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游记》主题三说

2020-09-06田雪珂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主题自由西游记

摘  要:《西游记》即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又是中国的第一部神魔小说,而它的主题又是历代文学学者讨论的问题。所以今天就着重对《西游记》中自由平等的追求,人生进取的赞扬及其现实社会的批判这三类主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西游记;主题;人生哲理;自由;批判现实

作者简介:田雪珂(1996-),女,汉族,河南商水人,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魏六朝。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4-0-03

《西游记》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的小说,它的成书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相类似,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与演化的过程,最后由文人吴承恩润色成书。《西游记》成书的时代是在明代中后期,此时的这些皇帝们追求长生不老,盲目地崇拜庄老,长期不理朝政,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宦官弄权,奸臣当道,标志着明王朝由盛到衰。在《西游记》第八回中如来说:“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我西牛贺州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蟾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1]其实这也就真实地写出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由于亲身经历了这样的社会,再加上启蒙思想的萌芽,于是追求自由平等,重建一个理想的社会就成了广大市民的愿望。因此吴承恩就用奇特的想象,再借助幻想境界,将人、神、动物形象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群各有特色的形象,来揭示《西游记》的主题,进而给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

一、歷代《西游记》的主题

想要探究《西游记》的主题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学术界一直都争论不休。明代的谢肇淛认为“《西游记》漫延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也。”[2]这也就是所谓的求放心,求收心之说。到了清代张书绅认为:“《西游》一书,古人命为证道书,原是证圣贤儒者之道,至谓证仙佛之道,则误矣。何也?”这就是儒家之道之说[3];到了近代鲁迅提出了“游戏说”;在五十年代流行起了“人民暴动说”,认为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其实就是人民起义,人民的暴动,在文革期间,有人认为《西游记》是《水浒传》的翻版说,学者们把孙悟空的先大闹天宫,后接受菩萨的提议保唐僧西天取经,然后一路上斩妖除魔和宋江的先起义,后接受招安,最后打方腊是一致的;而到了八十年代还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部瓦解农民起义的政治小说。而笔者认为《西游记》既然成书的时间是在明中叶后期,此时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百姓们的思想有了一定的启蒙意识,他们要求解放人性,追求自由平等,努力生活,实现自己理想中的社会,因此此时期的自由平等,人生进取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共同点,再加上它对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批判,它反映了明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它鼓励人们主动追求自由平等,追求真善美。

二、人生哲理说

(一)历经磨难取真经——人生进取的写照

方胜先生说:“《西游记》作品的全部故事情节及其人物间的冲突,其实是在总体上显示着人生道路上所必然要碰到的某种或某些方面的富有哲理意味的启示。”[4]这其实就是说明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遇到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自暴自弃,而是要有一种进取的精神,努力奋斗,用自己的努力来征服挫折。佛祖如来作为佛界的最高统治者,他送给唐僧经书本是举手之劳,而且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但是为什么如来不这样做?其实他是怕单纯的,自上而下的恩赐不能解救深陷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百姓们唯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才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披荆斩棘,其中孙悟空一路上打杀妖魔不计其数,有妖力强大的,还有一些无名之辈,为了降服这些妖魔,孙悟空曾被黑熊怪弄瞎眼睛,险些被火焰山的火烧伤,差点在水中窒息而亡……但是即使遇到这么多的困难孙悟空仍然是无所畏惧,遇到各路妖魔鬼怪都勇往直前,在西天取经路上他尽职尽责,即使受到师父的责怪,师弟的嘲笑,他依然不计前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这一路上磨练了孙悟空的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精神,正如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5]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积极进取的意志,不至于一生碌碌无为。同时不止孙悟空在取经路上遇到了困难,猪八戒也是其中的一员,他作为市民代表,享乐主义是其身上的特点,自然就少不了人性本能的欲望,他原本是天宫的天蓬元帅,因喝醉酒调戏了嫦娥被贬下凡间。虽然被贬下凡间,皈依佛门却依旧没有改变对情的渴望,在取经路上一旦遇到美丽的妖怪仍然是蠢蠢欲动,甚至为了试探他的凡心是否改正,文殊菩萨多次化作美丽动人的妖怪来引诱他,但他始终坚持了佛家的规定。猪八戒虽然认为吃肉喝酒理所应当,但是在面对情欲他从来没突破过色戒,一路上忠心耿耿,积极进取,是孙悟空最得力的帮手。总之,吴承恩写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难险阻取得真经其实是人生的真实写照,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想要取得成功,唯经过自身的努力,不畏挫折,具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紧箍咒的意义——生活中的约束力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吴承恩花费最多的笔墨去塑造的一个形象。他具有谋略,具有斗争意志和乐观进取的精神。他大闹天宫,搅乱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寿宴,偷喝玉露琼浆,误入太上老君的兜率宫,偷吃了老君非常珍贵的仙丹,天宫众仙都拿孙悟空没办法,最后还是如来出面收服了他,把他压在五指山,套上紧箍咒随唐僧西天取经,以此作为师徒之间的约束。之前的他本领强大,藐视天庭,但是自从有了紧箍咒,他的这些傲岸不羁的行为受到限制,不得不听从师父的领导。在尚未深入了解《西游记》时,会对唐僧不分青红皂白地念紧箍咒这一行为感到愤怒,认为唐僧是非不分,人妖不辨,自私自利,但是随着深入的了解,我们似乎对这一行为有所理解。我们现在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没有这个紧箍咒约束着孙悟空,他怎么能心甘情愿的一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修成正果?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自由”和“约束”是两个相对的词语,追求自由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自由,但是在得到自由的同时,如果夹带着一定的约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在社会中没有社会秩序,没有约束力,社会将会变得非常的混乱,人们将会为所欲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社会的安危。只有有了约束力,才能促使事物外部的发展,朝向美好的方向发展,它是规则和秩序的出发点。

猜你喜欢

主题自由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