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审三找,突破几何审题难点
2020-09-06胡珏
胡珏
有些同学拿到题目会感慨“题目太长,读不懂”;还有些同学在解题后会感慨“我真是粗心,又看错题目了”。数学题特别是几何题真的有那么难读懂吗?同学们真的是因为粗心而解错题目的吗?今天,我们就以几何问题为例,谈谈审题可
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审条件
每道题都有出题者想要考查的知识点,因此,在题目条件中会透露出要考查的信息。同学们在审题时要善于找到关键信息,分析关键信息,找到“已知”和“未知”间的桥梁,解决问题。
1.找关键信息,抓解题突破点。
例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B=∠D=90°,AB=3,BC=2,tanA=4/3,则CD=____。
从这题的条件可以看出,有两个直角和一个三角函数,出题者肯定是要考查解直角三角形這个知识点。但是,题目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可解的直角三角形,这时,很多同学会想到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如果要添加辅助线,同学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连接AC,但是,这样却把自己陷入了解题的死胡同,因为,添加辅助线后出现了两个不可解的直角三角形。应该怎么办呢?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tanA=4/3。这个关键信息有两个作用:一是帮助我们找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如果想要用到这个三角函数,就要把∠A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自然能联想到延长AD、BC交于点E,借助∠B构造Rt△AEB;二是帮助我们找到sinE的值,因为∠A=∠DCE,所以,tanA=4/3=tan∠DCE,设DE=4k,则CD=3k,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CE=5k,进而得出sinE=3/5
2.找关键信息,审出隐含条件。
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0”的形式。从表面上看,∠A、∠B的度数均不知道,无法求解∠C,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思考,隐含条件便一目了然。题目中含有绝对值符号和平方,表明两项均为非负数,则sinA-22=0和3-tanB=0,由此利用三角函数解出∠A、∠B的度数即可。
3.找关键信息,突破思维定式。
例3Rt△ABC中的两条边长为3和4,则第三边长为____。
从这题的条件可以读取到“Rt△ABC”“3和4”,很多同学易直接默认两直角边长是3和4。但是此题的关键信息是“两边长”,只有抓住这个信息,才能帮助自己打破思维定式。题目没有明确提出“两条直角边长”,所以“边长4”既可以是直角边,也可以是斜边,由此得出另一个答案。
二、审题
问题是我们思考解决这道题的目的,也就是我们最终要到哪里去。从问题出发,追根溯源,可以思考用哪些方法到达目的地。思维的条理越清晰,越容易找到解题方法。
例4在△ABC中,∠ABC=60°,AB=8,AC=7,则△ABC的面积为。
从题目问题出发,抓住要求解的关键
词“面积”思考。要求图形的面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需要找到高,但是题目条件并未提及直角或垂直,因此我们联想到作高。三角形的高线会因为形状不同出现不同的情况,如锐角三角形的高在形内、直角三角形的高就是直角边、钝角三角形的高在形外。所以,此题作高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如图2)。
平时多做关于方法的归纳整理,更利于从问题出发寻求解决方法。
三、审图形
当我们在审完条件和问题都没能找到方法时,还有一个思考途径就是审图形。因为我们在几何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具有共同特征的相似的图形,这些图形往往根据自身特征有些相对固定的解题方法,如果在审题时能找出这样的图形,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5如图3,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8,E是边AC中点,点D、P分别在边AB、BC上,点P在BC上运动,且BD=3,∠DPE=60°,则BP的长____。
很多同学遇到动点问题就很害怕,感到无从下手。此题,我们需抓住题目图形中∠B=∠C=∠DPE,找到熟悉的“一线三等角”模型,由此通过证明△BDP和△PEC相似,可以找到线段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北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