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文本翻译与文化信息传播

2020-09-06张祝祥许伟丽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

张祝祥 许伟丽

内容摘要:旅游翻译的文化传播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方式,其作用也日益凸显。本文以旅游文本英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旅游翻译功能的分析,从文化外播的视角探讨当前旅游文本英译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旅游文本译者应该具备的素养,旨在提高旅游外宣的质量,吸引更多游客来中国,同时也充分发挥其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文本英译 文化传播 旅游翻译功能 译者素养

旅游在本质上说其实是一种文化交流,因为在旅游文本中存在诸如历史、文学、地理、饮食文化、风俗习惯、宗教等方面的文化因素。外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有机会了解并体验不同的传统文化,而他们了解这些文化的主要途径就是旅游文本的翻译。在“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战略背景下,文化旅游也成为文化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作为旅游翻译的译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能够在翻译中保留并传递传统文化信息,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本文以旅游文本翻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旅游文本翻译功能和英译现状的分析,探讨旅游文本英译中译者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一.旅游文本翻译的功能

1.信息传递功能和呼唤功能

德国功能派理论的代表人物赖斯认为,不存在一种能够解决所有文本的翻译方法,翻译之前必须对翻译材料进行文本分类,然后再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与方法。[1]作为应用型翻译的一种,旅游文本是一种复合型文本,其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游客的兴趣,吸引游客,因此旅游文本翻译具有呼唤功能。同时,旅游文本翻译还需要承担起信息传递功能,即把原文本中的内容准确有效地传递给游客,让游客能够对旅游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有一个清楚且深刻的认识。

2.文化传播功能

旅游翻译不仅传递文字信息,同时传递的还有文化信息。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古国,中国的文化旅游资源博大恢弘,是各国游客体验东方文明的最佳选择。因而旅游翻译承担着向外国游客传播中国文化信息的重要使命,从而实现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旅游翻译为国家利益服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然如何做到旅游文本中文化因素的外宣与外传是旅游翻译的重点和难点。

3.身份识别功能

在旅游文本中,一些景点的名称或者一些文化信息具有身份识别功能,体现了其文化价值甚至领土主权。[2]因此译者在翻译此类文本时要特别注意,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尽量保留文本的文化信息,以易于人们对译文进行身份识别。比如“观音菩萨”的翻译有“The Goddess Of Mercy”、“Guanyin Bodhisattva”,前者的译文体现了文本的内容信息却丢失了文化元素,而后者的译文则通过拼音加意译的方式传递原文信息,既彰显了文本的身份信息又达到了文化外播的目的。通常“钓鱼岛”译为“Diaoyu Islands”,但后来中国政府将译名改为“Diaoyu Dao”,用汉语拼音的形式来翻译,彰显中国的语言特色,同时也宣扬了领土主权。

二.从文化外传看旅游文本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译文中出现文化空缺

译者在翻译旅游文本时,往往会由于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熟知而忽略外国游客的认知能力,这样就会产生译文中的文化空缺现象。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文化空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历史景点和历史人物、社会风俗和文学作品、传统概念和信仰。译文中这些信息的空缺可能会切断文化的关联意义,影响旅游文化的信息传递和游客兴趣。[3]

例如,如果把中国古代美女西施直接翻译成Xi Shi,那么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文化元素荡然无存,虽然国人对这个名字耳熟能详,但外国游客却对这个拼音毫无共鸣,不会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翻译时要想传递文化信息需要加上备注an ancient Chinese beauty,也可以通过类比进行补充说明,译为“Xi Shi, the Chinese Cleopatra”,把西施类比成埃及艳后,能够迅速引起西方游客的文化共鸣,起到很好的文化交流作用。

2.对源语文化知识的误解导致错误译文

在语言交流中,不同民族的人能否互相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也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4] 有些译者在翻译时由于没有认真解读旅游文本,或者对文本中的文化因素缺少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历史民族知识的了解而造成翻译失误,传递了错误信息,误导了游客。

“断桥残雪”是西湖冬季的一处独特景观。由于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所以每当瑞雪初晴,桥面虽已冰消雪化,而两端却还是白雪皑皑,故从远处望去,给人“断桥不断”的视觉享受。而现在能查到的它的翻译是“Broken Bridge with Thawing Snow”、“Melting Snow at Broken Bridge”,這两处翻译都没能理解“断桥残雪”的真正含义,而是把“断桥”译成了真的断桥,这样就传达了错误信息,可以改为“Duanqiao Canxue Bridge”,采取音译加意译的方法来处理。

3.英译文中对文化元素的完全省略

由于丰富的中华文化会给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设置重重障碍,特别是对诗词歌赋、复杂的四字结构的翻译,有些译者会在翻译时直接省略这些内容,虽然简化了外国游客的理解过程,却使译文偏离了以中国文化为导向的原则。

