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我没有幸运到每一步都走对
2020-09-06王火火
王火火
没有人能绕过《隐秘的角落》
“《隐秘的角落》火了之后,平均每天有2部戏找我。”每一个和李梦聊天的人,都绕不过《隐秘的角落》。李梦在剧中饰演的是朱朝阳的后妈王瑶,大波浪卷发加上清丽的五官,不怎么正眼看人“,后妈范儿”十足。
现在的李梦坐在椅子里,不停地跟化妆师说“妆要薄一点儿,再薄一点儿,这是我化得最厚的一次”,为造型不需要洗头而庆幸,因为“今天只睡了不到2个小时”。这是她最忙的一段时间,在剧组里每天都要拍戏,同时碰上了《隐秘的角落》的宣传期。
这部剧火了之后,一些导演和制作人再次注意到了李梦。出道10年,她演过站台小姐,演过青楼女子,演过风情万种的女性边缘角色,这是她第一次演后妈。她想尝试一些新角色,总之“,不希望是一个重复的角色。”
让她开心的是,她收到了很多不同于以往角色类型的剧本,不仅有大学生、职场女性,还有古装“,大家终于相信我有能力去驾驭她们了。”
市场具有惯性思维,出现一部火爆的剧,制作方一哄而上;记者们迎头赶上想要挖掘惊天猛料。而李梦记得每一篇写她的文章中的句子,那些大同小异的采访问题她依然一遍又一遍认真地回答。
不过显然,有人在她身上赋予了过多期待“。有家媒体希望我写一下关于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让我聊聊婚姻关系,情感关系,进而探讨人性隐秘的诉求。”李梦说,“也不是談不了,但确实这个命题太大了,我想我需要用一生去思考。”在剧火后,李梦猜到中大众会从王瑶这个角色上引发一些深度的思考,但没想到会深到这个程度。
很多人都想让李梦展开聊聊“王瑶”,聊聊《隐秘的角落》,但在李梦看来,当她在去年夏天海边那座名叫湛江的城市拍完王瑶的戏份时,她的表达已经结束“。我对这个人物的解释都在戏里了,剩下的是导演的表达和观众的解读,而我本人没有更多可以说的了。”
边的人也纷纷联系李梦。初高中同学也好、大学老师也好,他们专门过来私聊李梦:“以前看你演戏感觉你是李梦,这次看你演戏真的好讨厌你。”
有些直觉是天注定
李梦自己说,她和剧中的王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唯二的相似之处是执着和相信直觉。当初在制作组离开北京的前一天,李梦冲到《隐秘的角落》剧组面试,看到墙上备选的都是80后女演员,她知道这是个后妈的角色,心里的一个声音说:“完了,你一个1992年的跑过去,跟个傻子似的。”
而另一个声音更嘹亮一点儿:“没关系,我先让自己试试再说,万一成功了呢?”事实证明她的直觉是对的。
李梦是典型的急性子,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自己亲自上去沟通。她相信直觉,把时间往回倒,倒到故事最最开始的地方,那个时候的她已经开始是个预言家了。
2010年,刚刚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的李梦正在读大一,国庆节结束她从深圳老家回北京,在机场的洗手间里遇到了一个人问她是艺校的学生吗,她说是。随后对方说自己是电影《白鹿原》的制片人,想留一个她的联系方式,给了李梦一张名片,并反复强调说自己不是骗子,她如果担心可以上网去搜。
李梦点点头,收下了那张名片,在心里撇了撇嘴:这是2010年啊,说港台地区有星探她还相信,北京机场突然冒出来一个星探,并且那么巧碰到了刚在北京电影学院上一个月学的自己?
