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还乡:散文集《此心安处》出版记
2020-09-06胡海容
想不到世事如此难料。选择在母校华师出版第一本书,我以为只是延迟几天,但转眼错过几个月。去年国庆节后交稿,由于不熟悉出版流程,我没有咨询清楚,也就未能统筹安排,导致时间一再延迟。本想元旦前出版,编辑说来不及,争取春节前,还是没出来,又推至元宵节后。谁能料到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呢?
同事常说:作为古都,西安地邪,怕什么就来什么。我曾调侃此书可能难产,未料一语成谶。这本书,写了三年,从编选到定稿,从交稿到定版,再到出版,各历三月有余。可谓三年怀胎,十月分娩。责任编辑张华老师说:你的书是我编辑生涯中最难产的书,没有之一。
去年12月底,作为新书预售宣传,我撰文《预产期快到了》,没想到闹台打早了,让读者经历期待疲劳。如今,书终于出版,尚未寄到我手中,心里依旧忐忑不安,就像产妇还没看到婴儿。在与读者见面之前,我先报个喜吧!聊聊出版花絮,像产妇絮叨卸货艰难。
先说说定稿。去年暑假完成。电子版看得我眼睛受不了,而且容易漏掉问题。为了方便修改,我打印了三版样书。学校打印店的一对湖南小夫妻,笑我太仔细,连草稿都要挑选封面颜色。
关于书名,我想了很多,比给孩子取名还用心,希望雅俗共赏。最初想用“此心安处是吾乡”,取自苏轼的词。高超兄指出此句乃指异乡而非故乡。又想用“却顾所来径”,取自李白的诗,表示回望走过的道路,家兄认为不够通俗。
后来,在朋友圈发起投票,得票最多的书名是“故园东望”,出自唐代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诗意伤感,不够贴合。
郭利群先生建议用“门前流水尚能西”,出自苏轼的词《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曾造访过我的家乡浠水县,当时叫蕲水,有一条河,河水西流。岁月流逝,正如大江东去,不可重来。然而,世间也有难以预料甚至不合常理的际遇,“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充满逆袭的豪情壮志。东流水亦可西回,人生有什么不可能呢?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增伤悲呢?
苏轼是我最欣赏佩服的古代文人,这首词写出了他在逆境中的乐观豁达。他写这首词时正与我同龄。虽然我此刻身处顺境,但已人到中年,长叹青春不再,少年壮志难酬,仍然需要这种不惧年华老去的乐观精神。
用“门前流水尚能西”作书名,既有家乡地域风貌,又有人文情怀和价值取向,甚合我意。但几位亲友认为书名太长,而且不能涵盖全书内容。我斟酌再三,决定用“此心安处”,书中所写故土故人,皆为我心安处。
封面图片,是画家王金石老师给我提供的《夏夜纳凉图》:大树下,竹床上,妈妈手摇蒲扇,像是扇风,又像驱蚊,孩子抬头看着妈妈,好像在听她讲故事。在王老师给我推荐的多幅画作中,我一眼看中了这一幅,这是我幼年经历的温馨画面,让我想起熟悉的儿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母亲与故乡,均系我心安处,画面非常贴合书名。扉页图片也是王金石老师的画作,池塘、土路和木船,神似我的老家。
美编罗明波老师在设计封面时,去掉了右侧的树,取其画意,留白给书名。王老师认为画面不够完整,美编又设计了全副画面的效果图。王老师提供的照片像素太低,美编说影响清晰度,王老师翻箱倒柜也没找到原图,决定重画一幅,并将小男孩改成小女孩,还画了一轮新月。我感觉没有第一幅画那种静谧之美。他说按要求画,很难画好。我理解,跟命题作文一样难写。美编还用王老师的《西塞山》设计了一版封面。最后,在公众号和朋友圈发起投票,第一版得票最多,简洁素雅。好在是写意,图片模糊点无妨。
书法家陈新亚老师帮我题写了两张书名,以章草笔法为基,简净高古,满卷静气,为兼顾读者,“处”字有鲁迅手札结字的朴茂,如世外高士,温润从容。我爱不释手,难以取舍,封面和内封各用其一。
