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庆阳打造岐黄文化根脉胜地的理论与实践综述

2020-09-06腊永红杜高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庆阳

腊永红 杜高奇

内容摘要:从狭义的角度看,岐黄文化是指岐伯与黄帝创立、后经历代医家丰富和完善的我国中医药文化,亦即“岐黄之术”;从广义的角度看,岐黄文化是指我国古代生命科学文化。岐黄文化的文化境域是“道”;岐黄文化的核心是生命大道;岐黄文化的精华是中医药文化。为了打响“岐伯故里”、岐黄文化根脉胜地的文旅品牌,吸引开发岐黄文化产业,庆阳市采取了多种形式开展岐黄文化的宣传普及与推介工作。

关键词:庆阳 华夏岐黄文化根脉胜地 景观打造 宣传推介

庆阳文化自信,中医为根本。“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医走出国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医要走出国门,需要探究中医药文化渊源、价值、传播及地域中医药特色文化等问题。为凸显庆阳岐黄故里的文化地位,市岐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安定祥以《庆阳市建设全国岐黄文化传承基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题进行深入总结和探究。笔者在学习安定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庆阳需要打造华夏岐黄文化根脉胜地”的观点,强调以“打造华夏岐黄文化根脉胜地”取代“建设岐黄文化传承基地”,觉得这样,更能清楚地表达庆阳是岐黄文化源头之地的特质。在此基础上,结合安会长的研究,对庆阳打造华夏岐黄文化根脉胜地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综述。

一.岐黄文化根脉胜地建设的理论研究业绩分析

经过多年努力,在华夏岐黄文化根脉胜地建设的理论探究上,庆阳市已编撰出版有关岐黄文化研究专著20余部,撰写论文200余篇,办有《庆阳中医》《岐黄文化研究》等会刊。出版的主要专著有:甘肃文化出版社《岐伯故里中医史话》,甘肃科技出版社《岐伯汇考》,北京学苑出版社《甘肃古代医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岐伯传奇》《岐伯考证》《岐伯医道》《岐黄文化源流》,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岐黄哲学思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办公精英岐伯养生宝典》等六部丛书;甘肃新闻局批准出版的《岐伯圣景》等。主要论文有陆大宬的《岐伯乡籍考》,王贵正、王毅的《岐伯考》,张耀民的《岐黄故里在庆阳》,夏小军的《岐伯考证》,安定祥、刘艳春的《岐黄文化研究综述》《岐黄文化内涵》《岐黄文化的价值与作用》等。以上著述对岐黄文化的概念、内涵、产生条件及重要价值作出了深入的阐释。

二.岐黄文化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及理论成果

1.岐黄文化的概念

岐黄文化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角度看,岐黄文化指岐伯与黄帝开创、后经历代医者丰富和完善的中国中医药文化,就是“岐黄之术”。从广义角度看,岐黄文化指中国上古时期,在古北地和西北区域、黄河中上游一带,以北地人岐伯与轩辕黄帝为代表的人文始祖创造而流传的,后经夏、商、周各代先贤传承发展的,在秦汉之间形成体系的,以阐发宇宙人生之道,即生命之大道为核心的,包括医药、养生、天文、地理、历法气象、数算、哲学、社会等多学科知识的中华传统文化。简而言之,岐黄文化就是我国古代生命科学文化。

2.岐黄文化的基本特征

岐黄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岐黄文化发源于中国上古时期;岐黄文化之标志性典籍为《黄帝内经》;岐黄文化的文化境域为“道”;岐黄文化的核心为生命大道;岐黄文化的精华为中医药文化;岐黄文化作为涉及多境域的综合性文化,属中国传统文化;岐黄文化具有古北地的地域特色,其主要创立者是岐伯和轩辕黄帝。

3.岐黄文化的知识内涵

岐黄文化的知识内涵,以阐发天、地、人之道(包括医道)为内容,阐述境域涉及中医药、天文、地理、历法、气象、数算、哲学、社会、生态、人类、兵法、汉语、教育、音乐等十几个学科,是人類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结晶。岐黄文化的核心是生命之道,精华是中医药文化。

4.岐黄文化的精神内涵

岐黄文化的精神内涵来自人类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敬畏天地,顺从自然;天人相应,崇尚生命;恬淡虚无,淳德全道;以和为贵,持中尚道;尊师重教,以德为先等是其最主要的精神内涵。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岐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至今仍熠熠生辉,具有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三.华夏岐黄文化根脉胜地建设的景观打造与宣传推介

多年来,庆阳市以庆城为主,旁涉西峰、正宁等县区建成了多处岐黄文化旅游纪念景点,并与国家确定的建设中医养生保健旅游示范区的政策机遇相叠加,积极予以推动,成为国内独有的文化景观。其主要有:

1.景观打造

一是打造岐伯圣景和黄帝内经千家碑林。岐伯圣景位于庆城周祖森林公园,建有岐伯大殿及古代12大名医塑像等景观,是祭祀岐伯及参观旅游主要景区。黄帝内经千家碑林位于庆城周祖森林公园岐黄文化景区,是由中书协理事及有名书法家分段书写《黄帝内经》刻碑而形成的碑群景观,共刻立石碑1008面,目前尚属国内独有。

二是建成岐伯广场和岐伯出生地景区。岐伯广场位于庆城周祖森林公园山下,宏大宽广,中心塑有岐伯汉白玉石像,边缘建有三道亭、刻有岐伯与黄帝论医及传说的有关故事等图案,是瞻仰拜谒岐伯的标志性景观。岐伯出生地景区,位于庆城葛腰岘青龙嘴,建有八角双层诞圣亭,镌立有布赫委员长书写的“岐伯故里”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卫生厅、庆阳市人民政府撰文的石碑。周围山色秀丽,风景宜人,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三是建设岐伯文化园,恢复岐伯庙宇,推进遗址保护。岐伯文化园位于庆城县东山,景区内有以岐黄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人文景点29处,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也是甘肃省首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国家级中医师承基地”。2011年以来,庆阳市岐黄文化研究会与庆城县政府对庆城县药王洞村及南原岐伯旧庙分别进行了重修立碑,重塑了岐伯像等;并在庆城县嘉会门外的岐伯庙遗址上勒石树碑。

四是建成岐伯祠和黄帝文化博览园。岐伯祠位于西峰小崆峒景区,建筑独特,每年3月3庙会上,香火鼎盛,各地求医拜祖问病者,络绎不绝。黄帝文化博览园位于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孟河村“黄帝古冢”区,有功德厅、姓氏广场及百家姓图腾柱等景区,景区总建筑面积5120平方米。

同时,庆城县围绕创建全国一流的中医养生文化名城和中国医都,规划实施岐黄中医药文化景点提档升级工作,全力加快岐黄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的开发和利用,力争以最快速度在庆城打造出全国最大的中医药文化旅游、医疗、博览、观光、体验、休闲、教学、教育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上述景观与遗址景点的开发建设,对提升庆阳市岐黄文化品位和促进庆阳旅游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宣传推介

为了打响“岐伯故里”、岐黄文化根脉胜地的文旅品牌,吸引开发岐黄文化产业,市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普及与推介工作。市政府将市区主要干道命名为“岐黄大道”,并在西峰至长庆桥的公路及高速公路边树起大型立柱式宣传牌面。

开通了岐黄文化研究网站,组织开展岐黄文化知识大讲堂活动,举办了多次岐黄文化研究成果展,并且每年以不同形式举行岐伯祭祀活动。成立岐黄书画院,以岐黄文化为内容,在本市和省内外组织开展了多次多形式的岐黄文化书画作品展览,编印《岐黄文化书画作品集》多集,以书画的形式对岐黄文化进行大力宣传。

编排有大型陇剧《医祖岐伯》,在省内外已上演数十场,拍摄制作有《中华医祖岐伯》电视专题片1部,会议专题纪录片4部,《医祖岐伯与岐黄文化》专题片1部,拍摄了陇剧电影《医祖岐伯》,曾在央视电影频道正式播出。拍摄大型电视连续剧《岐黄传》,制作大型动漫片《岐黄传奇》,在市电视台开办《岐黄文化养生》专题节目。同时,陇东报对岐黄文化的一些重要论文及成果多次进行了宣传报道。

3.振兴中医事业,发展中药产业

振兴中医事业。在推进华夏岐黄文化根脉胜地建设中,庆阳市运用岐伯这一品牌优势,把振兴中医药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医药工作的意见》《庆阳市人民政府贯彻〈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醫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文件,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保障。

发展中药产业。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支持政策,传承中药种植传统,兴办岐黄中医药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及中药材饮片加工厂,建立中药材经销市场,扩大现有制药厂规模,开展医院中药制剂临床研究,研制开发新特药品种,以有效促进岐黄医药产业产值大幅提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安排专项资金补贴庆阳机场航线运营,不断加大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力度,以打造红色旅游胜地、康体养生旅游基地、农耕及民俗文化体验基地为目标,全方位打造华夏岐黄文化根脉胜地,围绕“红色南梁、岐黄故里、周祖农耕、民俗庆阳”四大文化品牌,集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定祥.庆阳市建设全国岐黄文化传承基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庆阳网,2018.01.1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岐黄文化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研究(编号2017A-09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陇东学院政法学院;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猜你喜欢

庆阳
Our Best Friend
燕昱 庆阳北石窟 油画作品
食用菌菌渣发酵微生物分离及应用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
向阳如葵 奔腾似海
——访葵海集团董事长舒庆阳
向阳如葵 奔腾似海
庆阳开展2015年市直国有林区森林保险理赔工作
庆阳香包的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分析
庆阳文化推广综合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