她让爸妈帮忙查了那个“制片人”究竟是不是个骗子,半信半疑的状态下,她就跟导演王全安见面了“。我第一次见他,我就觉得他一定会选我,真的。”
这部全明星阵容、大制作电影《白鹿原》风风光光地定了她出演“白灵”一角,然而一切戛然而止。这么多年来,所有媒体都在问李梦,为什么后来不拍了,李梦始终不置一词。
李梦告诉我,在命运加减乘除后,她仍然觉得大一拍摄《白鹿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高三那年一心渴望学习艺术的李梦居然顺利地考上了北京电影学
院。并且在大一那年,成功看到了真正拍电影是怎么一回事《。白鹿原》几乎满足了当时李梦关于拍电影的所有想象:原著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电影本身获得了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银熊奖和金熊奖提名;阵容在现在看来几乎不可复制:张丰毅、吴刚、段奕宏、许还山、郭涛等等,这是她第一部胶片电影也是她最后一部胶片电影,自那以后,柯达宣布破产,胶片时代结束了。
拍摄《白鹿原》那天是李梦的18岁生日,距今整整10年。李梦在电影世界里的道路从第一步起就垒得足够高,高到让她对后来这10年里的沉沉浮浮都拥有一种淡然和平静。
“我像是从上个世纪走过来的女孩《,白鹿原》培养了我内心对电影的认知和审美。我为什么拍电影、我拍的是什么电影以及我将来要拍什么电影,它都给了我答案。”
2012年,在锦秋家园那个三室两厅的办公室里,她再一次看到贾樟柯导演,他告诉她,我想明年带这部电影去戛纳。再后来,李梦跟着《天注定》剧组去戛纳走红毯,蓝色背心长裙配黑色长发,她笑得像第一次拍电影。那时意气风发,是故事的开始,也是故事的全部,她就好像定格在那天一样,那是李梦的第二部电影,数字电影的时代开始了。
我没有幸运到每一步都走对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李梦深以为然。
她早早出名,但却不是那种始终霸在“热搜榜”上的明星。用她的话说,不在宣传期时自己并不想表达,而且“确实也没有什么要说的”。她只想过悠闲普通的小日子。早上起来刷牙吹吹风,出门去买菜,然后回家做饭,有时间做个美容,然后看一部喜欢的电影,买杯奶茶喝,可以再做个指甲,然后回到家打扫卫生。
正在給她化妆的化妆师说:“这跟我的生活差不多啊。”李梦说:“对啊,不然呢?这种生活我很愿意过,非常想。”“让自己扎根在土壤里,双脚踩在地上,扎扎实实感受生活,才能演好一个普通的人。像‘王瑶为什么被那么多人认可,如果我没有经历普通人的生活,我演出来的人物大家都不相信,她就不真实,人间烟火才是你的名字。”
跟所有认真拍戏的演员一样,李梦同样想“火”、想“红”,只不过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红”。李梦的朋友说“:我曾经以为她很难‘红起来,因为她拍的片子太文艺。但我没怀疑过她是好演员,她身上有股劲儿。”去年冬天,朋友在送她的路上问她:“你做这一行有什么计划?”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朋友觉得她还不够有名气,怕李梦改行。
李梦沉默半晌,突然转身回答道:“我想做最好的演员呀。”
如果分析一下李梦的履历,则会发现有一点很奇怪:每次当她拍完大导演的电影,接下来就会拍一些豆瓣评分偏低的片子。对此李梦很坦然:“早些时候我确实不了解自己,这10年的演艺生涯里面,很多时候我是被动的。在命运的裹挟之下,逐步清晰,这些是一步一步养成的,我没有幸运到说每一步我都走对了。”她确实走了很多弯路,有一些现在看来很迷惑的行为,而在这个圈子里有一句话:你不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演员要接受这种错位感,有些作品之间常常会出现有心栽花和无心插柳的荒诞。
“10年前大家说这个小姑娘是谁,好幸运大一就拍《白鹿原》;7年前大家看到戛纳上的我,又有人说这个1992年的女生运气真好;现在《隐秘的角落》火了,大家都很惊讶,好像我是个新人,说现在1992年的都演后妈啦。”
能够时不时地被提起并点评运气好,是这个圈子的常态,李梦明白个中规律,她已经能够做到不去想这些称赞、惊讶、唏嘘和嘈杂的背景音,拍好每部戏才是正道。
虽然出身于学院派,但李梦更多时候是用体验和感受去诠释角色。“我在台湾地区拍戏的时候,体验生活,每天去菜市场卖菜卖鱼,我卖了3个月,没有人认识我,只是为了让导演相信我能演这个角色。”
感受派的演员常常会被质疑演技不稳定,李梦解释道:“我不认为有‘演技的存在。那都是演员的人生经历和对角色理解的融合,这个融合比例决定了最终出来的效果,我永远无法脱离我本身去塑造任何一个角色,她们始终是我也不是我。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发现有的人本色出演,‘演技很好,那或许是因为ta离那个角色很近,或者说ta对那个角色的感受很深。”
从小渴望安定,想要找一个城市扎根的李梦,却一直在漂泊。习惯了过普通人的生活,除却演员的光环,她好像永远是那样一个不安敏感的小孩。始终不爱表达她的表达,始终羞于热情她的热情。
我问,所以你觉得自己其实是没有“演技”的,对吗?你始终认为自己没有在表演吗?
李梦这样回答我:“有个电影叫《三十七度二》,也叫《巴黎野玫瑰》,男主角是个作家。里面最后一句台词是女主角问男主角:你在写作吗?男主角说:不,我只是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