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3D打印人工椎体肿瘤患者随访流程及存在问题
2020-09-06党靖刚魏星辉刘文文郭硕赵军刚吴智钢石磊李小康郭征
党靖刚 魏星辉 刘文文 郭硕 赵军刚 吴智钢 石磊 李小康 郭征
摘要:以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3D打印人工椎体肿瘤患者资料收集及术后随访为例,分享实施3D打印手术患者资料收集和术后随访经验,包括收集流程、资料内容、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实现3D打印手术患者全生命周期监管的要求及资料收集的意义提供参考。
关键词:3D打印;术后随访;全生命周期;资料收集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獻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15.061
文章编号:1006-1959(2020)15-0187-02
Abstract:Take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of 3D printed artificial vertebral tumor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ir Forc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hare the experience of data collection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of patients undergoing 3D printing surgery, including collection process, data content, methods and existing qu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aliz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whole life cycle supervision of 3D printing surgery patient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data collection.
Key words:3D printing;Postoperative follow-up;Full life cycle;Data collection
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3D打印植入物在骨科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及共识以规范3D打印植入物在临床的规范化使用。手术仅是患者住院期间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后随访对于患者的功能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3D打印假体患者随访没有统一的标准化流程,严格按照统一的标准化流程进行随访,收集完善的资料在科研和临床一线医生后期学习方面都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现就个体化3D打印人工椎体患者完善的资料收集流程总结如下。
1术前
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包括用药史、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尽可能详细的记录药物用量、放化疗方案的信息,了解患者的主观诉求及精神状态也是术前资料收集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的了解可以有效减少医患矛盾,在出院后的随访过程中都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术前收集资料时最好留2个以上联系方式(患者或患者家属),减少后期随访过程中患者失访概率。患者术前影像是收集资料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外院做的相关检查应及时主动留档,避免资料流失造成资料收集不全。就目前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的治疗经验来看,患者假体的设计和制备需耗时15~30 d,此过程中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假体设计的软件界面截图及假体照片。同时,还需对患者术前的功能照片和功能录像进行收集。
2术中
手术过程全程录像,术中需拍摄一些主要操作步骤的照片并留档,包括手术体位、肿瘤切除后和假体的比对照片、假体植入前和植入后的照片,见 图1。术中的资料在收集之前先将患者的信息拍摄记录,以便后续资料整理期间能准确的区分记录患者的信息。
3术后及长期随访
我院术后患者一般会行术后标本即刻X线片及其它相关影像学检查,以便后期对患者的恢复效果进行对比,合理及时指导患者术后功能康复锻炼,出院前主要收集患者的术后影像学资料和手术相关资料信息。
术后随访是手术治疗之后验证某种治疗方法有效性指导患者术后功能康复锻炼重要工作的开始,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有电话、微信、短信、邮件、上门随访等形式。我院目前随访方式以电话和微信为主,定期咨询患者恢复情况,了解患者诉求,及时准确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以提高患者在术后随访过程中的依从性,减少失访。随访时间节点设为术后3、6、12个月,之后每年随访1次。术后3个月行X线片和手术部位磁共振评估术后恢复情况,观察假体安装位置以及肿瘤是否复发;术后6个月除X线片和磁共振外,额外行三维CT评估骨长入及假体和骨头界面结合情况;术后12个月除以上检查外,另行骨扫描评价假体内部成骨细胞活性,观察全身复发情况。前5年每12个月的随访时间节点均行X线片、磁共振和三维CT检查,5年以后可在每年随访时间节点行X线片检查评估患者情况。任何时期患者如有特殊不适可根据具体情况加做相关检查评估病情。每个时间节点最好让患者来院复查,以便直观准确评价术后情况。距离较远、年纪大、行动不便、有抵触情绪或者家庭条件困难的特殊患者可指导患者在当地随访,询问并记录患者详细情况,相关检查资料采用拍照或者快递邮寄的形式进行术后评估和资料收集。每个随访时间节点在功能恢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拍摄功能照片和录像,拍摄功能照片和视频时应找背景干净整齐的环境,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做相关动作,并将以上资料及时做好归纳整理工作,避免随访过后时间较长造成资料缺失或者错误记录。我院目前资料收集流程中用到的设备有尼康D90单反相机,搭载AF-S NIKKOR 24~70 mm f/2.8G ED镜头,索尼HDR-TD10数码摄像机,威达胶片数字化仪TeleradPRO,自制假体拍摄灯箱等。
术后随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如高龄或者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其对于随访过程中使用的数字化设备(手机、微信)操作困难及各地方言理解困难等问题,只能借助子女或者朋友解决。此外,术后随访过程中沟通技巧尤为重要,需注意沟通方式,语气平和,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打破患者的戒备心理,循序渐进,逐渐建立良好的信任,减少医患纠纷和失访。从我院骨科3D打印人工椎体患者随访情况统计来看,目前的失访率小于5%,可能与严格遵循上述随访要求有关。
4总结
完善的资料收集对临床医生的科研和学术交流有着重大的意义,3D打印人工椎体作为一种个性化定制假体,更需要完整的随访数据进行规范化的研究和评估。我院按照上述流程认真对患者进行随访,基本可以完整收集3D打印人工椎体患者的资料。此外,按照上述流程进行术后随访,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术后功能康复十分有利。对于病情变化剧烈的患者,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总结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资料随访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可以对3D打印手术患者全生命周期监管和资料收集提供参考,但仍需在医患实践中不断调整改进。
参考文献:
[1]魏浩文,丁腊春,王 译,等.电话随访系统在出院随访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8,39(3):33-35.
[2]罗益滨,时国华,顾庆国,等.骨科研究生术后随访能力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6):980-982.
[3]段丹,宁宁,陈佳丽,等.頸椎病术后患者随访服务的需求现状及影像因素的调查研究[J].华西医学,2019,34(9):1010-1016.
[4]郑洋溢.浅谈骨科脊柱微创术后患者随访模式的变迁和创新[J].医药卫生,2018(1):17.
[5]张立生.随访是临床科研的重要项目[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9,15(5):321.
[6]曹红,陈九珍,欧阳斌娟.微信随访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评估[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3):4711-4712.
[7]李伦兰,甘玉云,张丽娜,等.出院后电话随访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临床护理研究,2014,49(4):414-417.
[8]胡坚.术后随访不容忽视[J].中国肺癌杂志,2018,21(3):205.
[9]邹涛.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儿童健康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医学信息,2020,33(3):27-28.
[10]胡建昆,陈心足,张维汉.胃癌病人术后随访策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34(7):669-671.
[11]王芳,陈晖帆,周倬轩.对手术病员术前随访和术后随访的重要性[J].特别健康,2017(16):212.
[12]刘亚珍,边奋.骨科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中医院管理杂志,2017,25(16):182-183.
[13]王艺,高小雁,张友乐.电话随访对降低骨科门诊患者石膏固定折断率的影响[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7,31(3):388-389.
[14]李红梅.骨科出院病人随访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J],内蒙古中医院,2014(19):100.
[15]任洁.肿瘤随访系统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0):63-64.
收稿日期:2020-06-02;修回日期:2020-06-30
编辑/肖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