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面向区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社会服务实证研究
2020-09-06李亚贵
李亚贵
摘 要:社会服务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之一。文章以提高地方高职院校农村社会服务能力为出发点,以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服务返乡创业、在乡创业、入乡创业主体的实践为实证,探讨了地方高职教育服务区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优选路径,并提出人才保障与制度保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型职业农民;实证研究
基金项目:2018-2019年度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一般科研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职业院校服务区域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研究”(18YBA04);2019年度邵陽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本土化培养实证研究”(2019ZD32)。
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是指相对于现阶段农业主体产业有新突破、新发展,或者超越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具有可持续成长性,并能达到一定规模,形成比较稳定发展态势的产业形态。农村“三产”融合催生出农业新业态,农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交叉融合衍生出服务型农业新业态;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向农业领域渗透、扩散衍生出创新型农业新业态;农林牧渔业通过生物链的有机联接衍生出内部融合型农业新业态。农业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创新的理念、革新的技术,产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具有较好的发展后劲和市场扩张空间。裴兰玉对吉林省图们市凉水镇河西村返乡创业大学生高原创办家庭农场的创业之路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显示,家庭农场果蔬田园采摘项目有力推动了农旅融合发展;鞠永畅对河南省汝阳县高昆返乡创建农村合作社,开展电商营销的创业传奇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显示,农商融合极大地推动了“山货”商品化。雷鹏、周立对福建省安溪县功能融合茶庄园模式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表明,人才支撑的脆弱已成为茶叶种植、生产加工、观光休闲、茶文化体验全产业链发展的瓶颈,需要突破。如何融入社会、形成地区经济转型和高校自身发展的“双赢”局面,已成为地方高职教育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机理分析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要求,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纵向延长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形态,以业态丰富提升价值链;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主体,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培育返乡创业、入乡创业、在乡创业主体;建立专家创业导师队伍,为农村创业人员提供智力支持;强化科技支撑,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单靠农村自身资源、农民自身力量还不够,需要大量社会资源要素投入。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农业新业态类型越多样化、发育越充分、发展越成熟。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方位下,农村寄予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以更高的期望,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将不再是单纯的农业生产技术服务,而是农、工、商、旅、信息综合性服务。同时,服务区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也是地方高职教育实现自身发展的新引擎、新机遇、新挑战。
二、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路径分析
(一)理性审视社会服务职能
农业农村社会服务通常表现为公益性,而一些地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失位,农业农村社会服务的文化氛围淡薄、政策导向模糊、内生动力不足,教师潜意识中不愿从事农业农村社会服务。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借鉴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安排,构建灵活的教师社会服务业绩认定机制,是地方高职院校回归本真的路径选择。
(二)强化科技支撑功能
只有适应区域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真正能够给农户带来实惠的服务才会最终被农户所接受。发挥地方高职院校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立足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研究与成果推广,开发农业生产远程诊断平台、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数据平台、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平台,满足农民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创建三产融合“大师工作室”,在乡村出课题、出项目、出成果,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三)加大智力支持力度
成立区域三产融合发展研究会,深入开展创意农业发展与农业外延拓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发掘区域乡村传统优势产业、优秀人文自然景观资源,为地方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提供智力支持;创建“三农”专家顾问工作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谋划策,发挥智囊团作用。
三、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实践探索
案例一:服务返乡创业主体--邵阳县海量家庭农场
邵阳县海量家庭农场地处湖南省邵阳县九公桥镇中合村黄荆岭山麓,毗邻九公桥水库。2014年,中合村村民郭YL从深圳返乡创业,创办了该“家庭农场”,承包了面积达1000hm2的水库、近600hm2的荒山。邵阳职院科协组织本校园艺、养殖、建筑类专业的科协会员,从“家庭农场”场地布局、土地与建筑测量放线、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生产技术规程与运行管理、中长远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全程指导。“家庭农场”走生态发展之路,水库中生态养鱼,山上种植油茶、特色水果,树下套种牧草、放养山地野鸡。“家庭农场”依托“邵阳茶油”这个强势地方农业品牌,种植油茶面积近50hm2;开发田园采摘板块-海量采摘观光园,种植桃树、柚树、柿树、梨树、无花果等特色水果林7.9hm2;开发休闲农业板块,养殖观赏孔雀、驼鸟、鹧鸪等观赏动物,修建休闲竹楼、垂钓草棚。“家庭农场”作为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生态种植、养殖为龙头,延伸产业链,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起到了示范作用。
案例二:服务在乡创业主体--田江村精品水果生产基地
田江村精品水果生产基地地处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田江街道田江村,占地面积近20 hm2,有桑葚园近6 hm2,种植“黑珍珠”桑葚、套种“米良1号”猕猴桃;有中秋成熟的水果映霜红桃、深秋成熟的水果大红李及初冬成熟的水果脆柿子共4 hm2,并套种红美人西瓜。针对“基地”果树出现的生理性病害及果实品质问题,邵阳职院科协组织本校园艺、土壤、植保类专业的科协会员进行常年技术跟踪服务,主持立项了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人工栽培猕猴桃生理性病害诊断与缺素症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探明了猕猴桃生理性病害的病理,构建了猕猴桃生理性病害的系统诊断、辨症施肥矫治的综合农艺规程。邵阳职院科协还组织本校电子商务类专业的科协会员,指导“基地”开展网上推介,吸引游客,开设网店吸引网客。“基地”农商融合发展,让原来的“茅草岭”变成了田江村民的“钱夹子”,也成为了邵阳职院科技工作者的“戏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