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微小说《出轨》的人物、主题与结局

2020-09-06周国瑞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婆母大团圆婆媳

周国瑞

近日我在网上作消遣浏览时,一篇因其标题既带刺激性又含悬念感的微小说引发了我去往下读的兴趣,原文如下:

出 轨

佚 名

女人发现男人最近有点不对劲儿。以前下班他都准时回家,可最近男人每天回家都很晚,问他干什么去了,他总说加班。最初女人还相信,可哪有突然天天加班的道理。

更让她不放心的是,以前男人最喜欢吃她做的饭,每顿都要吃两大碗,可现在只能勉强地吃一碗,脸上的神色也不像以前那样开朗。

都说抓住男人要先抓住他的胃,他的胃已经开始背叛她了。

莫非,眼前这个40岁的男人,当真要做“一枝花”了?女人看看镜中的自己,38岁了,眼角的皱纹,腰上的“救生圈”,一样都不少,太不安全了。

周末,男人又说加班,早早便走了,女人站在客厅里,呆呆地想了半天,过了一会儿,她抓起电话拨到男人的办公室,却始终没人接听。

女人开始留意,短信、邮件、衣领、袖口,包括钱夹里的照片,一切正常。

女人的心里越发没底了,现在的男人心机很深,能把各种蛛丝马迹销于无形,如果等到突然摊牌的那一天,自己可怎么办?

女人翻来覆去,思前想后,十几年的夫妻了,怎么走到了这一步?她不甘心,她要见识一下,男人每天下班究竟会了什么样的情人。

女人找出一件很久没穿的大外套,再在头上裹了块纱巾,守在男人的单位门口,看下班的人陆陆续续地出来。终于,自己的男人低着头出来。

他果然没回家,而是去了相反的方向。

女人的心开始狂跳,嘴里变得苦苦的,躲躲闪闪地跟在后面。男人径直去了菜市场,女人感到很奇怪,婚后,男人从没买过莱,没下过厨房,现在怎么亲自买菜了?

她开始愤愤然,十几年来都是我侍候他,现在,为了小情人,他居然亲自下厨了!

男人拎着菜继续向前走,女人愤怒地跟在后面。拐过一条小巷,男人径直进了一个小区,熟门熟路地走进一个单元。

女人停下脚步,站在一处阴影里。她认识这里,这是公婆住的地方。当初她和他结婚,婆婆不同意。

婚后,她提出:无论如何也不和公婆住在一起!于是,十几年来就这么各住各的,只有逢年过节她才来看看,走形式一样带几袋礼品,略坐一下便走。年初,公公去世了,只剩下婆婆一个人,七十几岁的年纪,很孤单。

男人曾说想把母亲接回来同住,她提出反对,当年婆婆的阻挠和伤害太让她伤心,她真的不能容忍和那样一个刻薄的人生活在一起。

楼上的厨房有灯亮起,她往后退了退,站在一棵树下仰头望去,分明看到她的男人正在炒菜,而婆婆颤巍巍地在旁边打下手。她的眼睛忽然湿了。

这个男人,为了母亲的自尊,为了她的任性,自己承担了双面的委屈。

难怪他吃得少,他是在这里吃过饭后才回家的,间隔不到一小时,再陪她吃一顿。她蹑手蹑脚地离开,虽然离得很远,但还是怕被发现。

男人回来了,她故意盛了满满的一大碗饭递给他。男人皱了一下眉,但还是接了过去。

她的泪忍不住落下来:“你别装了,也不怕撑坏了。”男人一愣,抬头看她。她递过去一碗汤,自顾自地说:“我全看见了。你天天晚上去陪妈吃饭,是吧?”

男人有些尴尬,终于还是实话实说:“妈今年76岁了,一个人太孤单。我只好每天晚上过去陪她吃一碗饭,再聊聊天。我说你工作太忙,不然也过去陪她。妈对以前的事很过意不去……”男人的眼圈红了。

女人捧起他的脸,用自己的额头抵住男人的额头,轻声说:“别两头跑了,明天把妈接来吧。”

(摘自《今日头条》“经典美文悦读”公众号)

说实话,读完上面这篇微小说,特别是看到最后的一种“大团圆结局”,我心中有股暖流在涌动,眼里有种潮湿在弥漫。尽管微小说《出轨》的标题带有一点“标题党”的意味(即标题严重夸张,而其内容则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但其实是在运用一种“寓扬于抑”的表现技巧——即通过一个男人下班后不准时回家“总说加班”;对妻子平时做的最喜欢吃的饭“现在只能勉强地吃一碗,脸上的神色也不像以前那样开朗”;开始行为诡秘、家懒外勤,“婚后,男人从没买过莱,没下过厨房”,现在居然“亲自买菜了”、“亲自下厨了”等一系列疑似精神“出轨”或身体“出轨”的行为举动来表现一个男人内心里对妻子、对母亲的深深的爱——原来这个男人是在婆媳长期不合的夹缝中努力维护着一种亲情的平衡和爱情的平衡。下面分别对微小说《出轨》的人物、主题与结局,简略地谈一谈自己的阅读体会与审美感受。

