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

2020-09-06高岚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人物塑造宗教视角

摘  要: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代表作品之一《好人难寻》,无论从写作手法、人物塑造或是思想性主题方面都反映出了她在文学创作上日趋成熟的特征,并开始形成了独特的属于作者自己的奥康纳式故事风格。本文拟从这篇短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塑造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解读奥康纳短篇小说的独特魅力所在。

关键词:人物塑造;视角;宗教

作者简介:高岚(1979-),女,汉族,硕士,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4-0-02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說作家。最初发表于1953年可以称得上是她的代表作品之一的《好人难寻》,无论从写作手法、人物塑造或是思想性主题方面都反映出了她在文学创作上日趋成熟的特征,并开始形成了独特的属于作者自己的奥康纳式故事。奥康纳的短篇小说素材主要来源自她生活圈中的人与事以及她从书中或当地报纸杂志中所读到的报道。在《好人难寻》中,不合者和红屁股萨米都是以当时新闻报道的故事为蓝本创作的人物。这种取材于真实生活,继而加以创作而形成的独特风格是奥康纳小说的一个独特之处,吸引着无数读者在真真假假的故事中领略到属于奥康纳故事的独特魅力。

《好人难寻》是一篇让人读过一遍便难以忘记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怪异”的短篇小说。奥康纳在这个故事中对人物的处理与塑造再一次强化了她对人类堕落的看法。简而言之,这个故事描述了三个逃犯杀害了一个普通正常的美国家庭的故事。故事的高潮部分是,奶奶在临死前经历了顿悟,她接受了这份礼物,并献上了恩典。然而,导致这一高潮的事件却引起了人们对这个故事的极大兴趣。故事中的出场人物包括一个普通美国家庭的一家五口、塔楼的老板及老板娘以及三个逃犯。虽然奥康纳主要刻画了奶奶和不合者这两个人物,但其他人物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也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纵观整篇小说,所有出场人物主次分明,个性鲜明,对话语言生动,这正是这篇短篇小说的魅力之一。《好人难寻》的人物塑造没有因为短篇小说的篇幅限制而打折,却正因为篇幅有限而显得更加生动鲜明。

在小说中,奥康纳浓墨重彩地塑造了奶奶和不合者这两个令人难忘的文学形象。首先,在小说开始时读者就能很快从故事的叙述中意识到奶奶是一个自私而擅于操控别人的人。每当有什么事违背祖母的意愿时,她总是设法通过隐晦的手段去操控别人以达到使别人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做事情的目的。在故事开始,读者便被告知奶奶不想去佛罗里达,她想去田纳西。不过,读者在作者的叙述中会注意到,奶奶从不直接或对抗性地这样做。她的风格总是有点微妙。她想让她的儿子贝利改变度假的目的地时,不是说“我想去田纳西”,而是试图用一个罪犯逍遥法外的新闻报道报告吓唬他,说应该带孩子去田纳西,从侧面暗示贝利,想要使其内心充满内疚感——罔顾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有个自称‘不合者的逃犯从联邦监狱越狱了,正往佛罗里达去。你读读这段,看看他对这些人做了多少丧尽天良的事。你倒是看呀。我才不会带上自家孩子往这种罪犯逃窜的方向去呢。要不怎么对得起我的良心?”故事中类似的场景多不胜数,比如,她明知道贝利不喜欢她旅行时带着猫,她却偷偷将猫藏在篮子里带上车,后来在一系列巧合中引发了那场车祸。在途中,当奶奶想要去看她记忆(错误地)中那个旧种植园时,她知道贝利不会同意这么做的。她又一次故伎重演,她怂恿孩子们让他们去帮她达成目的:“‘宅子有暗格呢,她狡黠地说道,明知这是信口开河,却又希望自己讲的是实情,‘据说谢尔曼杀到这儿来的时候,这家人把所有银器藏在了暗格里面,再也没人找到过……”

读者对这位奶奶的另一个印象是,她认为自己是位淑女。作为一个淑女,对她来说,是和过去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她想到了旧时南方的女士们。这意味着做一位上流社会的淑女还有一件事:这和你的血统有关,和你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里有关。对奶奶来说,做一个“好人”就等于出身于正派家庭,行为举止表现得像个淑女(或绅士)。在奶奶自己的心目中,她当然是个“好人”,她所属的社会阶层的所有人也都是这样。但是当她在面对逃犯不合者时,她的所有这些想法却显得如此不合时宜:“‘听我说,老太太简直要扯破嗓子了,‘我知道你是个好人。你一点儿不像普通人,我知道你肯定出生在好人家。”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女士”,宗教将在她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她可能真的相信“如果你祈祷,耶稣会帮助你”,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根据她的观念,一位受人尊敬的女士应该相信仁慈的上帝。但她的信仰似乎并不深奥。她可能不明白上帝怎么会让这样可怕的事情发生在她身上,她这样一个好女人身上。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当她喊“耶稣,耶稣”时,听起来“好像她在诅咒”。归根结底,她并不是一个特别令人钦佩或虔诚的女人。事实上,她似乎是一个小气,肤浅,有点自私的女人。不过,读者很难认为她是个坏人。她更像是一个有缺陷的、滑稽的、有点可怜的人。奥康纳在刻画她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愁善感,而是更注重描绘出她的缺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会特别喜欢她,而是倾向于为她感到难过。

