得成功,中国将成为创新领域的领军大国。”
诚如美媒所论断的,中国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要实现“创新领域的超级大国”这一目标,中国人还需要永不止息地砥砺奋进。历史已经证明,走自主创新的科技发展道路是不二选择。北斗的发展之路就是一个典范。可以预见,“北斗”之光,必将照亮中国的未来!
(作者王传宝,系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央视网)
大咖跟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创新无止境,我们的梦想也无止境,我们的北斗也是无止境。到了2035年,我们还将建设一个更加泛在的、更加融合的、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时空体系,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宏伟目标。
致敬北斗人,致敬中国创新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再到“北斗”,历史一再证明,中国发展较好的领域,靠的就是自主创新,靠的就是不屈不挠。“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想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掌握主动权,必须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变“为我所用”为“由我所创”。“我们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在跑马拉松。”一位北斗人几年前这样形容研制节奏,称等到全球组网系统真正建成时,或许才能“松一口气”。但今天,当“北斗三号”划破苍穹、冲向太空,他们依然没有放慢脚步。他们说,“还会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
致敬北斗人,致敬中国创新,致敬大时代所有的奋斗者。
(综合自《解放军报》、中青在线)
大咖跟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北斗圆梦,星耀苍穹!这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是中国人的骄傲,希望北斗全球系统稳定运行,服务中国!服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