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境式词语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2020-09-06郭烈萍
内容摘要: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发现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语文语境式词语教学研究》课题运用语境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了建构语境式词语教学的尝试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境式词语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发现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有意回避,词语教学弱化。其次,浮光掠影,词语教学机械化。最后,孤立解词,词语教学抽象化。语境式词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词语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内化词语、丰富语言积累,化“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表达能力;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当前词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本课题运用语境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了建构语境式词语教学的尝试和研究。
二.概念界定
语境式词语教学是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形成语境意识,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词语学习的相关情境,学生运用不同的视角进入到词语出现的环境中,以此提高词语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的教学活动。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学生能掌握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正確贴切地运用词语的方法。
2.通过研究,学生能借助词语准确理解文本意蕴,在写作中能利用词语表达观点和情感。
3.通过研究,将词语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块整合,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研究成果
(一)学生习惯逐步养成
为准确掌握我校高年级实验班学生语文词语学习实际情况,特设计了前后两次问卷调查。通过这两次实验前后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词语的意识增强了,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理解运用词语的态度从比较被动变为主动。语言表达、遣词造句的能力也明显提高。
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课上理解词语以及课后运用词语的过程中基本上能有意识地关注文本语境。在预习课文时,不理解的词语需要查字典,而字典上的意思有很多,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辨析、选择词语的能力得到提升,准确率变高了。课堂上,一些关键词语贯穿全文,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实现了从停留在字面意思到通观全文、全面理解的转变。而课后的小练笔、作文创作中也一改以往的生搬硬套优美词语的习惯,能联系社会生活语境活用词语、恰当选择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2.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通过反复地指导和课内外的巩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如朗读和积累背诵的习惯;勾、画、圈、点、批等以笔助思的习惯;善于发掘词语背后意蕴的习惯;想象画面、理解词语的习惯;文从字顺、得体表达的习惯。这些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终身学习大有帮助。
3.语言表达词语运用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指导,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学生逐步掌握了语言表达的窍门,词语运用逐步得心应手。
(二)教师观念逐步改变
课题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教师基本转变了教学观念,业务能力有了很大地提高,部分教师的示范课在校内推广应用。
经过指导与实践,老师走出了以往词语教学的误区:词语教学重在读、写、背、默,注重数量,忽视质量;词语教学内容单薄,缺少拓展;词语教学就词学词,忽视词语的社会文化语境。
1.教师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在这一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也得到了自育,实现了教学相长。研究过程中,课题实验老师的多篇论文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发表、交流。其中,郭烈萍在年级组内上实验研讨展示课《桥》,并撰写说课稿、教学反思,在研讨中践行语境式词语教学方法,提升自己;郭烈萍老师撰写文章《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小学语文语境式词语教学实践》在昆山市学术带头人会议上交流。
2.教师教研能力得到了提高。课题研究是一个集体工作的事情,大家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每一阶段,我们都制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计划,实验老师认真在教学中落实语境式词语教学,并积极撰写教学计划、方案,随笔和相关教学论文。
(三)构建了语境式词语教学四步法
一年来,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开展语境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词语学习能力进行探讨,逐步形成了语境式词语教学四步法。教师采用语境式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展开词语学习,给实际构筑直观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增强对词语的解读能力和学习能力,进而积累更多的词汇,逐步提升语文素养。
1.发掘文本语境准确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词语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词语教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正确的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不仅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而且要理解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及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结合语境发掘词语教学的魅力,从词语特点、文章内容、学生年段特点出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加强词语理解和运用,有效激活,使词语教学走进学生的内心。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教师要带领学生切切实实地掌握它,并在具体的阅读中能够灵活运用。但它又不只是单纯的学习工具,教师带领学生沉入文本的大背景中潜心体会,将词语理解与文本的品读感悟相结合,就能赋予词语以生命和活力,使词语以生气勃勃的形式进入学生的世界,并使学生在解词、品词、赏词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和情感的熏陶。
2.创设课堂语境促进生本对话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选入语文课本的优秀文学作品都有着优美的意境。学生只有体会到这样的艺术形象,才算真正读懂了作品。教师通过动作行为还原各类文本语境,让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对语文实践获得直接感受,进入语文活动的最佳心理状态。虚拟动作即可以激活原有素材,也可以直接成为语文实践的材料。如通过有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等方式,使学生成为文本语境中的一个人物,让学生在虚拟的情景中对学习对象获得直接感受,进入语文活动的最佳心理状态。课堂中我们会发现,许多词语之间存在着丰富的联系,利用词语组合的方式,將零散的“词语”串连成线,构建新的语境,不仅可以丰富词语形象,而且能放大词语教学的功能。
3.借助社会文化语境开展语言建构和运用
社会文化语境是指某种语言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广阔的文化背景,其中包括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文化背景语境能成为语言表达的强大的内驱力,人们利用文化语境有助于恰当表达,也有助于正确解读语言。如李吉林老师在讲授《长征》中“暖”的意思时,借用录音,让同学们感受当时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时的喜悦心情。通过对文化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明白,“暖”不但只解作“暖和”,而且感受毛主席的英明、红军的机智、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同样,“寒”字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去思考,从而理解词语的深刻内涵。
4.结合语境,丰富词语教学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起着调控语文教学活动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练习题进行巩固,将新词放进具体语境中去练习,这样学生对这些词的掌握不单单局限于字面意思,而是深入到语境中来,对词语就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与理解。教师还可以围绕学过的词语创设相关情境,对学过的词语做出贴近生活的解释。教师广泛运用迁移理论,在检测词语学习过程中,善于把词语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有效提高词语学习效率。
五.研究后的思考
通过一年的研究,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效地推动了我校语文词语教学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我们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尤其在对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方面还很滞后。我们认为课题研究对我们教师而言,是一次行动研究实践锻炼,它将有力地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