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bot的社会价值研究
2020-09-06王馨毅
王馨毅
摘 要 文章主要研究對象为微博bot,通过定义bot,分析bot在微博中可以担当的角色、发挥的价值来总结其社会价值。
关键词 微博bot;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2-0085-02
1 微博bot是什么
“bot”最早出现在Twitter(推特)上,是指一些电子账号按照预设的规则发布、转发一定主题的推文。“相比推特,微博bot要人格化得多。他们接收粉丝的投稿、筛选后发布。而这个筛选过程绝大多数也是由人类完成的。”[1]微博bot是真人以一个“机器人”的身份收集投稿进行平台发布。通过一定量优质内容形成一定粉丝圈子,固定对应兴趣点用户。
现行的bot大致分为三类:一部分的bot代表了明确的喜好和圈子,如老照片bot、僵尸文学bot等带有明确的指向性。另一些则是为了追求更多情绪上的共鸣,如千禧bot、偷听bot。第三类是像糗事bot、天秀bot等搞笑视频和搬运内容进行营销[2]。本文着重讨论前两类bot。
老照片bot曾明确在置顶微博指出自己不接推广,其在日常发布微博中也保持着简单干净的操作,无转发全原创。内容平铺直述,无夸大、感叹、表情符等。
再如,僵尸文学bot的置顶是一篇“真人如何模仿僵尸号进行哲学诗化创作”的具体教学文章。在浏览其近期热门微博发布的具体内容后,几乎每一条都是恪守“投稿+诗行+对应僵尸号发布内容截图”的形式。其评论区每一条都是在对该诗发布内容的评价和解析。有些评论负责将僵尸号自动抓取的文字信息解码——找到其本身对应的来源出处。有些评论则是与文本内容相互应和形成新的创作内容。
第二类关于情感情绪上共鸣的bot。以意难平bot、千禧bot为代表。意难平bot就是在收集整理人们生活中的“意难平”,可能是读完一本小说后的因为人物而形成的意难平之感,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不遂心愿的事。再如千禧bot在其微博简介中写道:“跨世纪的金鼓敲起来,跨世纪的银号吹起来。”并在账号中坚持不懈发布过去的老照片、过去某个流行过的小摆件、听过的歌、看过的剧,穿过的衣服、追过的潮流、在意过的明星等等形成共同怀念情感。此类bot容易通过一种“共感”体验吸引受众,某些转发量破万的微博都是一定时间内引发大量共鸣而出现。
也因为在微博bot的范围选择中,有些内容本身就存在着由于审美观念、情感倾向等等而带来的不同,所以微博运营者在取带有相关倾向的名字之时需要慎重考虑,自己的情感定义和他者是否存在不同,避免在某些情况下陷入风波。但是如“老照片”“老物件”等等由于时间的沉淀而形成的当之无愧的、无可辩驳的、由其切实存在过的历史价值而赋予的,关于过去的怀恋的情感是共有的共识的,也就较少会引起争辩,这种类似bot存在并且一直存在下去的安全性就会更高一点。
与一般微博博主不同,身为bot,存在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以一种“机器人”的状态,根据特定主题搜集投稿,再按照统一格式发布,在此过程中始终保留着中立和去人格化的特点。运营者默认自己应该恪守“中立”的原则。即使微博bot运营者本身由于真人的原因难以做到完全的客观公众,但是其在运营过程中在向那个方向靠拢,只凭这一点诚意就吸引来了相当的受众。
2 微博bot的社会价值
2.1 信息传播上
三声编辑部的张一童文章中写道:“最近的一段时间里,bot正成为微博上最主要也最受欢迎的内容来源。在微博正式上线的第9年,一种新的更低门槛的内容组织方式重新激活着这个巨大公共社交空间里的UGC创作活力,并以更加聚焦和定向的方式划分出更细分也更高质量的讨论圈层。”[2]bot改变了一般意义上的信息传播,为信息生产提供新的路径。在微博的平台给受众一个符合其爱好的集聚地并向他们提供一种便捷投稿方式。这样的传播生产方式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博主原创”。小我也可以成为“有影响力的”传播领袖,而这些决定因素都是博主本身进行的收集整理、判断甄别后加工形成的。
依托于“bot”形成的具体博主品牌背后进行信息传播的能力也在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过程中有了更多发展空间,形成更多可能。当我们开始讨论发布内容信息生产源于受众之时,这种传播的过程也就有了新的展现方式与手段。
2.2 文化价值上
总的来说,bot未来既然无法着眼于短期广告变现,但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宣传价值。