在小说结尾处,小说这样描述到:老太太突然清醒了一下,她看到凑在自己面前的那张脸扭曲不已,像是快哭出来了,就低声说:“哎呀,你是我的儿呢,你是我的孩子啊!”她伸出手,摸到他的肩头。这是宗教中的恩典时刻吗?但奶奶的性格很难和宗教中的恩典相联系。奥康纳认为,恩典应该是一种突然的、奇迹般的、凡人受之有愧的东西,而不是它所作用的人所产生的。当祖母暂时抛开她关于“善”和宗教以及“做淑女”的肤浅观念,做一些完全不符合自己平时性情与性格的事情时,她才变成了一个“好”女人。这突如其来的转变是故事的焦点。奶奶看起来不像是那种会把爱献给杀人犯的人。但这并不是反对“恩典时刻”理论的有力论据。没有理由认为她最后的手势只是最后一次试图操纵不合者时所做的不合时宜的动作。事实上,故事中很多描述都与这种解释相矛盾。尽管如此,读者也不能根据故事中的其他任何东西来为祖母的恩典时刻辩护。读者如何解读故事的结局,取决于读者是否认同作者奥康纳的宗教观。也有评论家把祖母的手势当作是一个优雅的时刻,而不是做虔诚象征的解释。关于恩典时刻,历来评论家和读者都有自己的解释。这可能是人们继续阅读《好人难寻》的原因之一。

小说中另一个主要人物就是一名自称不合者的逃犯。不合者是一个神秘的逃犯,小说中并未明确地向读者交代他之前究竟犯了什么罪,被判了什么样的刑罚。只是在他与奶奶的对话中,读者了解到,他被控谋杀了他的父亲,并被判入狱,但他始终不承认自己杀了父亲。在奶奶他们一家人刚遇到逃犯时,在他们的交谈中,不合者称他的父母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并说他的“爸爸有颗金子般的心”。在这里,读者无法確定关于他杀死他父亲的说法是真的还是错误的,他是有罪的还是无辜的?他在讽刺他的父母吗? 真相似乎扑朔迷离,因为不合者说他不记得他为什么被送进监狱。他曾努力试着回想起,但他“直到今天还没有回忆起”。另一方面,当奶奶问关于他的弑父案是不是一个错误时,他也告诉祖母不是。读者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指控不可能是一个错误?不合者知道这不是一个错误,因为“他们有我的判决书”。后来,他把自己比作耶稣,从来没有犯过罪。不合者和耶稣的区别在于“他们”可以证明他(不合者)犯了罪,因为他们有关于他的判决书:“他和我一样,只不过他没有触犯刑法,而他们证明我犯了罪,只因为他们有我的判决书。当然,他们从没把判决书给我看。所以我现在要自己来签署。”从不合者的话来看,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犯了罪,尽管似乎有证据表明他犯了罪。

不合者将自己描绘成一个受害者:他因为一个他不明白的原因而受苦受难。但矛盾的是,他也从不否认犯罪,也从不否认判刑书是他犯罪的证据。简言之,他拒绝说他是被错判的。他对他坐牢的原因的解释似乎在表明,他好像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只是不知道那是什么,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受到惩罚。不过,小说中也提到,尽管他声称没有看过报纸,但他确实说,监狱里的一名医生告诉他,他杀死了他的父亲。但他也确实否认自己做过这件事。不管他是否杀了他父亲,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很难相信这个不合者是无辜的。他以如此随意的方式杀害了奶奶的家人,似乎他已经习惯了杀人。读到故事的结尾时,读者更倾向于相信他做了很多坏事。不合者说:“……你也没什么可做的,只能好好享受仅有的这几分钟,尽可能用最好的方式离开——杀人放火烧房子都行,别的坏事儿也行。没有乐趣,只是干坏事。”他几乎是在号叫了。这听起来好像不合群者曾经犯了很多罪,而他犯罪作恶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他生命中唯一能给使他快乐的东西。又或者他认为杀人没有任何问题。可能是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受到惩罚,因为他认为任何罪行都不应该受到惩罚。他没有内疚感,他需要内疚感,这样才能使惩罚对他来说是正确的。他只知道他不喜欢惩罚,因为惩罚让他很痛苦。这可能就是“遗忘”的意思。他可以忘记他所做的一切,因为这对他无关紧要。这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因为他不觉得这是错的。

纵观全文,《好人难寻》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短篇小说,在其有限的篇幅内,作者弗兰纳里·奥康纳用两个生动而个性鲜明的人物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奇异又深刻的故事,作者运用在这篇小说中的众多的成功写作手法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可谓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弗兰纳里·奥康纳,于是.《好人难寻:奥康纳短篇小说精选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杨纪平.《走向和谐:弗兰纳里·奥康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杜志卿,张燕.试析奥康纳《好人难寻》的荒诞主题[J].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2).

[4]刘胜.重拾信仰──浅析奥康纳的小说《好人难寻》[J].滁州学院学报. 2007(04).

猜你喜欢

人物塑造宗教视角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真实世界的寓言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论电影中角色参与的心理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