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基本图形,巧解含有45°角的问题
2020-09-06余旭红
余旭红
以函数为载体的几何问题始终是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的热点试题。要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常把“形”转化为运算,达到“化形为数”的目的;同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几何的基本性质
(如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等腰三角形和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抓住问题表象中的隐含条件,构造出基本图形,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计算,达到几何与代数的完美结合。我们以一道典型试题为例,说明通过构造基本图形,巧妙解答含有45°角的问题。
例题呈现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m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已知点C(2,0)。
设P为OB的中点,连接PA、PC,若∠CPA=45°,求m的值。
方法一:构造“一线三等角”基本图形,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巧妙解决问题。
【解析】如图2,在y轴上截取OD=OC,可得∠PDC=45°,可证得△ABP
12m∽△PDC,从而可得DC=DP,即22
BPBA=12m+2,解得m=12。
【解题感悟】“一线三等角”基本图形往往能建立三角形相似或全等。抓住∠CPA=∠PBA构造等腰Rt△OCD,得到∠CPA=∠PBA=∠PDC=45°,形成“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列出方程,从而巧妙地求解m的值。
方法二:构造“三垂型”基本图形,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巧妙解决问题。
【解析】如图3,过点C作DC⊥PC,交AP于点D,作DE⊥x轴,易得△OPC≌△ECD,从而可得DE=CO=2,
【解题感悟】“三垂型”基本图形往往能建立三角形相似或全等。在例题的求解中,构造等腰Rt△PCD,构造Rt△DCE,从而可得∠POC=∠PCD=∠CED=90°,形成“三垂型”基本图形。由PC=CD即得到△OPC与△ECD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出方程,从而巧妙地求解m的值。
方法三:构造“正方形”,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巧妙解决问题。
我们先回顾一下正方形内含45°角的基本图形的重要结论。
如图4,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BC、CD上的点,且∠FAE=45°,求证:FD+BE=EF。
【思路分析】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可证得G、B、E三点共线,∠GAE=∠FAE=45°,从而根据AG=AF,AE=AE,证得△AGE≌△AFE,得到GE=EF,由于GB=FD,GE=GB+BE,即得到FD+BE=EF。
【解析】如图5,过点P构造正方形OPDE,使得点D、E分别在AB、OA的边上。∵DE∥BO,P为BO中点,∴=,=,可得DN=NE=14m。根据题前回顾可知(完整解题时需给出证明),CN=DN+OC,即在Rt△CEN中,CN=2+14m,CE=12m-2,NE=14m,则(12m-2)2+(14m)2=(2+14m)2,解得m=12。
【解题感悟】像这种在正方形中含有45°角的图形我们可以称之为“正方形半角”基本图形,这是一种常见的基本图形。这类问题一般可以利用旋转得到全等三角形,进而得到线段之间的关系,再在直角三角形中通过勾股定理列出方程,从而巧妙地求解m的值。方法四: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巧妙解决问题。
【解析】如图6,作CD⊥AP于点D,则△P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PC=2CD。由△ACD∽△APO,可知ACCD5AP=PO,由AC=m-2,AP=2m,PO=15102m,则CD=5(m-2),易得PC=5(m-2)。在Rt△POC中,PO=12m,OC=2,则22+(2m)2=[5(m-2)]2,解得m=12。
【解题感悟】依靠∠CPA=45°,构造等腰Rt△CPD,同时又构造出△ACD∽△APO,得到相應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通过勾股定理列出方程,从而巧妙地求解m的值。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浙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