美编要求我写一段话,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0字。17万余字的书稿,用几句话概括,比语文老师要我们概括中心思想难多了,我写了几次,改了几遍,还是不太满意:这本书,充满了一个走南闯北的游子对故土与故人的深情回忆,表达了一个从农村走到城市的读书人对乡村历史与现状的思索,记录了一名普通教师从中学到大学平凡而折腾的经历,凝结着一位知识女性对人生与人性的领悟……
美编说不必苛求完美。责编说:书永远让作者遗憾,文章不厌百回改,装帧设计总有美中不足。想想也是,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封底,我邀请了三位名家写推荐语。感谢三位教授不吝奖掖后进,溢美之词权当鼓励之语:
海容的写作,走的不是小女人散文之路,虽然也细腻,也柔软,也潮湿,也缠绵,也温馨,但更有情怀,更有筋骨,更有思想,所以写出了大格局和大气象。
——晓苏(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一级作家,湖北省作协副主席)
胡海容非虚构写作的文学性,来自于情感的深挚、精神的纯粹与文笔的優美。这部散文集怀乡忆旧、记事述怀,都把人置于中心的位置,写己写人无不以心地与智慧相印照,同时让个人心灵史在社会生活史的背景上有机地呈现,几乎每一篇作品都是烙上了时代印记的审美创造。
——毕光明(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文学评论家,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
胡海容的怀乡散文,写尽乡村万物与人生百态。她温婉、细腻的笔触,把我们带回到旅途的起点、人生的故乡、生命的原初。浓浓真情,弥漫在流水般的文字之中;深切的思考,贯穿在人生万相里头。
——周新民(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文学评论家,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
最后选择纸张,咨询了几位内行亲友的意见,封面选择特种纸,视觉和触觉都有质感,为了突出书名,采用了UV立体效果。环衬开始忘记添加,临时要求增加了前环,选择了温暖的淡黄色。内页正文,我不喜欢铜版纸透光透字的效果,选择了轻型纸,也是淡黄色,没有白色那么刺眼,看上去文艺舒适。书虽厚实,但手感不重。由于封面和内页都没有选择常用的铜版纸,大大增加了出版费用。朋友调侃堪比评奖送审书的质量。
拙作延误至今,愧对预订的几百位读者。有数位读者催问,有人留言:春节未能回家和亲人团聚,非常思念,宅家时间太长,要是能看看你的书多好啊!也能慰藉我的乡愁。有位读者留言:书怎么还没寄来?你真是胡老师吗?不是骗子吧?我哭笑不得,只能一再致歉。
我也知道,春节前是这本怀乡散文集的最佳出版时机,但事已至此,后悔和抱怨都于事无补。好在疫情使所有人变得忍耐宽容,预订的读者都表示理解,还安慰我说:好事多磨,好饭不怕晚。
书未能如期出版,我原本有些懊恼,转念一想又释然。如果春节前出版了,我们一家肯定回湖北老家过年,被疫情阻滞三个月,风险更大,更焦虑紧张。无论住在哪里,都会给亲人添麻烦,自己也会感到诸多不便。返回西安,不仅要隔离数日,还可能被嫌弃。如此想来,我又庆幸出版延迟。
世事难料,人生多艰。我在海南度假时,吹着凉爽的海风,喝着清甜的椰汁,吃着美味的海鲜,享受难得的惬意,彼时彼刻,哪里知晓我的家乡正在沦为疫情重灾区?何曾料到这本书的出版会遭遇举国之痛、世纪之殇?
上次发出《预产期快到了》一文,九江学院陈春生教授留言:简洁的文字,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没有实现生女儿的梦想,无疑是缺憾,但是当下生活的无限丰富和可能,让这种缺憾能得到很好的弥补。文字能抵抗时间,文字能抵达无数心灵。在无数心灵的共鸣中,你能感受到生命的美丽与富饶。不断的写作对思想的淬炼,让你更深刻。
回想此言,我心温润。冬天已经熬过来了,春天也被熬过去了,校园的梧桐树亭亭如盖,期待我的处女作被更多读者青睐。
胡海容,女,湖北浠水人。现居西安,供职于西北政法大学。热爱读书、教书和写作,有多篇文学作品发表与纸媒和新媒体。刚刚出版怀乡散文集《此心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