一.在这篇千字篇幅的微小说中,作者刻画和塑造了两位有鲜明性格特征的男女主人公形象

丈夫是一个对父母孝敬、对妻子体贴的好男人。他心胸宽阔,善于隐忍,能在婆媳长期不合的夹缝中委曲求全,为了家庭和睦有时还会说些善意的谎言。文中有交代:妻子跟婆婆的长期不合,缘于“当初她和他结婚,婆婆不同意”,因而“婚后,她提出:无论如何也不和公婆住在一起!于是,十几年来就这么各住各的,只有逢年过节她才来看看,走形式一样带几袋礼品,略坐一下便走。年初,公公去世了,只剩下婆婆一个人,七十几岁的年纪,很孤单。男人曾说想把母亲接回来同住,她提出反对,当年婆婆的阻挠和伤害太让她伤心,她真的不能容忍和那样一个刻薄的人生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丈夫只得开始每天两头跑,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看看母亲,为母亲买买菜、做做饭,陪母亲吃吃饭、“聊聊天”,再不失时机地为缓解婆媳之间的矛盾做点工作、说些善意的谎言:“我说你工作太忙,不然也过去陪她。妈对以前的事很过意不去……”为了不让妻子对自己多心和误解,他明明已在妈妈那里陪妈妈“吃过饭后才回家的,间隔不到一小时”,回到家里又“再陪她吃一顿”。总之,这个丈夫“为了母亲的自尊,为了她(妻子)的任性,自己承担了双面的委屈”而無怨无悔,实在让我钦佩!

妻子是一个疼爱老公、生活细心、个性倔强却又心地善良的女人。她疼爱老公,知道“抓住男人要先抓住他的胃”,因而每天变着法儿做自己“男人最喜欢吃”的饭;她生活细心,能从“最近男人每天回家都很晚”的青萍之末处发现自己的“男人最近有点不对劲儿”,并注意到“以前男人最喜欢吃她做的饭,每顿都要吃两大碗,可现在只能勉强地吃一碗,脸上的神色也不像以前那样开朗”;她个性倔强,就因为当初“婆婆不同意”儿子娶她而心怀怨愤,致使她婚后“无论如何也不和公婆住在一起”,甚至“公公去世了,只剩下婆婆一个人,七十几岁的年纪,很孤单。男人曾说想把母亲接回来同住,她提出反对,当年婆婆的阻挠和伤害太让她伤心,她真的不能容忍和那样一个刻薄的人生活在一起”;她心地善良,当跟踪发现丈夫近来每天下班晚归、吃饭很少、精神疲惫的原因是去照看“各住各的”婆母了,于是心怀恻隐,主动捐弃前嫌地向丈夫提出要“把妈接来”跟自己同住,以方便更周到地照料、奉养老人。

作者在微小说中所塑造的这两位男女主人公形象,是现实生活中无数个家庭里的夫妻的缩影。从他们身上,许多人(无论夫或妻)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故而感到真实、自然和亲切,以致于认同文中的那位丈夫和那位妻子的想法与做法。同时,文中两位男女主人公面对家庭矛盾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为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如何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如何避免夫妻之间的矛盾、如何营造和睦、和谐的家庭等提供了一个范例。

二.微小说《出轨》的主题是显明的,内涵是丰富的

之所以说微小说《出轨》的主题是显明的,是因为作品的主要笔墨都在突出和表现夫妻之间的爱。一方面是丈夫对妻子的爱,具体表现为在婆媳关系长期不合的过程中,他既想尽孝母亲、又不想委屈妻子,于是只得分身去两边做好人,以努力维护着亲情的平衡和爱情的平衡。另一方面是妻子对丈夫的爱,具体表现在当得知了丈夫一身兼顾两头,“为了母亲的自尊,为了她的任性,自己承担了双面的委屈”的真相后,不忍心再让丈夫辛苦受累,她“捧起他的脸,用自己的额头抵住男人的额头,轻声说:‘别两头跑了,明天把妈接来吧。”

