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空间的现实表达:表情包文化的解构与分析

2020-09-06陈雨航孙曦萌郑怡秋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表情包媒介符号

陈雨航 孙曦萌 郑怡秋

摘  要  文章通过对表情包进行解构与分析,研究其与信息传播方式的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对情感表达、身份认同以及话语权转接带来的作用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表情包文化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表情包;符号;图像;社交;媒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2-0099-03

1  表情包文化现状:极速进步的流行文化

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表情包作为虚拟空间的现实表达方式,已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在传播方法和内容构成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表情包的生产,同时表情包自身叙事功能的生动补充、轻量化的解码方式以及人们对自我展示、情绪宣泄的迫切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叠加,促成了表情包的风靡。82.2%的受访者在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中回应,平时上网聊天时会使用表情包。据腾讯公布官方数据统计,2017年超过6亿次的表情包被微信用户用于交流,每秒使用表情包多于6 944个,超过1.5万套的表情包被上架。甚至更早在2015年,“长草颜团子”这一系列表情包就有超过7亿次的下载量及超过180亿次的发送量。而在2018年,9亿QQ用户使用约3 187亿次表情包,其中发送量高达303亿次的呲牙表情位列第一[1]。这种爆炸式增长的整体业态形势必对社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2  表情包文化的发展阶段:从单一到全面

虚拟的社交空间为表情包的发展与进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而表情包的发展路径与网络媒体的发展也是基本相符的。如今被普遍使用的表情包是由互联网社交平台初期的“符号表情”逐步发展分化而来,经历了从图标到图片、从单纯图形到图文结合、从静态到动态等多个方面的转变。

2.1  从符号到图形的转变

表情包的发展路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互联网通讯技术与网络社交媒体的进步。在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初,由于人们只能互相传送文字消息,逐渐演变出了通过各种字符的排列组合表达情绪的方式,即“符号表情”;一段时间之后,社交平台开始研发并加入了自制的图像表情。以现今使用最普遍的社交软件“腾讯QQ”为例,其1999年首次发行后附带了一些占一个字符、可以穿插到文字消息当中的静态表情,供用户在即时通讯中使用。由于通讯工具、网络带宽等种种硬件设备受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能通过这些静态表情符号表达心情。

2.2  从图形到图像的转变

随着技术迭代和设备更新,社交平台纷纷开始支持图片消息的传送,意味着“图像时代”的来临。现今我们使用的大部分表情包雏形就在这个时间段产生:人们开始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图片来表达情绪,并逐渐加上了更加符合心情的文字,网络表情包的数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2.3  从图像到产业的转变

随着网络带宽的进一步升级和4G时代的到来,表情包出现了IP化、产业化趋势,不仅出现了一系列动态表情,还依托这些表情角色发展出了玩具周边等一系列相关产业链条。“表情包”正在实现从单纯现象到完整产业的转变。

“表情包”文化在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允许“新的”和“旧的”同时存在和被使用。例如,emoji(えもじ)作为静态表情符号,于2011年上线iOS5并一直火爆至今,可以看作表情包的“活化石”。emoji能够保持最初的“静态符号”形象,要得益于其高度的自我迭代属性:2012年上线时的“初代”emoji只有172个,但随着其自我不断更新,到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表情符号系统,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和用户黏性。海量的emoji表情甚至催生了emoji百科(https://emojipedia.org/)等专门提供搜索、解释、使用emoji的开放网站。此外,对于“图片+文字”式的表情包,也有一些操作简单的网站来提供自定义制作功能。有了这些人们自发建立的网站,表情包的使用变得更加便捷,这也有助于扩大表情包的数量和使用范围。

3  表情包文化的影响:读图时代的符号化消费

3.1  情感延伸:承载情感社交与表演化生存

西方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今天,表情包日益成为人们在虚拟的社交空间中表达自我的主要沟通工具,究其根本原因,则正是由于“表情包”这一独特的媒介作为人们情绪与语言的延伸已经成为了社交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情感表达载体。

一方面,由于单一的文字表达具有局限性,无法准确的表达特定的情感。而表情包因其直观、视觉元素鲜明而更能贴近真实的情感,从而满足情感社交的需求。以使用表情包的主流群体“青少年”为例,作为表情包的主要生产者与编码主导者,通过制作与使用表情包不仅能够使生活中作为“被束缚群体”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更能够通过对同类型的表情包产生相同的兴趣而构建“情感共同体”,既满足了社交需求,又实现了情感的宣泄与表达。

另一方面,社会交往是人们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其中的任一环节都会影响人们最终的形象塑造。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提出“拟剧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中,行动者总是选择适当的表情或动作来制造印象,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的特定看法”。从该理论的角度来看,网络空间为人们提供了虚拟的社交平台,由于信息传受的双方都处于虚拟的环境之中,因此他们往往能够通过使用特定的表情符號,以期在对方心中留下特定的印象,从而达到塑造自己性格特征的目的。如:使用萌系表情包通常会被给予“可爱”的标签,而使用搞怪系表情包则会被赋予“幽默”的标签等等。

3.2  身份认同:加强价值认同与争夺集体关注

猜你喜欢

表情包媒介符号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黄子韬:一个“表情包”的自我修养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