开封府简介:“包拯、欧阳修、范仲淹、寇准、苏轼、司马光、苏颂、蔡襄、宗泽等一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曾先后在此任职。他们执法严明,清正廉洁,不畏权贵,治京有方,弘扬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气,造就了以‘清廉刚毅、除暴安良为鲜明特色的开封府官衙文化,也留下了许多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使开封府名扬四海,永垂青史。”

译文:“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famous statesmen, writers , thinkers and strategists, such as Lord Bao, Su Dongpo , Ou Yangxiu, Kou Zhun and others have held their posts in the Prefecture of Kaifeng, who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having made the Prefecture of Kaifeng remain its name in history. ”此段译文把原文中的“弘扬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气,造就了以‘清廉刚毅、除暴安良为鲜明特色的开封府官衙文化”直接全部省略,同时也把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开封府精神也省略了,所以这种省略不可取,因为它无法起到弘扬中国文化的目的,也无法体现汉语表达方式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4.译者责任心或文化自觉感缺失

英语、汉语旅游文本在形式上、篇章上和语言表达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文本注重言简意赅,层次分明,直观通达,重“形合”;而汉语文本则讲究辞藻华丽、声律对仗,重“意合”。而且汉语旅游文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复杂的中国文化信息,在译文中译者要么直接省略对一些文化信息,如古诗词的翻译,要么给了翻译却缺乏必要的相关背景知识以方便外国游客的理解。其实有些内容并非不可译,有很多文本都可以查到相关的译文。但译者直接省略中国的这些传统古诗词等文化因素,是缺乏文化意识,缺乏译者责任心和文化自觉感的表现。[5]由此可见,在旅游文本英译中,译者要培养高度的责任感与文化自觉感,在碰到翻译难点的时候,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中国文化为取向”,在译文中呈现中华传统文化,践行自身文化传播使者的使命。

三.旅游文本英译对译者素养的要求

1.译者应具有较强的双语驾驭能力并熟练掌握各种翻译手段

译者对于英、汉双语的灵活驾驭和准确使用能力是对旅游翻译译者素养的基本要求。首先译者应认真学习汉语,特别是对一些诗词歌赋、典故、习语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要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正确理解源语信息是翻译实践活动的基础。其次,在此基础上译者还必须熟练掌握英文,能够做到用词准确、地道,尽量实现原文的意美、音美与形美。最后,译者需要掌握多种翻译策略与方法,灵活处理旅游文本中的文化因素,以期达到更好的外传效果,比如:直译;拼音加注释;增译;适度改写;适度删减;意译等。

2.译者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责任心

正如上文所述,译者责任心的缺乏会使旅游文本的英译丢失传统文化信息或使传统文化信息阐述不清,给游客以模糊的认识。译者本人要明确,自己的使命不仅在于把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灿烂的文化介绍给国人,更艰巨的使命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旅游翻译作为一种外宣翻译,在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译者要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肩负起文化外传的神圣而艰巨的使命,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旅游翻译的质量,更好地为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服务。

3.译者要加强翻译理论的学习并紧跟时代主旋律

译者在进行翻译实践活动时,需要一定的翻译理论作为宏观指导。诚然,翻译理论来源于翻译实践,因而能指导实践并为翻译实践服务。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角度来寻求旅游翻译的有效途径,所应用的理论较为丰富,广泛涉及跨文化交际理论、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美学、语用学理论、生态翻译理论等方面,为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研究旅游文本翻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译者在研习翻译理论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国家的新形势和新的政策,从而在进行翻译实践活动时把握时代脉搏,同步于国家最新的文化战略,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

四.结语

中国文化外传是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主要渠道,旅游文本中的文化元素则是中国文化外播的一个重要窗口,其翻译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指出旅游文本翻译具有信息和呼唤功能,同时也具有文化传播和身份识别功能,通过对文本功能的分析指出当前旅游文化翻译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旅游文本的譯者应该具备的素养。文章指出在旅游文本英译中,译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语言能力,拥有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感,加强翻译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学习,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完成旅游文本中文化因素的翻译工作,避免出现文化因素缺省、漏译和误译等现象,从而实现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Limitation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牛新生. 关于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文化反思[J]. 中国翻译, 2013(3).

[3]张颖.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文化缺省和翻译补偿[J]. 现代语文, 2015(7).

[4]谢雨霏,张魏川,吴显友. 重庆旅游景区文本的译文风格研究:问题与对策, 2017(1).

[5]陈刚. 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8BYY015)

(作者介绍:张祝祥,辽宁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认知语言学;许伟丽,辽宁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
“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构建中国文化传播体系
中国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构建与传播研究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