之所以说微小说《出轨》的内涵是丰富的,是因为作品不仅仅在表现夫妻之间的爱,而且还蕴含着一些其他方面的思想启示或社会意义。例如从故事的因果关系可以看出,婆婆当初对儿子找的对象不满意,“当初她和他结婚,婆婆不同意”,曾因“阻挠和伤害太让她伤心”而导致婚后媳妇对婆婆长期心存芥蒂,很少往来,由于“她真的不能容忍和那样一个刻薄的人生活在一起”,这就使得丈夫只能偷偷地跑去照看“各住各的”的母亲,以免引起妻子不高兴,从而避免在婆媳旧矛盾中又演化出夫妻新矛盾。若是从这一角度来看,微小说《出轨》的内涵中多少带有一种从反面嘲讽婆婆自作自受的意味——谁叫你之前干涉、阻挠儿子媳妇这两个有情人在一起的?正是由于婆母当初对媳妇伤心至深在先,才导致婚后媳妇对婆母疏离至久于后。若是再从故事最后妻子主动提出要丈夫“明天把妈接来”一起住的“大团圆结局”来看,作品内涵中似乎又有一种从正面歌颂妻子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新时代女性意味。

正因为微小说《出轨》的主题显明而内涵又丰富,所以,具有不同人生经历的人在阅读微小说《出轨》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也正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所具有的一个显著标志。

三.作品的“大团圆结局”貌似圆满,其实是为读者预留了广阔的联想与想象空间

纵观微小说《出轨》中的故事矛盾与人物冲突,主要是因为婆媳关系不合而导致儿子媳妇与母亲“各住各的”造成的。故事最后是在妻子主动向丈夫提出要把婆母接回来一起同住、奉养与照顾之处戛然而止的,这种“大团圆结局”看似婆媳矛盾消除了,丈夫不再两头牵挂、吃苦受累了,大家庭与小家庭统一和睦了,其实不然。我们只要仔细阅读作品就不难发现,作者在整个故事的讲述中,其实是预留了一种类似中国绘画中的“空白”的。也就是说,在婆媳关系长期不合的矛盾中,作品并没有交代是何原因——即婆母当初到底是因为什么而看不中媳妇:是年龄?是相貌?是人品?是性格?是职业?是出身……从而坚决阻挠儿子与媳妇在一起。因此,婆媳矛盾的最后心结是否能够真正消解,我们都并不清楚和肯定。作品最后,妻子叫丈夫把婆母接回来一起住,也只是为了不让丈夫两头跑得受累而已,所体现的仍然只是一种夫妻之间的爱,而不一定是真正捐弃前嫌、谅解和接受了婆母。正因为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所以,在这样一种“大团圆结局”的背后,将会存在如下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是,夫妻二人一旦“明天把妈接来”同住,天长日久地“和那样一个刻薄的人生活在一起”,整日里朝夕相对、家庭琐事、柴米油盐、饮食口味、卫生习惯……婆婆难免不对媳妇“横挑鼻子竖挑眼儿”,媳妇也很难给予婆母真心关怀、悉心照料与耐心侍奉,于是婆媳间的矛盾与口角、夫妻间的矛盾与口角,都迟早会来个总爆发。若是出现这样一种“大团圆结局”的后果,应是心怀善良的广大读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第二种可能性是,夫妻二人诚心诚意地“把妈接来”同住,原本对儿媳有些“刻薄的”婆母,看到自己之前对如此贤良淑德的儿媳的误解和偏见,感到心有愧疚,于是主动改变对儿媳的态度,主动与儿媳修好关系,主动帮儿子与媳妇料理家务、照看孙儿,想方设法为儿子与媳妇解除工作与生活的后顾之忧。看到婆母的变化,媳妇也深受感动,逐渐打心底谅解了婆母之前所带给自己的伤害与不快。从此母慈、子孝、妻贤、孙乖,一家人天伦俱欢、其乐融融。若是出现这样一种“大团圆结局”的后果,应是心怀善良的广大读者所最希望看到的。

所以,从作者目前为微小说《出轨》所设计安排的这种“大团圆结局”来看,因其后果的不确定性,不仅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而且也给阅读者带来了一种审美期待,既可以激发阅读者去联想与想象,又可以引导阅读者来参与作品建构,从而使那样一种“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壮观有可能变成现实。

综上所述,微小说《出轨》在创作上是有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的,不仅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上可圈可点,语言简明而生动;而且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与阐发上有明有隐,能让人感悟与反思;尤其是在故事结局的设计与安排上有收有放,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空间。所以,值得推荐给所有建立了小家庭的夫妻们读一读——“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作者單位:湖北省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婆母大团圆婆媳
四年后再见
“大团圆”真的是“说谎的文学”吗——中国古典戏剧中的“悲终于乐”结局探究
论戏曲“大团圆”叙事范式的多重内涵
婆媳冲突性话语中回应策略的语用分析
电视类型的话语生成与运作:以婆媳剧为例
关于婆媳剧热传播的冷思考
陪婆母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