当一个bot以形成稳定文化集群而不断发展时,其所代表的也是一定的文化形象和品牌形象。其所发布的内容在特定受众之间就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拿老照片bot、意难平bot、僵尸文学bot举例,博主收集发布的有关意难平、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照片、有哲理的文字等等都会让人感兴趣,继而去深入查找一句话、一段话、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这背后就是成山的文化,一定时间内宣传推广也会引起对一系列文化发展的重视。而如鲁迅bot、俄国文学bot等对应一定时代、名人国家的文学作品也可以引起对应文化的兴趣。更垂直的bot选题更精准地满足着受众的不同需求,并带来了更高质量的讨论。如前文提到的文学类bot都可以带动一定时间一定条件内相关范围的文学传播。对于鲁迅、俄罗斯文学等相关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也能带动对应文化圈子的购买欲望。
2.3 社会价值上
微博bot形成品牌之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弱势或者小众群体发声。如偷听bot曾经发布过这样的博文:“去女子监狱看妈妈,旁边一个女生正在写要给妈妈买的东西,笑着跟警察姐姐聊天。‘我的妈妈可好了。‘嗯,妈妈都很好。‘她最好了,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的人,她是因为我爸不好才进来这里的。顿时想哭,她仿佛是另一个我。”评论里广泛讨论起家暴的话题。再比如:“妈妈得了癌症,因为病痛哭着大喊:‘妈妈!妈妈!但是妈妈因为唇腭裂,一出生就被爸爸妈妈抛弃了。”评论里就有同样身受唇腭裂折磨的人,而大家纷纷在下面为她留言鼓励祈福。还有一条:“开学第一天,大家做自我介绍。‘我性别男,性取向正常。‘我性别男,性取向男,性取向也正常。”像这一类博文,其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远远高于直白变现的商业价值。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为小众发声,为弱势群体发声,对他们进行帮助。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bot则通过搬运家暴判决书来展示那些受到家暴的女性经历,一字一句都在反映着社会某一面的真实 。而在对她进行采访的文章中,记者还写道:“没人知道他们(微博bot)背后的人是谁,他们像一群神秘而负有使命的人间观察者,自发地成为发声筒,搜集那些真实却不被看见的人间故事,有意或无意地对「同质化叙述」进行了一场反抗。”[3]综上内容不难看出,微博bot在文化社会价值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其特点而形成的对应特质更是树立起一个“公正客观”“简单纯粹”话语形象。
3 结论
分析微博bot以来,不难看出其发展存在的局限:如难以短期经济变现,难以用一种直白简单的方式展示观点,也就难以走寻常博主发布推广赚钱的老路子。虽然短时间内bot很难通过“流量变现”来得到商业回报,但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其自由生长中呈现出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就能发现微博bot的存在带来的无限可能。需要指明的是,有价值的兴趣点,有创意的取名范围、数十年如一日长期不变的“客观公正”都是需要博主自身深入、挖掘、开发的。
我们可以看到bot所展示出的社会价值,也可以进行有利尝试,于机器人身份下展露人间冷暖,做更加有意义的事。这就是微博bot形式存在本身所带来的思考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鱼人蹦蹦.微博上的bot们:当机器人遇上东方互联网文化[EB/OL]. (2019-08-08)[2020-06-02].https://mp.weixin.qq.com/s/BFgKDu4GVgnNA2LhOmvlJA.
[2]三声.我在微博做机器人.bot[EB/OL].(2018-10-23)[2020-06-02].https://mp.weixin.qq.com/s/JK3Cz3I4mk6nqZWxqPrwcw .
[3]看理想编辑部.微博bot:机器人的外表下,是一个个真实的人生[EB/OL].(2019-08-01)[2020-06-02].https://mp.weixin.qq.com/s/3VD6VDG9kz6zXoA2373z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